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水浒传》管窥宋代“警察”“警械”

 谨言策行 2023-11-11 发布于山西

人到中年,再读《水浒传》,是悲愤的,为梁山好汉的凄惨结局痛惜;细细品味水浒中的人物,他们是矛盾的、挣扎的,恰如人性。这次,我是从职业的角度,关注水浒中的“警察”人物,当然,古代中国并没有专门的警察制度 地方行政、司法不分,这些在府、县衙门内从事治安、巡守、督捕等事务的就是现代意义的“警察”,也包括押牢节级、押狱等“司法警察”等。回溯千年,在起义不断、天下动荡的年代,宋代的“警察”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他们执勤巡守中如何维持混乱的社会治安?他们使用的警械装备究竟又有那些功能?通过《水浒传》可以略窥一二。


梁山“警察”的命运

《水浒传》一百零单八将中,在上梁山前,众多好汉都在朝廷做过官职,其中有不少人都属于地方州府负责司法、治安的公务员,如原巡捕马兵都头美髯公朱仝、原步兵都头插翅虎雷横,原沂水县都头青眼虎李云,原大名府留守司管军提辖青面兽杨志、原渭州经略司兵马提辖花和尚鲁智深等人,他们是负责当地的治安、缉拿盗贼等工作,相当于现在的刑警队长,或派出所所长。在这些人中,有的是不忠于职守,官匪勾结、徇私枉法、以权谋私,最终落草为寇;相当一部分在原工作岗位上还是尽职尽责的,只是由于官场腐败、司法不公,才被迫选择了落草之路,如铁面孔目裴宣、铁叫子乐和;也有一部分是因利弊权衡,为形势所迫,上了梁山。比如,武松因为打虎为民除害,阳谷县令爱其忠厚仁德,被任命为都头,后来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夜走蜈蚣岭,直到二龙山落草。



北宋末年,阶级矛盾恶化,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国家机器的功能近乎荒废,刑罚被悬置或者放空,监狱自然不能独善其身,于是,我们看到了《水浒传》监狱中发生的各种离奇古怪的形象。狱中小吏就是现代意义上的司法监狱警察,他们也正是大宋廷朝政治生态的一个缩影。神行太保戴宗原本是江州两院押牢节级,算是吃北宋朝廷公粮的,日子比较潇洒,利用权力在狱中不放过任何一个榨取犯人财物的机会,这些贪婪小吏在宋朝又何止千万?铁臂膊蔡福和病关索杨雄一样,一个在大名府任押牢节级兼管死刑犯的执行,一个在蓟州两院任押狱兼充市曹行刑刽子手,这些人里迎外合、置国家法律而不顾。另外还有黑旋风李逵、一枝花蔡庆都是小押狱,相当于现代最基层的狱警。监狱小吏,他们这些人是游走于官府、江湖、黑道之间的特殊人物,早已练就八面玲珑本事,对江湖做派自然司空见惯,应对有道,因而让他们发挥着难以想象的作用,甚至掌握着各级官员不屑一顾、难以掌控的权力,从而对大宋朝廷体制运行及存亡有着深刻的影响。因为大宋监狱的门扎得不牢,大宋的国门也牢固不到哪里去了。




而上了梁山的这些好汉们,他们的品行与行事风格似乎也不会有所改变,加之朝廷政治黑暗、官僚腐败,梁山与大宋朝廷并无二致的体制与观念,他们喊出的“替天行道”口号是空洞、乏味的,注定了梁山好汉的悲剧下场。


宋廷“警械”的功能

《水浒传》中描写了枪、矛、剑、刀、戟、棍、棒、禅杖等多种兵器,种类多达250多种,可以说,梁山泊是中国古代兵器的集大成者。在这些兵器中,出现频率较多的朴刀、哨棒、水火棍、枷、欓叉等就相当于现代意义上的警械、具,它们都有哪些来头?各有那些功能?不妨我们逐个了解一下。

首先说说水火棍,我们常见到的古代县衙审案场景,衙役分列两厢,手里一根长棍,一半红色,一半黑色,上红下黑,斜斜拄地,高喊“升堂!威—武—”。这种长棍就是水火棍,是衙役的警械和刑具。

为什么叫水火棍,就是取“水火无情”之意,象征动用水火棍就是要在执法中不徇私情。所以采用了红色和黑色,在中国古代五行之中,水对应的颜色是黑色,火对应的颜色自然就是红色。看起来只是一根普通的长棍,但它的两头不一样,上圆下扁,圆的那头用来手持,扁的那头用来击打,有不小的杀伤力,一棍打在头上足以致命,像董超薛霸在野猪林要加害林冲,就是用的水火棍。


