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教育的路径研究

 渐华 2023-11-10 发布于山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内在基因,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是国家发展的精神动力,也是联系各族人民的纽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等,千百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华儿女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价值内涵,有助于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和精神家园。

在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优秀传统文化是在五千多年绵延不断、经久不衰的长期演变过程中形成的,传统中有我们的精神基因,文化中有我们的民族底蕴。它是一个民族的特色与风貌的集合,集中体现着民族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中华文化具有5000多年的历史,而且我们的文明起源非常广泛,遍布全国各地,所以我们的历史根脉非常深远,这也恰恰证明了中华民族文化具有继承性、包容性和多元性。优秀传统文化向来注重强调智慧和内在的修养,这对个人乃至国家的发展都具有深远影响。所以,我们应该重视传统文化,学会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在红色文化资源中铸魂育人。薪火相传的红色文化资源不仅是一种历史资源,还是一种教育资源。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承载着党的优良传统,具有塑造理想信念、凝聚民族共识、培育文化自信等价值,对于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意义深远。整理和挖掘红色史料,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人坚贞不屈的革命理想和敢为人先的英雄气概。奋进新征程,我们要认真汲取红色文化资源中的思想精华,并深入挖掘和阐发其时代价值,在知行合一中不断增强文化自信。高等教育有着极强的阶级属性、政治属性,对于国家和社会而言,教育是维护社会稳定、政治统一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要发挥高校铸魂育人的重要作用,高校可以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比如组织学生去参观文化博物馆、历史名人纪念馆和红色文化遗址,让学生感受红色文化的力量,这不仅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引导大学生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的情感,还可以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同时也是新时期保证高校育人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中华民族一直以来的精神追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核心思想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要素。它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有机统一并实践于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高校课堂不仅承担着传播知识的功能,更具有培育大学生健康价值观、形成向上道德风貌的重要使命。高校教师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发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作用,充分释放价值力量,坚定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因此,不仅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程中,还要发挥专业课中隐形的思政教育功能,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新时代大学生追求并坚守的思想价值理念。与此同时,还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大学生可以通过志愿者服务活动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内化,提升服务人民和奉献社会意识坚定学生的政治信仰,提升政治素质,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评价,培养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的合格人才。

在弘扬中华文化、讲述中国故事中培养能力。中华文化记载中国发展历史,折射着不同民族的精神特质,是中华民族千百年的文明和智慧。中国有许多好故事,而好的故事需要好的叙事来发挥其传播、教育和引导的作用。目前,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爱国情怀、人文精神等是思政教育资源中不可或缺的素材。学生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戏剧社等社团,通过对优秀文化名著、经典剧目、历史人物传记的重新阐释,拉近受众之间的距离。在阐释时要注重挖掘事件所要表达的主题,尽可能的贴近学生生活,进而形成情感共鸣。其次,进入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的兴起扩大了内容传播的路径和实效,创新了讲述中国故事的方式。学生可以通过快手、抖音、学校公众号等平台通过将中华文化精神融入日常生活的方式传播中华优秀故事、美食、传统手工艺等物质文化,这也能让中国故事更有温度,更能打动人。最后,学生可以走出校门,去敬老院、社区等地方,向大众讲述中国故事,在讲述时要注重以中国特有的语言风格、语言范畴及语言表达方式来表达内容,提升故事的生动性和感染性,进而吸引和影响更多的大众,关注中华传统文化,参与到讲述中国故事的网络文化作品制作中。在不断的实践活动中也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叙述能力,更好地把控叙事的结构、视角和节奏,让中国故事入耳、入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和自强的重要来源,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不能将其束之高阁,而是要将传统文化和时代的发展相结合,不断激发传统文化的活力,深度挖掘其闪光点。在充分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合理利用,这不仅有利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使其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还可以充实思政教育资源,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言行举止,提高学生道德修养,培育学生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同时,大学生也只有在充分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才对其产生深厚的情感,才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和祖国的未来充满期待。

作者: 李亚兰,湖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来源: 光明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