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味奇妙的中药,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用对了“瘀血一去百病消”

 神希园 2023-11-05 发布于湖北

这是「神希园的第 329 期原创

作者 l 神希园

来源 l 神希园(ID:shenxiyuan999)

很多人可能都听过“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这样一句话,这里面所说的也是破有道理的,的确,在人体健康中,就有“六腑以通为顺”的说法,其实不仅仅是人体的六腑需要通畅,人体的气血通道更要通畅。对于人体气血,要是不通畅,就容易造成阻塞、瘀堵,如果不加以及时调治,就会百病丛生

气血瘀堵了怎么办?很显然,需要活血化瘀。但凡提到活血化瘀,人们可能相对比较熟悉的是血府逐瘀汤,这是清代名医王清任所创,也是中医十大名方之一,而血府逐瘀汤中,主要起到活血化瘀核心作用的中药就有桃仁红花。尤其是红花这味中药,更是充满传奇色彩。

桃仁红花是活血化瘀的经典药对,但是桃仁的药用历史悠久,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但是红花却出场的比较晚,然而红花却扮演着“后来居上”的角色。据文献研究表明,最早记载红花这种植物的是晋代的《博物志》,而医学典籍最早记载红花的却是《金匮要略》。这样看起来是不是很矛盾?《金匮要略》是东汉名医张仲景的著作之一,而《博物志》却是西晋的作品。但如果从《博物志》所说的内容(“张骞得种于西域”)来看,便可以推测,中医最早记载红花这味中药的是《金匮要略》

但是令人难解的是,为什么《金匮要略》记载了红蓝花(也就是红花),但《名医别录》和《药性论》中都未曾记载红花呢?而在古代本草典籍中,最早记载红花的是《开宝本草》。当然,也有说在《唐本草》中便有记载。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自从东汉张仲景记载之后,历经晋代、南北朝、隋朝以及唐初,并没有关于红花的本草学记载呢?真是让人匪夷所思。也因此,有人质疑《金匮要略》的红蓝花酒疑非仲景方。

红花真正意义上被广泛运用于临床,是从明代开始的,在明代四大本草著作中,都有关于红花的记载,《本草蒙筌》总结了唐宋本草的论述,这样写道,“下胎死腹中,为未生圣药;疗口噤血晕,诚已产仙丹”,并旗帜鲜明的指出,红花“惟入血分,专治女科”,于是乎,红花便有了一个新身份——“妇女之友”。

而后《本草纲目》则进一步指出,红花“行男子血脉,通女子经水”,并将红花的功效归纳为“活血、润燥、止痛、散肿、通经”,堪称奇妙。而《本草汇言》中指出,红花“破血、行血、和血、调血之药也”,《本草经疏》则认为,红花“乃行血之要药”。也就是说,红花的作用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拓展,这为后世医家妙用红花打下了坚持的文献基础。

通过后世医家对红花的深刻认识,再回过头来看《金匮要略》的红蓝花酒,就不难发现,其中所言非虚,从“妇人六十二种风及腹中血气刺痛”中便已点明红花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作用了。而红蓝花酒堪称是中医活血化瘀的祖方,不过一千多年来,未曾得到足够的重视。若非明代四大本草广为探索红花药效;若非清代名医王清任深入研究瘀血机制,可能红花这味奇妙的中药,至今仍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红花这味中药,用对了,可以横扫一身瘀血,让瘀血一去百病消。历代医家普遍认为,红花用量较大,作用偏向破血通经,而红花用量较小,作用偏向入心养血,临床可供参考。但是,需要记住的是,红花也不是百无禁忌的,比如孕妇要禁止使用红花,女性在月经期,且月经过多的,也不宜使用红花。在使用红花期间,不要食用寒凉、生冷以及辛辣油腻食物,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温馨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本文仅作知识分享,不构成对任何方药或治疗的推荐,不能代替医疗建议,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责任。如有诊疗需要,请到当地医院就诊。

公众号升级,更改了分发机制
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文章更新
将「神希园设为星标
保持沟通,一起前行


END

——妙用中医,健康人生,精彩内容,广而告之——

正脉正宗正统正版,种下仙桃仙杏
祖传师承学院私淑,培养名医名士
学中医,有前途
走进中医殿堂,必读名著经典

筑基进阶,不要错过!

 不知道如何学习?
关注公众号@神希园

本公众号暂时没有留言功能
留言交流,请关注视频号

视频内策,敬请期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