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哲学家伽达默尔说,人是一种语言的存在?

 小播读书 2023-06-08 发布于广东

哲学家伽达默尔说:能理解的存在就是语言。这句话背后有什么深意?

大家好,今天我们开始分享伽达默尔的诠释学思想。

伽达默尔是诠释学哲学最重要的代表哲学家,也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是他让诠释学为我们所熟知。

他早年学习康德哲学,他也和康德一样,绝对是大器晚成的哲学家。

康德57岁的时候出版了他的代表作《纯粹理性批判》,而伽达默尔60岁的时候才出版他的代表作《真理与方法》

1900年,伽达默尔出生于德国马尔堡,父亲是一位化学教授,虽然父亲从小就培养伽达默尔对自然科学的兴趣,但伽达默尔从小却对人文科学情有独钟,并最终走上的哲学的道路,成为了哲学家,而不是科学家。

伽达默尔的家乡马尔堡是新康德主义的中心,进入大学后也师从新康德主义哲学家:那托普,学习哲学,1923年,他前往弗莱堡师从他当时心中的大师海德格尔学习哲学,虽然只在弗莱堡待了几个月时间,但伽达默尔一直承认海德格尔是他的老师,当然伽达默尔的思想也深受海德格尔的影响。

但和海德格尔不同的是,伽达默尔一直反对纳粹,远离政治。

二战结束后,伽达默尔成为了莱比锡大学的校长,后来到法兰克福大学任教,1949年又转到海德堡大学,接替雅思贝尔斯的教授位置,直到退休。

伽达默尔的著作极少,直到1960年,60岁的伽达默尔才发表了他的代表作《真理与方法》,不过伽达默尔60岁的人生实际上才刚刚开始,因为他活了102岁,直到2002年去世。

在人生的后半段,伽达默尔一直在与各种思潮的代表人物展开对话,进行了很多演讲和讨论,也获得很多荣誉。

比如他是雅典和罗马科学院院士,德国哲学总会主席,国际黑格尔协会主席等等。

伽达默尔诠释学的主题是:语言和理解,而他的教学和著作也都在与听众的对话中展开的。

伽达默尔说:能理解的存在就是语言。可以说,伽达默尔一生都在践行他的哲学理念。

在伽达默尔看来,没有语言的交流和对话是无法想象的,我们所有的理解也都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上的。

伽达默尔的诠释学也称之为“语言诠释学”,在他们的《真理与方法》的第三部分,他就引用了施莱尔马赫的话说:“诠释学的一切前提不过只是语言”。

语言是伽达默尔哲学的核心,语言是理解得以进行的普遍媒介,但是语言并不仅仅是我们所通常意义上的一种工具和符合,在伽达默尔的哲学中,语言具有本体论的地位和意义,它是存在和真理得以显现的场所。

在《真理与方法》中,伽达默尔通过对话这个场景阐释了语言的这种意义。

他说,当我们进行一场对话,它并不是按照对话者任何一方的意愿而进行的。

而且越是真正的对话,就不可能是我们意想的那种对话,与其说是我们创造了一个对话场景,还不如说我们被卷入了一场对话,对话中,对话的双方通过一个词语,引出另外一个词语,并得出其结论。

看起来是对话的参与者引导了对话,但实际上也可以看成是对话引导了参与者,因为谁都不可能预先知道,对话中会产生出什么结果。对话的结果不受任何一方的控制,这就像一件不受我们意愿支配而降临到我们身上的事件。

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把谈话本身当成一个有意识的主体,谈话有它自己的精神,并在谈话中所运用的语言,也在自身中具有自己的真理。

伽达默尔说,语言才能让某种东西显露出来和涌现出来,而这种东西自此才有存在。

所以,与其说是人创造了对话,也可以说是对话创造了人的存在得以显现,对话让真理得以显现,对话让人理解了自身。

伽达默尔对语言的符号论和工具论予以了激烈的批判。

在符号论和工具论看来,人是语言的主宰,把语言视为纯粹的符号,我们可以任意规定语言的意义和使用。

但伽达默尔看来,语言并不是空洞的由人操纵的符号,也不是由人创造出来给予他人的符号。

词语以一种谜一样的方式和被描摹的对象相连接,它附属于被描摹的对象的存在。

语言和存在实际上是同时存在的,而不是先后存在的。

伽达默尔批判了自然科学对于语言和经验的理解,我们通常认为,我们是先有经验,然后通过思维活动将词语赋予经验,经验、思维和理解都是语言化的,经验本身就要求语言的表达,而语言本书就是我们的世界经验。

换句话说,我们不是先有经验,然后用语言去总结它,而是在产生经验的同时,就需要使用到语言,没有语言我们的经验是无法形成的。

经验和语言是统一体,而不是先后产生的,语言也不是经验产生的工具。

想想我们所感知到的任何经验,看到的东西、听到的东西和闻到的东西,实际上在感知到这些经验的同时,我们就不自觉地在用语言去描摹我们的体验和感受,并使用语言产生自己的理解。

所以,语言和经验并不是割裂的,一方面我们的经验体现在语言中,另外一方面,我们的语言也实际上塑造了我们的经验。在很大程度上,语言让我们的经验得以可能。

当我们心情糟糕的时候,语言匮乏的人所经验到的只有“好或者不好”的心情,而语言丰富的可以可以更准确地描摹自己的经验,比较纠结、彷徨、困惑、痛苦、迷茫等等。

语言就像一个场域一样塑造了我们的经验,所以,伽达默尔说,语言本身就是我们的世界经验。人通过语言拥有世界,而拥有的意思是世界对于我们来说就是通过语言来表达的。

但另外一方面,伽达默尔并不是语言唯心主义者,并不是说除了语言之外,别无他物,也并不是说一切都可以还原为语言,他并没有否认非语言经验的意义。

伽达默尔反对的是语言的工具论和符号论,语言不是我们表达思想的工具,语言和思想或者观念并非一种固定的、被创造的、被赋予的对应关系,语言和我们经验是一体的。

正如理解不仅仅是人的一种主观意识活动,我们无时无刻不在理解,而作为理解的普遍媒介的语言也不能个归结为个人的主观意识。

伽达默尔说,语言真正的存在在于它说的事情。

在我们看来,语言是人类创造的一种外在于人和事物的符合或者工具。

但是在伽达默尔看来,语言和事物本身,语言和人本身一样,都具有本体论意义上的。

语言就是事情本身,语言就是存在本身。

所以,伽达默尔说:能理解的存在就是语言。

这并不是说理解者是存在的绝对主宰,而是说,一切的理解都发生在语言中,只有进入了语言的世界,理解者才能与被理解的东西产生某种关联。

理解让存在和真理得以显现,而语言让理解得以可能。

所以,伽达默尔说:能理解的存在就是语言。

在康德看来,纯粹客观的世界,也就是“物自体”的世界是不可知和不可被理解的,而在伽达默尔看来,一切的事物都是在语言的场域中被呈现,因此在伽达默尔的哲学中,语言拥有了本体论的地位。

正如他说,之所以只有人有世界,动物没有世界,就是因为人有语言。

我们生活的世界也可以叫语言的世界,这个世界是一个人类活动和事物呈现的境遇,是存在真理显现的境遇。

🔼🔼🔼

小播哲学·认知进化营

新栏目已开启,欢迎你加入

🔼🔼🔼

点击上方名片扫描进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