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秘企业预算的三大问题,为什么很多预算从一开始就注定失败。

 左岸金戈财税 2023-11-11 发布于广东

不少企业已经开始进行2024年财务预算工作,进度快的企业,财务部门已经汇总了2024年预算初稿数据。可是以我个人观点来看,其实很多企业的预算在预算之初就已经失败,也就是还未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预算失败不是在后续实际与预算比较,以及预算管控和分析时才能看出来吗?怎么可以直接断定还没开始就已经失败了呢?

首先我们要回归预算的本质,预算是基于企业战略规划,制定经营计划,并进行落地策略的数字化体现。预算的本质是规划业务目标,制定落地措施,计划利润分配,最终让预算成为企业正向管理,成为一项闭环管理活动。(如下图所示)

看到这,有人会说“你这个太理想了,很多企业根本无法实现,我们做预算也就是控制一些日常费用”。不少企业确实如此,做预算的目标就是为了控制各部门的费用,具体做法就是把上年实际发生数据拉出来,然后和预算数据一对比,增幅多的就砍掉,或者组织预算沟通会,和业务部门讨论后酌情砍掉。

如果财务预算最终做成了控费用的活动,那么最终费用只会“按下葫芦浮起瓢”,你财务部门在这里减掉,我业务部门在其他地方藏下,最终变成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猫捉老鼠”的游戏。

有人又说了:“我们的费用预算会做的更细致,会区分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对于固定费用会根据往年数据进行分析确定,对于变动费用会基于收入预算进行确定,所以能起到很好的管控效果”。

费用项目根据业务活动进行规划,只是预算数据更加细致,还未脱离预算只是为了管控各部门开支的问题,只是把费用当做一种消耗,而不是一种资源。同时费用发生的源头是业务,只有基于业务活动细致的规划,费用此时就不是一种消耗,而是一种资源。

此时有人又说了:“搞什么预算,我见过很多年营收几十亿,上百亿的公司都没有预算,人家企业不照样挺好的”。这种逻辑也是不对的,就像某些人获得了成功,并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为努力,那么TA可能会认为没有成功的人就是不努力,其实TA的成功到底有多少属于运气、机遇、平台、资源呢?因此,这些几十亿或上百亿的企业没有做预算,不代表预算就没用。其目前不需要做预算,并可以做这么大,可能与其行业风口,产品特点,市场环境,经济社会环境有关。

所以讨论本文的前提是预算肯定是有用的,但是为什么很多公司预算成为费用预算?为什么很多公司的预算成为财务部的预算,为什么很多公司预算成为财务部与其他部门之家的内耗?

个人认为主要是存在三个问题:没有清晰的战略规划、没有可落地的目标、没有利润分享/分配。

没有清晰的战略规划:今天想要一个主意,明天想到一个主意;策略没有持续性,目的也不清晰;策略评估体系也没有,想到啥就是啥;策略不考虑执行性,想到什么策略就让团队去做,结果推不下去。

没有可落地的目标:目标强压给销售团队,没有科学的制定完成机制;目标压下去,也没有相应的支持体系;这个月完成不了就将目标压到下一个月,直至崩盘;目标没有分解到每个人,每个产品,每个渠道,每一天。

没有利润分享/分配:说好的奖励,不兑现;说好的考核,不了了之;考核因人而异;考核体系不符合实际的企业发展阶段;为了考核而考核,没有对业绩带来帮助。

以下本文从多维度的经营战略数据化、成体系的生产经营数据假设、可落地的降本增效下的利润分配三个方面来分析。


01
Number
多维度的经营战略数据化




一提到战略,很多人都嗤之以鼻,认为企业还是要讲究实干,战略都是虚的。其实战略并不是什么高大上和遥不可及的东西,通俗讲就是深圳去北京,你选择什么方式,以多久的时间,用什么工具,以什么路线达到目的地,在这个过程中同时考虑时间、成本、效率等因素。

很多企业预算失败为什么一开始就结束了呢?就是在没有经营战略,或者有经营战略并没有形成数据化。如此销售部门拍出来的预算,然后各部门在这个数据下继续一路拍下去,最终数据可想而知。

