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载祥十枣汤临床例证:特发性心包炎心包积液验案

 负鹏载舟 2023-11-10 发布于河南

特发性心包炎心包积液验案

宋×,男,20岁,病案号:1507734  
  入院时间:2018年5月6日 

主诉:发热伴胸闷憋气3天 

患者3天前(2018年5月3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自行服用“感冒药”,疗效不佳,自觉症状加重伴胸闷、憋气,不能平卧,乏力、恶心、反酸,遂于5月5日就诊于顺义区医院,查血常规:WBC:21.46*109,NEUT%:81.8%,CRP:264.84mg/L;尿常规:潜血(1+),尿蛋白(2+);甲乙流病毒(-);胸部CT检查:双肺间质病变双侧胸腔少量积液,心包大量积液,上腹部CT扫描未见明显异常。 5月6日转至我院急诊,查血常规:WBC
20.14 *109/lNEUT%77.7%PCT1.29ng/ml;心梗四项(-);生化:ALT95UI/LAST73UI/L;床旁UCG:心包积液;ECG:窦速、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T波异常(可能前侧壁心肌缺血),考虑诊断为心包积液原因待查、急性心包炎?心血管外科会诊,目前暂无心包穿刺指征,予舒普深静点抗感染、阿托莫兰保肝、热毒宁抗病毒治疗。 并于当日转入我科住院治疗,

 
 5月7日复查血常规:WBC:11.87*109,NEUT%:74.9%。患者无发热,胸闷憋气较前略有缓解,可高枕卧位,全身乏力,偶有恶心,纳眠差,大便成形,小便色黄。考虑急诊治疗方案有效,同时因不能除外结核性心包炎的可能,在原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可乐必妥0.5gQd
ivgtt。

病毒感染相关检查:甲流、乙流病毒(-)、柯萨奇病毒抗体(-)、巨细胞病毒抗体IgG(+)
IgM(-);细菌感染相关 : 痰细菌培养(-)、 PCT(-)、ESR:77mm/h;真菌感染相关 :痰真菌培养(-)、真菌G试验(-);结核感染相关 :结核杆菌抗体试验(-)、T-spot(-)、痰抗酸杆菌涂片(-);自身抗体检查未见异常。

5月11日患者胸闷症状加重,烦躁伴有胸前区及背部疼痛,心率增快波动在110次/分,急查心脏彩超示:心包积液较前增多(中-大量)左室壁运动普遍减低(EF47%)。体温升高、最高至39,伴有寒战,急查血常规:WBC:18.87*109,NEUT%:86.1%。考虑可能为复杂细菌感染,将抗生素升级为亚胺培南0.5g
Q8h
ivgtt,必要时行心包积液穿刺缓解症状及明确诊断。亚胺培南治疗3天,患者体温仍高。5月14日复查血常规WBC:20.74*109,NEUT%:85.7%。急请感染科会诊认为患者青年男性,急性起病,长期家畜(猪)接触史,双下肢皮肤真菌感染病史3年,不除外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抗生素改为万古霉素0.5gQ8hivgtt,此后患者体温逐渐下降,波动在37.5左右。5月15日心包积液穿刺检验结果提示:漏出液,心包积液分支杆菌鉴定(-),心包积液细菌涂片(-) ,细菌培养阴性,肿瘤标记物及病理阴性。

5月16日请史老师看病人,患者青年男性,既往体健,心包仍大量积液,目前体温正常,无发热恶寒症状,但仍有胸闷、憋气、乏力。说明表证已解,“此表解里未和也”,水饮结于胸膈。中医诊断:悬饮,选十枣汤峻逐水饮。

