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物是人非终有时

 仲夏夜之园 2023-11-11 发布于四川
油条吃完了,豆浆也喝光了,他慢慢地剥光一只煮鸡蛋,递给我,我说:“我吃不下了,那一只蛋就不要剥了,我拿回家。”
他点点头,自己把剥好的煮鸡蛋吃了。
我继续说:“后来'绿野’去山里面分发出版社捐赠的书,我就跟骑了一次,那天活动的路上,遇到赶场天,买了一只好大好大的土鸡和不少菜,活动完成后,大家一起去'根与叶’煮晚饭吃,队长给我们做'烧鸡公’。那天,小鸽去队长的书房用电脑整理活动的照片和记录,上传到自愿者网站,我也一起去了,想找找有什么书我可以借走。”
他默默地看着我,由我继续说。
“我看到墙上挂了一张照片,是一位很年轻的女子和一个几岁大的小女孩的合影,背景好像是在阿坝那边的什么海子,很像是五花海。小鸽说那是队长的妻子和女儿,照片是十年前拍的,他妻子在阿坝支教两年,那一年,队长带女儿去看她妈妈,那是春天就快结束的时候,那一年的春天,就是那场大地震,她们就……一直没有找到,就永远留在那里了。小鸽说,队长说过,他妻子生前非常喜欢那里,因为那地方美得像天堂。
我终于说完了,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忽然无事可做,就伸手把那一只没剥壳的煮鸡蛋拿来放进了衣袋里。
他见我发起了呆,拿起筷子,出其不意,用筷子头在我额头敲了一下,我正准备叫唤,只见六婶子走了过来,提着一袋玉米馍馍,里面还装了好几个咸鸭蛋。
六婶子说:“明天大逢场天,人多,你们如果不想过来,就拿这个当早饭吧。”
我们连忙起身道谢,也不用推来推去的假客套了,六婶子和六叔都烦这些,她把东西给了我们,就自顾自忙活去了,也不用给我们算早饭钱,她知道我们自己会去扫了店里各处贴的收款码付款。
走出“老魏家的面”,他说:“去买点五花肉,中午给你做焖面。”
我说:“不用买蔬菜了,那棵莲花白,昨天才刮了五片叶子,可能明天都吃不完。”
他笑着点了点头,说:“还是买点别的蔬菜吧,不然几天吃下来,做噩梦都梦到莲花白!”
回家路上,买了五花肉、几只早上现摘的番茄和黄瓜、一把黄秋葵,一把红苋菜、葱姜蒜干辣椒郫县豆瓣甜面酱,想着明天逢场,就把好多东西留到明天再买吧。
路过“黎婆婆饼子铺”,买了芝麻薄脆、桃片糕和花生松子糖,想着“小钱钱”放学后会带同学来我们家做作业,他让我又买了小孩儿们喜欢吃的鲜肉小酥饼。
我特意绕了道,去看欢姐的缝纫店有没有开门,店面在这个钟点还紧闭着,看来今天欢姐不会来了,我不由很郁闷。
“欢姐有两个礼拜都没开门了,她会不会不做生意了。”我喃喃地说。
“其他店里也有布料吧。”他见我失落的样子,问到。
“欢姐的布料好看,其他店很少有,市区打窗帘的地方就更没有了。”我继续失落。
“那你问问欢姐是哪里进的货?实在不行,去网上找找,你不是经常在网上买些莫名其妙的东西嘛。何况,现在离冬天还早呢。”

“喔,那好吧。”

我们正准备离开,一辆电动三轮车从外街口开了过来,停在了欢姐的店铺门口,车上下来一位富态中年大姐,一位头发花白的精瘦干练的太婆,我认得那大姐姓刘,是欢姐这间铺面的房东,店铺后面的院子是她家住的。