1、数据化的战略目标

市面上关于战略类书籍,都是大谈特谈布局、高度、思想,这些当然重要。但是,从财务预算的角度,我们必须有可量化的指标,也就是把这些战略以多个维度的数据进行拆解。

企业战略目标

企业发展愿景

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短期-中期-长期规划目标

行业趋势

行业整体发展趋势

品类增长率

市场竞争环境

竞争对手发展情况

竞争状态分析

市场竞争格局

市场地位

企业市场地位

市场占有率

市场影响力

产品竞争力

产品在品类的地位

产品的核心优势

产品差异化

产品在行业的技术领先优势

渠道覆盖率

渠道覆盖区域

经销商梳理、分销商数量

渠道的粘性、活跃度

新客户开发

2、数据化的销售预算

有了战略数据化之后,就是经营目标量化。经营目标量化不是简单的拍个收入指标,而是需要从这些方面细化:销售目标、盈亏平衡点目标、公司各种产品毛利率、经营成本目标、经营利润目标、现金流指标等等。

然后建立如下表所示的收入预算分解数据:

销售目标分解表

2024年销售渠道目标分解表

清晰了解明确各销售渠道指标及占比及产品指标占比。

2024年销售渠道产品比例分解表

清晰了解各产品的指标总额及整体销售的占比

2024年各产品目标数量分解表

每个产品的销售数量总数及每日完成目标

2024年销售目标每个人分解表

每个销售人员的销售目标分解

2024年销售目标每个人月度分解表

销售目标分解到每一个人,每一个月

2024年渠道代理商预收款分解

渠道代理商预收款分解到每一个人

2024年销售额目标月度分解表

每月的销售目标分解(清晰了解每个部门每个月的指标)

2024年各产品每月销售目标分解表

各个产品每个月的销售目标分解(清晰了解每个月每个产品的目标

2024年各产品销售数量每月分解表

各个产品每个月的销售数量目标分解(清晰了解每个月每个产品的目标销售数量

2024年重要客户月度目标分解

重要客户渠道月度指标分解表

2024年重要渠道月度指标分解表

重要渠道的销售目标分解(月度)

以上这些战略经营量化数据,必须是而销售部门基于对行业、市场、产品、经济形式及各方面因素的分析在之后,得出的数据。当然一些企业可能很难非常细致获取到这些数据,但是至少有一点需要保证,收入预测是有数据支持的,是可以落实到部门、责任人的,而不是简单粗暴地拍出来的。

有人会说:“这些经营战略和市场分析不是销售部门的事情吗,我财务部门需要了解干嘛”。首先我们要知道一个大原则,世界上的团队(包括不限于公司)本质上都是一个大的“草台班子”,因此在这种大原则下,我们也必须多了解一些,多深入一些业务内容。让他们在拍脑袋时,能够拍的轻一点,至少在拍的时候还带点思考,当然能不拍脑袋那是最好的。



02
Number
成体系的生产经营数据假设




为什么财务预算最后会变成一场数据游戏?根本原因就是企业没有一套成体系的生产经营数据。

要让财务预算有效,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在财务预算之前,已经有一套经营数据假设。这也是预算的前提基于业务的预算,而不是数据的预算。

以下图为例,与生产全过程的数据包括不限于图中列示内容。

如果没有这些数据,那么很多企业做预算,可能真的是“拍脑袋”。比如在做成本预算时,根据拍出来的收入数据,然后基于毛利拍出成本,最后基于“料工费”占比拍出各项成本数据。

一些企业可能基于历史数据,设定单位成本指标,然后各部门基于这个指标,在拍出来的成本数据上增增减减,最后弄出一套成本预算数据。这种成本预算之所以做成了如此,是因为缺乏生产过程数据的假设。

我们知道预算的前提就是需要设定好假设条件,如果没有成体系的假设数据,就基于财务数据进行预算,肯定是一场数据的游戏。

什么是基于业务的预算?如何让业务可以数据化?什么是经营假设数据?以下表为例,生产过程中包括不限于这些数据。

项           目

计  算  公  式

2024年目标

不良质量成本指标

不良质量成本/质量成本*100%

≤1%

顾客要求(工程规范)评审的及时性

顾客要求(工程规范)评审数/总要求数*100%

100%

工艺文件差错率   (%)

工艺文件差错数/工艺文件总数*100%

≤1%

各制程一次交验合格率(%)

一次检验合格数/总检验数*100%

≥98.8%

最终产品一次交验合格率  (%)

一次检验合格数/总检验数*100%

≥98.8%

及时完工率  (%)

实际及时完工数/订单总数*100%

100%

设备故障停机时间   (h/m)

每月实际停机时间

≤15小时/月

内部批量不合格次数  (次)

每3个月实际产生批量不合格次数

≤1次/3个月

计量器具周期检定合格率 (%)