  大戟1.2g
  芫花1.2g  甘遂1.2g  打粉 做成胶囊,用肥大枣十枚水煮半小时,晨起空腹送服,腹泻后喝白粥养胃。

5月17日患者服用上述药物后,服药约半小时后感觉腹中有下沉感,并能听到肠鸣,胃中灼热,恶心,排大便一次,成形软便。间隔不到10 分钟,第 2 次排便,大便不成形,质稀。从第 3 次排便就几乎全是水样便,无其他不适感,共排便10余次。泻后顿觉神清气爽。5月18日复查心脏超声:左房扩大,心包少量积液,已较前明显减少(见附图1)

另“表解者、乃可攻之”,患者体温正常后(5月16日)心包、胸腔积液仍显,5月17日晨服上方,因“表解里未和也”,此时正适峻逐水饮。值得注意在多种抗生素应用下,白细胞仍居高不下,十枣汤应用后应声回落(附图2),提示其可能有一定的抗炎作用,这也有待于现代药理学的证实。


附图2


讨论:十枣汤出自于张仲景《伤寒论》152条: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鞭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十枣汤方:芫花(熬)甘遂 大戟 右三味,等分,各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匕,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喉,糜粥自养。方由甘遂、大戟、芫花、大枣四味组成,全方药精力专,是攻逐水饮的代表方,用于治疗悬饮病,《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第21条:脉沉而弦者,悬饮内痛。病悬饮者,十枣汤主之。

 
   
十枣汤在仲景原文中主治太阳中风,有形之水客居胸胁之悬饮证。中甘遂善行经遂水湿,大戟善泻脏腑水湿,芫花善消胸胁伏饮痰癖,三药峻烈,各有专攻,合而用之,其逐水饮,除积聚,消肿满之功甚著,经遂脏腑胸胁积水皆能攻逐。由于三药皆有毒,易伤正气,故以大枣之甘,益气护胃,并能缓和诸药之峻烈及其毒性,使下不伤正。

悬饮为痰饮病之一,是过量的体液停潴于胸腔所引起的。是饮邪停蓄于肺之外,膈之上,胁之下的一种病证。史老师认为古人由于检查手段限制,并不能明确悬饮的具体位置,只是根据临床症状分析判断为“饮停于胸”,实际上现代医学证明心包积液、腹腔积液的患者也会出现古人所说的“悬饮”的临床表现。因此分析十枣汤不仅能治疗悬饮,对于各个部位浆膜腔积液皆有一定的效果。亦有现代医家经多方验证,将其治疗范围扩大为各种水饮停聚胸腹属邪实之证[1]

十枣汤起效快,逐水作用强,使患者免受穿刺排液之苦,比较安全,易被患者接受。尤其一些胸、腹水病人经过反复穿刺引流仍复发的病例,应用十枣汤后复发率降低。但应注意十枣汤为峻下逐水之剂,具猛毒之性,在运用中应遵循“衰其大半而止”的原则,中病即止,以免伤其本元,得不偿失,临床体会最好应用于“体质壮实”之人,史老师认为“用之得当,效如应响”。另十枣汤虽然能逐下水饮,但不能治疗水饮停潴的病因。因此,在用十枣汤的同时,应配合其他治本之法更为稳妥。

 上述案例均遵循经典炮制、服法,但因三药性皆辛烈,难以下咽,改拟空心胶囊装服,颇易接受。这一用法的创新更加方便于临床应用,服用后胃肠不适的症状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原文“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匕”,现代考证一钱匕即五铢钱的一钱匕重,为今天的2.85~3.25[2],我们临床上打粉装胶囊,一个胶囊重0.5g,壮实之人可以第一次服用6个胶囊,虚弱之人第一次服用3个胶囊;早餐前1小时或晨起空腹服用;若服药后有水样腹泻,即停药观察,并且准备好白米粥养胃气及津液。胃肠道症状,服药开始肠鸣及轻微腹痛属于正常,都会出现排稀水样便,患者一般会觉得排便后胸闷或者腹胀的症状有改善。但应警惕持续剧烈恶心,呕吐,腹痛,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者禁用。若水样腹泻,应该注意及时复查电解质,以避免出现离子紊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