那位手脚麻利的太婆也姓刘,江湖人送外号“刘拌菜”,老人家一辈子都在街上叫卖凉拌菜,每天卖的菜品随季节变化,或者因婆婆的心情不同而不同,轮番供应:凉拌兔丁、凉拌鸡片、凉拌剔骨肉、凉拌猪耳朵、凉拌口条、凉拌肺片、凉拌山笋丝、凉拌豆筋、凉拌豆腐圆子、凉拌小土豆、凉拌山木耳、凉拌本地出产之一切可凉拌之食材。

最初,刘婆婆是挑着胆子沿街叫卖,后来换了移动推车。她每一次出摊的时候,生意都特别好,遇到逢场天,她的临时摊位上还会排长队。还有不少游客特意闻香寻来,在她的推车前,手举几袋凉拌菜拍照打卡。

听说有人想收编她的小本生意,出价不低,但都被她一一回绝,她说她这辈子靠自己的拌菜手艺养活了一大家人,还把好些小辈送出这山沟沟、送去了海外,现在她享受着老来福,不稀罕那几个钱,就把每天卖凉拌菜当作爱好,因为她自己也没其他爱好,连麻将都不爱打。

前几年,她家的晚辈中也有想跟她学拌菜手艺的,但是折腾了半天也没几个有耐心,学了没几天就装神弄鬼兴妖作怪的,想套她的私房秘诀,哄骗她把手艺给卖了,所以她现在也不教任何人了,就自拌自乐,以后升天了,就把手艺带走,去拌凉拌菜给阎王爷尝鲜换换口味。

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那个时候,那个地方,刘婆婆倒是可以和孟婆一起联手开十八间连锁店。

刘大姐拿出一串钥匙,开了的铺子的门,招呼着拌菜婆婆进去,我见状也跟了进去,向刘大姐打听欢姐的情况。

刘大姐告诉我,欢姐不再开店了,因为欢姐的老人公早几年就患上了老年痴呆症,一直是欢姐老人婆照顾。前段时间,欢姐的老人婆突发脑梗,在医院躺了好些日子,也故去了。

欢姐的老公一直在重庆开店,买了一间二手房,一直想接欢姐过去,但欢姐老公的几个兄弟姐妹都不愿意接手两位老人,现在老人婆去世了,欢姐老公就把老爹送去了县城的养老院,欢姐就带着儿子去重庆和老公团聚了。

刘大姐就把这间铺子租给了拌菜婆婆,因为刘婆婆年纪也大了,每天在街上推着车走来走去,也渐渐感到不如年轻的时候那么轻松灵活了,再加上有相关部门总说收到有人投诉,说她这样福寿双全的老人家,无证经营餐饮行业,违反了很多条法律和法规,让他们这些后辈很为难,在上级那里不好交待,而镇上的管理部门又希望打造本地老字号,就多方动员,说动了刘婆婆租下这一间老街上的当街小门面,办理了合法合规的许可证,还把“刘拌菜”这口口相传的招牌给注册了,用了刘婆婆的照片做店招,这可是一大笔未来可期的无形资产可以留给刘家后人。

“过几天你就又可以吃婆婆的凉拌兔丁了哈!”刘婆婆拉着我的手说:“我给你多放花生米米,婆婆我地里头今年收的红皮皮花生,简直巴适得很!”

我不知道是应该高兴,还是应该高兴,心情复杂地走出了过去的欢姐的缝纫店、未来的“刘拌菜”官旗店,我把这一情况告诉了在店外等候我的老公。

他没发表什么看法,只是回望了一下老街的深处,又抬头望了望天空下的远山,然后再牵过我的手,轻声说:“我们回家吧,时间不早了。”


山居流水账
1
山中半日闲
2
天上星星落在指尖
3
当星星沉落时
4
雨瑟瑟鸭秋夜寒
5
叽叽歪歪自然醒
6
山间清晨
7
老屋老街拼老命
8
街头巷尾:去上学的“小钱钱”
9
街头巷尾:邓幺姑的院坝
10
面馆子门口的偶遇
11
皮实的老油条
12
取蘑菇的山路上
13
云中的根与叶
14

15

16

收录于合集 #日常

 393

上一篇取蘑菇的山路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