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粮仓”开仓在即

 singer0852 2023-11-11 发布于北京

秋夜,大运河沿岸,9月27日晚7点,副中心三大建筑之一北京艺术中心迎来测试演出,观众们奔赴一次与音乐的特别约会。

伴随夜幕降临,新落成的北京艺术中心在大运河畔亮出璀璨新章。

音乐厅舞台可容纳四管编制交响乐团,中央正后方,一架奥地利里格尔管风琴闪耀光彩。

北京艺术中心各个公共空间的设计,彰显了这座艺术殿堂的节奏与韵律。

北京艺术中心外幕墙构成的“帷幕”造型,由9种不同的幕墙系统组合而成。

夜幕降临,大运河畔的北京艺术中心点起“繁星”,4134块折叠铝板幕墙与31108个点光源、5500米顶面线槽灯、1200米线条灯贴合相融,如同舞台大幕缓缓升起——2023年10月26日,历时1460天,由北京建工集团承建的北京艺术中心顺利竣工验收,开幕在即。

有着“文化粮仓”之称的北京艺术中心设计理念源于通州古粮仓和运送物资的船舶。外观造型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单脊双坡屋顶,外幕墙构成的“帷幕”造型由9种不同的幕墙系统组合而成,总面积近12万平方米,4134块折叠铝板幕墙没有任何两块完全相同,以传统施工技术衡量,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科技赋能彰显无限潜力。在“BIM+智能建造”全过程应用的助力下,北京艺术中心项目团队实现了幕墙设计、加工、安装的数字化协同。在2021年底,完成外立面施工,所有板块严丝合缝,分毫不差。2022年底,完成泛光照明,融汇星光熠熠的艺术殿堂。

音质效果堪称剧场灵魂。“声学设计贯穿了剧院建设的全阶段。”北京艺术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声学工程师和建筑师对4个室内观演厅进行了三维精细形体设计,力求精确控制观众厅内的声学反射和散射。其中最先具备使用条件的音乐厅,以山地葡萄园式造型为基础,同时借鉴了经典鞋盒式音乐厅造型的优势,环绕天花板四周的祥云木纹飘带、演奏台后区的镂空墙面……甚至包括座椅在内,所有造型体都是声音的反射器,墙面上的一个小孔洞都需要精确到毫米级别。

全球最大规模的完整沉浸式扩声系统落地应用,兼容性和听音效果远超以往。“这里每一处精巧的细节都让我惊叹!”著名指挥家张弦感慨道。不久前的测试演出中,张弦执棒的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俄罗斯指挥大师瓦莱里·捷杰耶夫执棒的马林斯基交响乐团先后在音乐厅的舞台上奏响震撼之音。音乐家们的真实感受将反馈在后续的测试调整中,很快,做好万全准备的北京艺术中心将与观众们正式相见。

作为“演艺之都”的全新一极,北京艺术中心开幕迎宾后,国家大剧院“一院三址”发展新格局将随之全面开启。届时,国家大剧院将凭借整体超过40万平方米的总建筑面积、11个剧场和13000余座席,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同一城市、同一运营主体的剧院综合体。

北京东望,大戏连台,流淌千年的运河水、拔地而起的新地标将在这里共同谱写出古今交织的文化华章。

本报记者 高倩 文 方非 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