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杭州三台山发现罕见的坟界地图摩崖

 清兄访石问刻 2023-11-11 发布于浙江

作者:清兄

本文于2023年11月10日首次发表于微信公众号“清兄访石问刻”,转载请注明出处

2023年1月9日,杨峥兄在微信群发了一张摩崖照片,竟是一张道光年间的地图,笔者见后甚为惊奇,因为摩崖地图在杭州乃至在浙江都十分罕见,赶紧打听其具体位置,杨兄告知是在杭州六通宾馆后山上找到的,笔者遂知其大致位置,对此十分向往。

  三台山摩崖地图,摄于2023.3.18

2023年3月18日,笔者在杨峥兄的远程指点下,独自去访那处摩崖地图。自六通宾馆旁唐樟处开始登山,经一处造像遗迹,再往西北面前行,沿途坟洞累累,毛森骨立,没有像样的路可走,披荆斩棘,终于在三台山东南面山腰处寻得该刻,保存基本完好,仅有个别字漫漶,其余字迹尚清晰。经仔细辨识文字后,笔者确定其为一幅坟界地图,上部有“季坟地图”四大字楷书横列,最上方有两个方形榫孔(说明此摩崖上方曾有覆盖物作为保护),正中为地图,其图形大致如下:

  

  季坟地图,摄于2023.3.18

地图两侧又有文字,上款释文:

惟道光六年丙戌之秋,先考瑞丹公号轮香[妣李太孺人]疾作,是年/九[八]月二十六[三]日酉时寿终,距同生乾隆四十一年丙申/岁八[三]月初二[九]卯[酉]时,今于道光十六年四月二十一日丑时合葬。

下款释文:

道光十四年十一月,置穴地六分四厘四毫八丝,过户完粮。/道光十五[六]年六[十二]月,续置□地□分四厘六丝二忽半,寄户纳粮。

这方摩崖镌于道光十六年(1836),形制十分特殊,笔者此前从未见过这种类型,其蕴含的信息也十分丰富,且稍作解读。

它是一块墓碑

此摩崖的上款内容明确了墓主信息,季瑞丹及其夫人李氏合葬于此,夫妻两人的生日和卒日信息非常明确,均享年51岁(1776-1826)。季瑞丹,生平不详,应非显贵之人,大概属于中产百姓。

以摩崖作为墓碑,其保存时间显然比可移动的条石形墓碑要久得多,这在杭州地区不乏其例,如南屏山荔枝峰的清代“国朝处士陈君仲先生之墓”、南高峰的民国“师复墓”和将台山北观音洞的民国“正宗羽化第十七代先师祖上教下慧段大真人之塔”。浙江其他地区亦存有一些摩崖墓碑:据《镇海文物大观·招宝山卷》记载,宁波镇海招宝山有明代摩崖“明文武世家艾公之墓”;据金渭迪《黄岩金石志(增订本)》记载,台州黄岩松岩山有清代摩崖“章公礼臣偕配王氏之墓”。

  南屏山“国朝处士陈君仲先生之墓”,摄于2020.12.5

  南高峰“师复墓”,摄于2023.10.21

  将台山“慧段大真人之塔”,摄于2021.12.5

它是一方买地造坟题记

此摩崖的下款内容显示了墓主后人分多次置地造坟的具体时间和土地面积,地图内容则显示了向谁购买了土地,相当于是一张买地券,其中土地面积的最小计量单位精确到了“忽”(1忽=1/100000亩),体现了民间百姓对于坟山地界的丝忽必争,此类摩崖地券对于避免日后的地界争议是十分关键的凭证。因坟山通常与宗族、孝道、风水和山产等相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坟山争讼的案例,在清代广为存在,张小也《清代的坟山争讼——以徐士林〈守皖谳词〉为中心》一文指出“在清代,坟山的内涵丰富,意义重大,有关坟山的争讼也是田土纠纷当中表现最为激烈的一类”。魏顺光《清代政府关于坟产的法律规定》一文提到“受地权、孝道和风水等观念的影响,传统社会的中国人对于坟山有着特殊的情感,如果坟山所有权的权属不清晰、不明确,就很容易导致坟产争讼的发生,因此,清代法律特别加强对于坟山的保护”。

浙江省内关于买地造坟的摩崖题记并不鲜见,最著名的当属绍兴跳山的东汉“建初买地刻石”,文曰:“大吉。昆弟六人,共买山地,建初元年,造此冢地,直三万钱。”绍兴湖塘老样山还有清代的“君宜氏买地造坟题记”,文曰:“光绪十二年岁次丙戌七月,以钱百四十缗,买得戴廷乾阴字号山五亩正,土名老样,计横[直]  弓,四面立石种树为界,于十一月初二辛卯日辛卯时造此寿域,并禁界内伐木凿石。山阴君宜氏志。”海盐澉浦凤凰山则有南宋时的造坟题记,文曰:“南国子华营父坟于山南,淳熙六年春。”

  绍兴跳山“建初买地刻石”,摄于2020.8.22

  绍兴老样山“君宜氏买地造坟题记”,摄于2023.3.5

  海盐凤凰山“南国子华造坟题记”,摄于2023.1.2

它是一幅山界地图

此摩崖最重要的属性当然是它是一幅地图,而且是制作十分精良的地图,其边界呈不规则状,每条边界有多长(“弓”为古代长度单位)、和哪家的地交界、边界是山石还是水沟等信息,都标注得十分清晰,与现代精确制图思维已经相差无几。另外,这方摩崖地图旁边,还立有一根柱石界桩,其中一面以隶书镌曰“轮香坟界”,“轮香”为墓主季瑞丹之号,这和摩崖地图中备注的“遇角均有界石”相符,属于此墓重要的附属遗存。

  “轮香坟界”柱石,摄于2023.3.18

以文字摩崖作为界记的,在杭州的山林中十分常见,比较著名的有玉皇山南天真山上的嘉靖庚寅(1530)秋王阳明门人薛侃等的“天真精舍勒石”,而以地图作为界记则寥若晨星,殊为珍贵。

  天真山“天真精舍勒石”,摄于2020.10.17

杨峥兄首次发现的这张坟界地图,以摩崖的形式保存在三台山僻静之地,内容细致入微,体现了墓主后人的用心,对于研究清代民间丧葬习俗和山地交易等,是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值得列为文物加以保护。


参考文献

1.  镇海区文物管理委员会 编,《镇海文物大观·招宝山卷》,宁波出版社,2009年9月。

2.  金渭迪 编著,《黄岩金石志(增订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3年11月。

3.  张小也 撰,《清代的坟山争讼——以徐士林〈守皖谳词〉为中心》,《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4.  魏顺光 撰,《清代政府关于坟产的法律规定》,《求索》,2013年第1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