《水浒传》中,除了衙役使用的水火棍,还提到了哨棒,牙杖等,武松打虎时一开始就是用哨棒,因为用力过猛,一下就折断了,才只能空手对老虎。哨棒,一般就是防身用的短棍,属于钝器,相对来说杀伤力要比刀斧一类的利器小多了,普通人都可以随身携带用于自卫防身。也就相当于现在警察执法使用的警棍。牙杖是衙门里使用的棍棒。第74回:“众人怕他,只得聚集些公吏人来,擎着牙杖骨朵,打了三通擂鼓,向前声诺。”

如果说水火棍、棒算制服性装备的话,那么朴刀则彻彻底底就是一种杀伤性武器了。

朴刀又名播刀,俗称双手带。《水浒传》里出现频率最高的械具。身为都头的雷横、做过制使的杨志使用的都是朴刀。而朴刀究竟何样制形,宋明兵书不见记载。书中第61回:“卢俊义取出朴刀,装在杆棒上,三个丫儿扣牢了,赶着车子奔梁山泊路上来。”此句说朴刀的刀刃和柄杆可离可合。第31回:“这孟州城是个小去处,那土城苦不甚高,就女墙边望下,(武松)先把朴刀虚按一按,刀尖在上,棒梢向下,托地只一跳,把棒一拄,立在濠堑边。”不难想象,朴刀的柄杆是相当长的。对照书中所写的,朴刀应该是从大刀衍生而来,它的刀身相对长一些,和大刀一样也需要双手使用,但比大刀又轻便一些,甚至短一点的朴刀还可以挂在裤腰上。朴刀可砍可刺,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武器,也成了县衙为都头们标配的武器。


使用刀刃的杀伤力,对于宋代的“都头”、“土兵”、“公人”等,就相当于现在警察执法工作中的开枪。宋代捕头们在抓捕手持武器拒捕者,如果具备“罪人持杖拒捍,其捕者格杀之”;“走逐而走杀者”,“皆勿论”这两种情形之一,杀死被追捕者是无罪的。这也是宋代官差多使用朴刀这种杀伤性兵器的原因。

朴刀虽然好用,杀伤力也强,但遇到武功高强的绿林好汉或团伙时,它的弊端就显露出来,不能近身抓捕制服,这时就需要一种战斗力更强、又能有效对“不法分子”抓捕的家伙事。比如《水浒传》在描述济州府缉捕使臣何涛带队抓捕劫取生辰纲的晁盖等人时,便提到了一种叫作“欓叉”的兵器。它是一种木质的双股叉,如果是铁质的就是钢叉,有点像今天使用的防暴钢叉,但警用钢叉的两股多为圆头,没有锐利棱角,通过钢叉中央的按钮可使其伸长、缩短,在控制嫌疑人的时候又避免对他造成人身伤害,而欓叉就没那么“讲究”了,它是带尖的,一旦刺进肉里就有可能造成生命危险。或许古今执法观念的不同也是造成这种差异形成的原因之一。


无论是使用杀伤性还是约束性武器在制服犯人后,需要刑具对其控制,或送到发配地。古代冶铁技术不发达,无法造出坚固可靠的手铐,约束嫌疑人时就要使用枷。枷是将一块木板分成两半,上面的一个大洞固定头颈,两个小洞固定双手手腕。合上以后锁住,嫌疑人的活动就被限制。在《水浒传》中,就出现过长枷、行枷、方枷、盘头枷、护身枷等不同种类的枷。林冲、武松、松江、刘唐、雷横等人都戴过长枷,林冲被高俅陷害,误入白虎堂,后来被下放狱中,戴的就是长枷。武松杀嫂后因陈府尹爱惜他的义气只给他戴一副“轻罪枷”,等到被张都监陷害入狱时戴的就是一副“七斤半铁叶盘头枷”了。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械具就不一一列举了。

以上提到的这些类似于现代警察的人物,他们在古代属于低下的“贱业”,为了所谓的“侠义”,执法犯法、徇私枉法,因为失去了正义作为最后一道防线的功能,依然难逃可悲的下场。而且他们的人格操守、职业道德、业务能力等毕竟受时代局限,没有先进的思想作指导,岂能和今天在职业特征、待遇保障、队伍士气乃至职业荣誉感极强的新时代人民警察同日而语,再好的装备没有高素质的队伍如何能发挥出最强战斗力!

点个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