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鱼鹰社】二战美国重巡洋舰(下)

 梓倩su 2023-11-12 发布于天津

转自微信公众号 海宁的小世界

鱼鹰社军事书New Vanguard系列第214号:美国重巡洋舰(1943-75)战时和战后级别-US Heavy Cruisers 1943-1975-Wartime and Post-war Classes。Mark Stllie著, 绘图Paul Wright。以下是该书的封面:

A:巴尔的摩级

上方的侧视图和俯视图展现了战争末期(1944年11月)匹兹堡号的外观。战舰采用了旨在打破轮廓的“Ms 32/18D”,也就是“32/18D号措施”伪装涂装方案,目的是混淆敌军潜艇对其型号和航向的判断。和同级舰的早期型号仅有的区别是她的位于后甲板的单一一座飞机吊塔。

下方侧视图属于巴尔迪摩级重巡洋舰中的海伦娜号,图中描绘的是战后的1957年该舰的外观。40毫米和20毫米炮已经消失不见了,取代它们的是2座双联装50倍径3英寸(76毫米)口径炮。船尾甲板上可以看到天狮星导弹的发射架。战舰上的电子设备此时已经彻底现代化了。除了几种类型的电子对抗装置(位于圆顶罩内),主要的空中搜索雷达现在是SPS-6B型,而在改进后的前桅杆上安装着SPS-10型水面搜索雷达。一台SPQ-2型火控系统安装在主桅杆上用以控制天狮星导弹。注意,舰尾部Mk 34型导引器已被移除。另外该舰采用了战后的“Ms 27”,也就是“27号措施”浅灰色伪装涂装方案。这一方案要求所有的垂直表面都涂上雾灰色(色号为5-H),但这是一种不同于战时浅灰色涂装的方案,这里的灰色不是那么偏蓝。

B:巴尔的摩号

本图展示的是大约1943年4月巴尔的摩号试航时的样子。该舰是海军历史上最大的几艘重型巡洋舰中的其中一艘。入役时,巴尔的摩号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重型巡洋舰。这里她涂装了“21号措施”伪装涂装方案,该方案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敌机发现的可能并混淆敌机对其身份的识别。

数字说明:

1,中型防空火炮炮位(12座40毫米口径四联装炮);

2,飞机和小艇吊塔;

3,位于弹射器上的飞机(2架);

4,轻型防空炮炮位(26座单装20毫米口径炮);

5,三联装8英寸(203毫米)口径主炮炮塔;

6,38倍径5英寸(127毫米)口径双联装二级主炮炮台(6座);

7,配Mk8/1型雷达的Mk 34型火控控制器(2座);

8,配Mk 4型雷达的Mk 34型火控控制器(2座);

9,主桅杆;

10,SG型水面搜索雷达(2座);

11,二级主炮指挥站;

12,各安装了两座探照灯的烟囱(两座);

13,前桅杆;

14,SK型空中搜索雷达;

15,战斗信息中心;

16,飞行员室;

17,旗舰指挥室;

18,前部锅炉房(2座);

19,前部轮机房;

20,船尾锅炉房(2座);

21,船尾弹药操作间;

22,船尾的8英寸(203毫米)口径主炮炮塔;

23,船尾弹药库;

24,飞机机库。

C:堪培拉号

1944年10月,在对台湾的日本机场进行大规模航母舰载机空袭中,堪培拉号遭到日本飞机的反攻。这次战斗中,堪培拉号被一枚鱼雷击中,这是巴尔的摩级巡洋舰在战时遭受的最严重的损失。

本图展示了堪培拉号遭受鱼雷袭击的瞬间,背景是日本鱼雷飞机接近目标时所遭遇的猛烈防空火力。日本人还成功地用鱼雷击沉了休斯敦号轻巡洋舰。美国人试图利用残破的巡洋舰来引开部分日本舰队,但这一策略失败了。最后,两艘巡洋舰都得到打捞并重新投入使用。图中的堪培拉号采用的是“MS 32/18D”号伪装涂装方案。

D:阿拉斯加级和波士顿级

上方的侧视图和俯视图属于1944年在挺近日本的最后阶段加入太平洋舰队的阿拉斯加号。该舰保持了自身基本的巡洋舰配置,主要武器包括三座三联装主炮和6座38倍径5英寸(127毫米)口径火炮。重型防空武器包括14座40毫米口径四联装放空炮。

下图是1956年巴尔的摩级重巡洋舰波士顿号改装成导弹巡洋舰后的样貌。该舰保持了原有的一些巡洋舰配置,其中包括6门8英寸(203毫米)口径主炮和5座38倍径的5英寸(127毫米)口径双联装火炮。最初,有6座50倍径的3英寸口径火炮炮位得到保留,但到了1957年这一数量减少到四个。舰尾安装了2座小猎犬Mk 10型海对空导弹的双臂挂装发射装置。请注意,波士顿号的两座烟囱已经合并成一座,并且舰上安装了全新的电子设备。舰后部显眼的两座雷达是为小猎犬导弹提供火控的两套SPG-55B型雷达。

E:俄勒冈级

这里展示的是1946年12月的罗切斯特号,此时她刚刚入役。该级别的三艘舰都是对巴尔的摩级的改进设计,但建造完成时战争已经结束了。该级舰与之前级别的重巡洋舰的主要外观区别是采用了单一的烟囱。一个更为微妙的区别是主炮和二级火炮的火控指挥装置的位置不同,5英寸炮的Mk 37型指挥装置位于指挥塔上方,主跑的Mk 34型指挥装置则位于舰桥上部建筑的顶端。除此之外,武器布局和船体形态与巴尔的摩级相同。

F:得梅因级

本图展示的是1949年5月塞勒姆号服役时的样子。该级的三艘舰是有史以来建造的最大的重型巡洋舰。从视觉上看,她们与前两级舰的主要区别是采用了非常高的主控制塔,但仔细观察会发现舰桥结构也被修改了。3座三联装主炮台采用了55倍径的8英寸口径Mk 16型自动炮。次级主炮在数量和布局上则与前两级重巡洋舰相同。高射炮包括了12座50倍径的3英寸口径自动炮。在入役时,该舰的主雷达是SR-3型和SP型,但后者很快被SPS-6B型所取代(如图所示)。

G:纽波特纽斯号

这是1972年纽波特纽斯号对北越目标进行炮轰时的场景。这艘巡洋舰正在用主炮进行轰击,同时她也受到北越海岸炮台的反击。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到该舰在1975年退役前的最终状态。其中一个变化是新的电子设备,其中SPS-37型和SPS-10型雷达安装在前桅杆上,SPS-8A型和SPS-6B型雷达位于后桅杆上。所有的3英寸炮炮座都被移除了,取而代之的是船中部增加的为旗舰工作人员增设的住宿设施。众多额外的通信天线也表明了她的旗舰身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