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倒行僧

 新用户7191PCJo 2023-11-10 发布于山西

我没有体验过真正出家人践行的苦行僧生活,但不容置疑的是修行得道的出家人必然亲历了苦行僧这个阶段,否则现在寺院里就不会有那么多跪垫苦等有缘人了。

我目前的导游工作,最要紧的当属历史常识,在给游客讲解的过程中,关于历史知识运用的最多,它像一座大山的脊梁,本该厚实,高大巍峨,历史知识不过关,这座山就弯腰驼背,直楞不起来,高大巍峨全无,整个人的讲解气质鬼鬼祟祟,忽闪忽闪的,好像一个生病的人,阳气不足,底气不够。不立体不周正不端庄不雅致。看似讲解得绘声绘色,铿锵激昂,实际是心虚的很,唯恐真碰见内行的游客问内行的问题。这种处境困扰我多年了,本来疫情期间在读柏杨先生著的《中国人史纲》,想把这个隐痛治愈了。在读到夏商周这里后,开始带团工作,尽管先生的文字特别吸引我,简单质朴而且深邃,学了拿来就可以用,但一工作起来,系统学习就被自己的惰性打败,理由比尘埃还多,就搁浅了。

这段时间终于有时间,那就先解燃眉之急吧,用当下一个很流行的名词“枫桥式工作法”中的“重要-紧急”原则,用最宝贵的冬季学习时间,把眼下这个让自己心虚的短板弥补起来,我可不希望自己就这么弯腰驼背腿抽筋儿的面对远道而来的游客。

为了让自己大脑里有一个整体的历史框架,我又重新把之前读过的部分读了一遍,尽管我想读的其他书放在那里让我眼馋,可是这回我就倒行逆施一次,不读完《中国人史纲》(青少年普及版)我不让自己的手触碰任何一本我想读的书,因为,历史知识,如同草原上纵横驰骋的一群马中的“头马”头马不奔跑,群马蹬地欲跑又有什么意义?!

此刻我正在读这本我不是最想读的书,我感觉有些苦,有些冷,但就如同一个出家人想修行得道一样,不经历苦行僧的修行阶段,如何去悟道成佛?!如何去福受得道的妙境?!

倒行如同出家人必然经历的苦行阶段,比正常惯性地走路艰难的多,倒行过程不会太让人开心,但倒行完这一大圈,弯腰驼背的病治好了,甚至腰部颈部的病没有了,阳气和底气回来了,苦行也就有了分量。

道理实实在在,读书也是实实在在,青灯下,我手中历史书的影子在长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