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浒传:真像武松说的那样,他酒喝的越多越厉害吗?

 少读红楼 2023-11-10 发布于上海
《水浒传》中,酒是推进情节、塑造人物性格的重要道具,鲁智深因为醉酒大闹五台山,被智真长老逐出山门,这才来到东京,与林冲相识,宋江在浔阳楼上借着酒劲题反诗,才有了后面梁山泊好汉劫法场,宋江正式上山落草,最终坐了头把交椅。
这样的好汉与酒的故事还有许多,在不同人的故事中,酒起到的作用也不同,于鲁智深而言,酒是兴奋剂,于林冲与宋江而言,酒则是吐真剂,但要论与酒这一媒介联系最紧密的,当属行者武松,可以说,没有哪一个好汉能像武松这样,在施公笔下与酒发生那样复杂的化学反应。
武松爱喝酒,也能喝,这是大多数读者都熟知的事情,但同样是酒,对不同时期的武松来说,起到的作用也是不一样的。在打虎一夜成名之前,武松因为酒没少惹麻烦,书里写的清楚:武松为何从家乡来到柴进庄上?
“因酒后醉了,与本处机密相争,一时间怒起,只一拳,打得那厮昏沉。小弟只道他死了,因此一径地逃来,投奔大官人处,”
来到柴进庄上一段时间后,为何上至柴大官人,下至庄客、仆人都不喜他?
“但吃醉了酒,性气刚,庄客有些顾管不到处,他便要下拳打他们,因此满庄里庄客,没一个道他好。众人只是嫌他,都去柴进面前,告诉他许多不是处。柴进虽然不赶他,只是相待得他慢了。”
柴进和武松或许都没想到,只一夜时间,那个之前庄上的问题青年,就摇身一变,成了满县皆知,人人敬仰的打虎英雄,命运的齿轮就这样偷偷地转动了,而促成这场转变的,竟然还是之前引发问题的“祸害”——酒。
武松打虎,其实事出偶然,因打虎而出名,也是偶然的延续。我们知道,一个完整的事件,可以被拆分成起因、经过、结果几部分,就打虎这件事来说,经过不用多说,结果书中也有提及:“今日幸得壮士来到,除了这个大害。第一,乡中人民有福;第二,客侣通行,实出壮士之赐!”。
若是以结果导向为评判标准,打虎无疑是英雄壮举、好汉事迹,但若对事件起因分析,就会发现武松打虎,实则是误打,或者说是偶然打,原文中说到,武松在景阳冈饮完十八碗酒要走,店家告诉武松冈上有猛虎伤人,需白天结伴而行才稳妥,武松只道店家是想谋他财物,非但不信,还说:“便真个有虎,老爷也不怕!”。
话虽如此,但当武松在山上见到有官府印章的榜文,确信真的有老虎时,武松的第一反应却是“欲待转身再回酒店里来”,很明显,武松的胆子还没大到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程度,面对老虎这样的威胁,他也是害怕的,但此时酒精的作用再加上极好面子的性格,让他并没有返回酒店,而是继续向冈上走,直到他真的遭遇了那头猛虎,可以说,武松若是一个听劝的性格,后面的这些情节或许都不会出现了。
这里说回标题的问题,后来的很多读者,在提到这一节时,都说武松是喝醉了酒更有气力,这才赤手空拳打死了一只吊睛白额猛虎,这或许是受了武松说的话的影响,在“施恩重霸孟州道 武松醉打蒋门神”一回里,武松对施恩说自己是“带一分酒,便有一分本事;五分酒,五分本事。我若吃了十分酒,这气力不知从何而来。”
但这句话后面还有半句“若不是酒醉后了胆大,景阳冈上如何打得这只大虫?那时节我须烂醉了,好下手,又有力,又有势”后半句话中提到,打虎不仅靠力,还要靠势,这里说的势,自然是气势、胆量的意思。
那么,武松打虎时表现出的力和势,难道都是酒精所赋予的吗?其实不然,作者在打虎一节有这样一处描写:老虎向武松扑来时,“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这句话非常清楚地表示,打虎的时候武松已经差不多醒酒了,至于武松自己说的打虎时的有力又有势,可能是因为人在高度紧张状态下,肾上腺素飙升所带来的力量、反应速度和勇气的增加,再加上武松本就拥有的罗汉般的身体素质,这才能打虎成功,酒在整个事件里,起到的仅是“壮胆”的作用,而且还只是在上冈这一阶段发挥了作用。
除了壮胆外,酒在武松身上发挥的作用,还有伪装、示弱。
不知读者在读到“醉打蒋门神”一节时,是否曾考虑过这样一个问题:打人的方法有很多,雄赳赳来到快活林前,大喝一声:“唤作蒋门神的那厮出来,我武松今日要与你见个输赢!”这样的打法也十分痛快,为何非要立下个“无三不过望”的规矩,先喝了三十多碗酒,到快活林后还要和小二找茬、调戏老板娘,待到小二去向蒋门神禀报有人闹事,才正式开打,这样岂不太磨叽,也不符合武松的人物性格,要知道,之前施恩想让武松休息几天,待打探完消息再去时,武松还嫌施恩不痛快,“不是男子汉做事!”。
我们可以想到,若是以第一种方式与蒋门神厮斗,蒋门神看到这样一条大汉,又听到武松的大名,心里肯定有所防备,书里写蒋门神“有九尺来长身材、有一身好本事,使得好枪棒,拽拳飞脚,相扑为最”并且还自称“三年上泰岳争交,不曾有对”,虽有自吹自擂的嫌疑,但也能确定这是个十足的练家子,要是认真起来,即使是武松,可能也无法轻易战胜他。
那么,如何既能战胜蒋门神,又要“打倒他好看”,做到两全其美呢?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便是装醉,试想,谁会害怕一个满嘴胡话,走路东倒西歪的醉汉呢?因此,武松来到快活林时,“虽然带着五七分酒,却装做十分醉的,前颠后偃,东倒西歪。”后面一系列找茬的举动,也是为了进一步消除蒋门神的戒备,让自己这个“醉鬼”的形象更加真实罢了,就像书里所说:“蒋门神见了武松,心里先欺他醉”当他怒气冲冲地想给这个闹事的醉汉一点教训时,武松突然出手,才能起到最佳效果。
也有的读者说,武松打蒋门神时使用的是醉拳,醉拳只有喝醉了酒才能发挥最大威力,这种说法拥护者不少,在新版《水浒传》电视剧里,导演干脆安排武松打出了醉拳的一整套招式,潇洒漂亮地击败了蒋门神,其实对于武松如何击败蒋门神,书里写得清楚,武松使出的那有名号的招式,是“这一扑,有名唤做玉环步,鸳鸯脚。这是武松平生的真才实学,非同小可。”“这一扑”说明武松用的招式应该是相扑里的技法,而所谓的醉拳,也是后人所创,并将“武松醉跌”这一招式纳入其中,若说武松用的是醉拳,岂不成了“李白模仿苏轼”这样不辨先后的笑话了吗?
还有一个例子也能证明,武松并不是酒喝的越多越厉害,“武行者醉打孔亮”一节,武松在店里醉饱了出来,有一条狗朝他猛吠,他欲要抽出刀来砍那狗,结果一刀砍空,头重脚轻栽在溪里,挣扎着起来去拣刀,结果又栽倒,这一段里动作与寻常的醉汉并无二致,怎么武行者真的大醉了,却不见打虎时的神威了呢?
作者:武智深,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