计量器具检定合格数/计量器具总数*100%

100%

库存物料非呆滞率  

物料库存3年以下批次/总料批*100%

≥99%

不合格项整改有效率

内审不合格整改有效数/总不合格整改数*100%

100%

纠正措施有效性

纠正措施有效数/总纠正措施数*100%

100%

经营计划实现率    

实际达成目标/应考核指标总数*100%

100%

项目改进有效率

项目改进有效数/总改进数*100%

100%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建立如上表所示的生产经营过程数据,然后在预算的时候对这些假设进行目标设定。只有这些基础打好了,后续的成本预算和财务预算,才是基于业务的预算,而不是基于数据的预算。



03
Number
可落地的降本增效下的利润分配




企业管理活动中,利润分配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现在很多人都知道华为之所以不同,并不是什么“狼性文化”,而是“科学分钱”的文化。

有人会说:“激励不就是发钱吗?我们公司预算也有,就是根据净利润一定的比例,分给相关人员”。这种分钱方式不能说不好,只能说没有基于科学分钱的思想下,让分下去的钱激励员工行为,从而产生“钱生钱”的效果。

当然利润分配不只是简单粗暴的分钱,而是让利润分配起到积极的激励作用。我曾见过某大型企业的子公司,按照集团的要求,财务管理做的是挺细致的,年度预算,每月预算分析和管控,每月预算与管理报表分析。但是一看管理层业绩奖,你立刻傻眼了。该集团下属子公司,常年亏的一塌糊涂,但是管理层业绩奖还是几百万几百万的发,那么这种财务管理和预算管理就只是一种形式主义,一种做给集团领导看的表演。

我曾在以前成本管控的文章中,提出利润分配是成本管控的关键。在财务预算中,利润分配也是预算最终能够达到预期目的,给企业带来正向利益的根本。

因篇幅所限,本文无法深入探讨利润分配的细节,在预算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必须有对于利润分配的预算,其次利润分配的预算必须可落地,最后要利润分配可落地则必须围绕着降本增效具体行动方案来开展。

如下表所示,在财务预算过程中,必须对于以下这些降本增效措施,各相关部门基于生产经营活动,拿出可落地的方案。

降本增效

2024年可实现效益

按必保值测算效益

按挑战值测算效益

效益总额,万元

折合*元/吨

效益总额,万元

折合*元/吨

推动品种开发机制创新,提升品种开发效益





营销创效





优化物料结构,降低原、燃、辅料成本





优化水资源利用,降低综合耗水成本





工艺节水和节电





高炉、转炉煤气优化利用





优化厂内物流,降低物流成本和物料损耗





加强税收筹划





降低财务费用





通过技术与管理手段优化岗位编制,提高人均劳效





提高设备绩效





降低设备维护费用,降低机物料消耗





降低管理费用





对于以上降本增效措施,很多企业不是没有,只是和预算脱节,或者预算未予以考虑(在预算外搞一套这类东西)。

如果在财务预算中不嵌入利润分配,预算在降本增效方面的作用不大,就算后续在预算外搞一套降本增效激励制度,一则财务很难对各部门的预算方案,在数据和最终财务结果上进行评价;二则最终降本增效是否变成业务部门PPT表演的游戏,是否真的降本增效,或者短期降本,长期减效?

现在很多企业都在提“降本增效”,但是很搞笑的是这项活动并未嵌入企业全面预算中,出现的结果就是各部门每个月向领导汇报如何降本,降本多少。但是在财务利润上似乎并没有带来直接改善。此时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属于平行世界,导致的结果要么老板认为财务账没准,要么认为财务管控的不够。

降本增效的核心是利益设计,包括外部与供应商和客户利益设计,内部是公司与各部门之间的利益设计。不存在永远可以持续的降本(降本有底线,突破底线就是品质存在问题),也不存在可无限“榨干”的降本(各部门基于部门利益,会对降本空间进行隐藏)。因此只有通过在预算中,以利益出发,做好利益分配,才能激发各部门真正在的降本。

综上所述,很多企业如果不做好:多维度的经营战略数据化、成体系的生产经营数据假设、可落地的降本增效下的利润分配,那么企业预算最终就是财务部门的数据游戏。也就是说,如果企业不在预算之前,解决好这三个问题,那么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企业预算的失败。同时,我们也知道,世界多数公司的管理都是”草台班子“,那么在这种管理环境下,企业预算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步一步扎实做好基础工作,然后向着全面预算管理迈进,最终目的不是让预算算准,而是让业务不跑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