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代教师减压清单

 大奔h1wmjlcm1r 2023-11-12 发布于江西

图片


轻压“怡情”,重压“伤身”,适当的压力催人奋进,过度的压力让人焦虑不堪,甚至会将负面情绪传导给家人、学生,实在是影响甚大。

如果你刚好也有这样的烦恼,渴望在工作、生活中消解一部分压力,不妨一起试试以下减压妙招。


图片

教师为什么越来越累?
“元凶”或许是它们

过高的社会期待

我相信,作为老师,对这些声音都不陌生:

家长说:“我家孩子天资聪颖,上重点高中问题不大,希望老师在学校多关注他”;

校长说:“我们要提升教育服务水平,争取今年评上“XX省文明校园”;

教育局长说:“我们要吹响教育质量冲锋号!勇争全市第一”;

网友说:“老师有带薪寒暑假,一年只工作9个月,真清闲!”

……


一百个人眼里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眼里却只有寥寥数种形象固化的老师。教师这一古老的职业不仅要面临形象固化的尴尬现状,还要满足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最新要求,更需应对自媒体时代教师负面新闻引起的广泛质疑与挑战。过高的社会期待越来越成为“欲戴皇冠”时的“必承之重”。

非教学任务的干扰

老师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不知从何时起,“教书育人”在很多老师那里被迫沦为了“副业”,“主业”可能变成了 “大大小小的教研、培训、督查、征文、展示、接待……”具体原因,不提也罢。

不合理的任务分配

“佛系老师”“躺平老师”每个学校都有,但一个学校的任务总量是不变的,一个人干的少了,另一个人就得多干点。日常工作中,校领导分配任务时自然会优先找那些用着“顺手”的老师,因为他们总能高效率地完成任务。久而久之,自然变成“能者多劳”。对于“多出来”的任务,大多数老师是不敢贸然拒绝的,毕竟还得顾及评优评先权或绩效分配权。

自我认知偏差

在这个教育行业也疯狂内卷的时代,很多老师看到别人屡次站在聚光灯下,获奖无数,自己的上进心也被激活,期待在专业发展上有较大突破,早日成为“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或“省市级名师”。然而,美好愿望与实际行动并不一定匹配,大大小小的比赛都报名参加,好像每周的日程都安排的满满当当,最后不仅身心俱疲,还收获甚微。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可能导致压力短期陡增或慢慢积压心中。

图片


图片

8个减压妙招
让压力轻盈可控

聚焦专业法

《高效能人士的执行4原则》一书中说:“聚焦是一项自然法则。太弱的阳光是不能起火的,但是一旦用放大镜聚焦,它们就会在几秒钟内将纸张燃烧起来。”聚焦能使能量聚于一点,并会发生不可思议的变化与奇迹。教育工作千头万绪,班主任工作、学科教学、行政事务等瓜分着我们的时间和精力,唯有学会取舍,懂得聚焦,才能不被裹挟,走出专属于自己的特色教育之路。

有的老师聚焦某一学科的细分领域,对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有独到研究,经过长期研究,成绩斐然;有的老师聚焦于班主任工作,参加各类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十年不到已经是区域知名班主任了;有的老师聚焦某个小学科,潜心研究综合实践、劳动或地方课程,几年后已经有资格参加该学科省编教材或教辅的编写、修订工作。

“我全都要”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什么都不精,唯有找准自己的兴趣点,聚焦某一领域,更有可能避开纷纷扰扰带来的压力。

离线剥离法

不少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觉得自己快得了“手机恐惧症”了,每次打开手机,社交软件上总有点不完的未读信息,派发任务的各类聊天群里自己总被@,钉钉被领导Ding了一次又一次,似乎没有尽头,毫不夸张地说,处于全天候随时待命状态的老师们,真的连享受片刻的休闲也成了奢侈。

这时,你就得主动减轻手机给你带来的压力,比如从关闭所有消息通知开始,通通设置成免打扰,只置顶那些你真正想收到的联系人。再进一步,可以强迫自己“离线”一段时间,没有天大的事情,就关掉手机,让你的身心得到休息。

如果你平时的工作确实很重要,那就在周六日早上这种别人不太可能联系到你的时候进行尝试。当你自己适应了新的变化,你的同事也接受你“离线”的时间段时,可以逐渐增加你“离线”的时间,直到达到一个放松身心和不耽误重要工作的平衡点。

勇敢说“不”法

学校领导指派任何任务,你都会说“好的”,即使这种活超出了你的能力范围;学校同事有任何困难需要帮忙,你都会说“OK”,即使手头还有未完成的工作;学生家长的任何要求,你都说“没问题”,即使有些要求不太合理……如果你是这种讨好型人格,那要慢慢学会说“不”了,正如《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传递的理念:“你不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而活,他人也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

