分享

新书 | 《重启生命》:没有对死亡的恐惧,生命才是自由的

 王兆善 2023-11-10 发布于上海
新书 | 《重启生命》:没有对死亡的恐惧,生命才是自由的

《重启生命》近日由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关于生命、成长和死亡的人生回忆录。作者徐舒通过回忆童年及亲人离世的经历,梳理了自己的生命历程,讲述了对死亡的思考,对生命、亲情、自我的追问。

徐舒1957年10月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曾任大学老师、服装设计师,现在是一名为生命末期患者服务的安宁疗护志愿者。在该书的自序中,徐舒写道,自己成为安宁疗护志愿者,源于母亲肺癌末期,病危住进ICU,并以极端痛苦无助的方式走向死亡的经历,“2016年,我跟大多数人一样,认为家人病危时送他们去医院急救才是最好的选择。但是重症病房不允许家人陪伴。一道门,隔绝了母亲与家人的联系。她的手被绑在病床上,连翻个身都不可能,空调的风呼呼吹着,她很冷,也很痛。漫漫长夜,母亲独自忍受着钻心的疼痛,痛到中风、不能言语。她孤独无助地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来不及也没机会跟家人道别。”

2016年7月22日凌晨,母亲在ICU孤独离世。面对母亲受难而自己却无能为力,这种深深的无力感令人崩溃。我久久地想象母亲一个人在漫漫黑夜中孤独地走向死亡,那是一种仿佛被亲人抛弃的绝望与凄凉。母亲死得痛苦、孤独、没有尊严,这让我对当初送她来医院的决定感到深深的悔恨。我陷入自责、悲伤中难以自拔。”

就在母亲离世半年后,徐舒也得了癌症,必须面对自己的死亡。“而我不想像妈妈那样痛苦、孤独地死,也不想有一天让父亲这样死。那么,还有其他的死法吗?”在寻找的路上,徐舒遇见安宁疗护,并成为志愿者,“在海淀医院的安宁病房里,没有以往母亲住院时忍痛哀号的患者。这里的癌末患者,身体的不适症状得到控制,精神层面得到专业心理团队的支持,他们本身也是安宁缓和照护方案的意见参与者。在这里,患者个人意见被充分尊重。在这里,允许家人陪伴,让患者过有品质的生活:缓解了身体不适的问题,患者吃得下、睡得着,还可以跟志愿者聊天、下棋、打牌,享受志愿者洗头、理发、芳香呵护等服务;在这里,医护态度和蔼、温暖,他们与患者及其家属保持着顺畅的沟通。……成为志愿者,让我有机会了解、学习、尊重并思考生命与死亡,探究、接纳、敬畏与臣服,而不再恐惧死亡。因此,也让我从容地为自己的死亡做好准备,把每一天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我最大的心愿就是不再让父亲重蹈覆辙,我要用学到的安宁理念和芳香呵护技能给父亲一个温暖祥和的善终。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2021年4月30日,父亲在我的陪伴下,安然平静地离世,享年94岁。看着父亲平静、舒适,甚至称得上惬意的死亡过程,我没有悲伤,却有着对父亲的羡慕和小小的成就感。我羡慕父亲有我这个学了安宁缓和理念的女儿,陪伴他安全舒适地从此岸到彼岸。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有幸可以像父亲这么安然离去。我感到欣慰,因为我的学习成长,才能在父亲离世前心有章法、手有技能,帮助父亲善终。”

安宁理念与生死教育培训成为徐舒人生的转折点,将她从深陷负罪感、悲伤得不能自已的状态中救赎,让她得以重新拥抱生命,活成一个全新的自己,“我成为一个心态平和、从容祥和的人;成为一个懂得爱自己、欣赏自己的人;成为一个更加包容、尊重他人的人;成为一个更善于发现世界美好的人;成为对死亡充满敬畏和好奇的人;成为可以给临终患者温暖关爱与生命陪伴的人。”

2021年7月,应协和安宁缓和医疗学科带头人宁晓红老师之邀,徐舒在协和安宁缓和平台为安宁缓和医疗的医护、学生、志愿者分享自己用安宁理念送父亲善终的生命故事,“陆晓娅老师听过之后联系我,建议我把这些内容写出来,分享给更多人。于是我鼓足勇气,以认真而诚恳的心拿起了笔。”

“没有对死亡的恐惧,生命才是自由的,我们才能无忧地活着。那么,我们想要怎样的死亡呢?为提升自己及整个社会每一个临终人士的死亡质量,小小的我们,可以做些什么?”这本《重启生命》,或许会让你找到答案。

记者:钱欢青 编辑:钱欢青 校对:汤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