老师们在建立正确自我认知的情况下,不必过于在意别人对你的评价,避免被领导PUA,要有“被讨厌的勇气”。有时,适当地拒绝超出自己承受能力的任务,不乏为减少压力的良方。

善用比较法

为什么他的工资和职称比我高?为什么他评优评先的机会比我多?每位老师的心中都或多或少有一些“为什么”?这些“为什么”使我们工作更努力的同时,“副作用”也随之而来,比如过度的“功利心”和陡增的工作压力。

攀比没有尽头,无论人生到了哪个阶段,阶下都有人在仰望你,阶上都有人俯视你。当我们被“攀比”绑架时,请书中、影视作品中的人物来“帮帮忙”,给我们一些心灵上的宽慰,或许现实压力会转变为幸福的感叹。正如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我们耳熟能详的那段话:“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到办公桌前开始这一天工作的时候……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请你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因为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

图片

定制期待法

积极的心理期待,能让我们更好地渡过难关。荷兰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主题为“假期对幸福的影响”的测量研究,他们发现:计划假期的行为会对幸福感产生更大的促进作用——在期待假期的过程中,最多可以增加8周改善情绪的时间。

当我们身处较大的工作压力时,可以给自己量身定制一个美好的期待,可以是周五下班后去看一场演唱会,可以是下个月去见某个重要的人,也可以是元旦假期出去旅游。正如《阳光彩虹小白马》歌词中所写:“心要你哄她,一切会好哒”。

爱好释压法

面对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很多老师找不到情绪的宣泄口,只能默默将压力暂时沉在心底,久而久之负面情绪积累多了,就会成为心病,某天在点燃一根导火索后彻底“爆炸”。与其等到大的爆发,不如花点时间平时培养一个爱好,探索一种适合自己的解压方式,让压力定期宣泄而出。

有的老师在周末休息时,走进商场,来到琳琅满目的娃娃机面前,抓到了心仪的娃娃,激动地大叫,是一种解压;有的老师心情郁闷时去买张彩票,运气爆表中个五十一百,发个朋友圈广而告之,是一种解压;有的老师将手机里的忧郁歌单全部换成积极向上的曲目,听一首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心中阴霾一扫而空,也是一种解压;有的老师回家泡个热水澡,再喝杯热茶,通体舒泰,也是一种解压……

心情联盟法

每位老师都有工作上糟心的事情,我的同事有时忍不住吐槽:身上每天多种角色来回切换,今天在班里扮演的是“法官大人”,短短半天就处理了“假装跳楼案”“偷吃零食案”“课间奔跑案”“脏话骂人案”……

和对的人分享快乐,快乐会加倍;和对的人倾诉难过,难过就减半。当遭遇工作中的不顺心时,不约上三五好友聚一聚,开个教师版“吐槽大会”,或许会发现调皮捣蛋的孩子、奇葩苛刻的制度、层层摊派的任务并非个案,很多学校都面临这种困境,心里自然也就好受多了。

亲近自然法

人类是从原始森林中走出来的,亲近大自然是深深烙在基因里的印记。当我们漫步湖边、树林,感受鸟鸣、溪流、落叶时,会意识到自己正处于一个安全轻松的环境下,从而感受到放松。深入人迹罕见处徒步旅行,或于风景优美的地方骑行几十公里,都能让我们很好地释放压力。

当然,在家里养些绿植,为家中增添绿色的生机;在办公桌前放置个鱼缸,买十来尾鱼苗,抬头所见别有情趣;跟着B站上的教学视频练习冥想,想象自己正处在山间田野,高山河流近在眼前;睡前打开潮汐APP听一些关于自然的白噪音,例如雨声,海浪,落叶等,也是缓解压力的好办法。

图片


图片

变换视角巧驾驭
让压力化身为动能
美国健康心理学家凯丽·麦格尼格尔提出:人们应该改变观念,不要对压力充满敌意和恐慌,而是和压力成为朋友。不少老师在和压力“斗争”的过程中建立了完善的抗压机制,成功“驯化”了压力,利用压力提高行动力的也大有人在。

有的老师自身有拖延症,不喜欢写教学论文,就把学校指派的任务当作压力,逼自己一把,这才有了以后获奖的机会;有的老师课堂教学存在短板,便主动承担学校的公开课,用压力倒逼自己提高教学水平;也有老师一时压力爆表,咬牙坚持,把某次经历当作抗压测试,自身抗压能力也得以提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