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逆教室读后感

 新用户2049LCRG 2023-11-12 发布于山西

先把水清理干净—《抗逆教室》读后小感  

对《抗逆教室》感兴趣原因有三:第一,书名新奇特别;第二,封面有句话很打动我,“与其一味改变孩子,不如先改变教室生态”;第三,凌宗伟老师所推荐。买来一读,果真有料。

《抗逆教室》的立足点之高,犹如“一览众山小”,它从系统论思考,强调从生态环境入手,旨在通过改变环境促进学生成长。我很赞赏这样的教育角度,读完这本书让我对教育和自我都有了新的启发与思考。

第一,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时要先跳出问题。

我们习惯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特别是在教育方面,有人反馈最近作业多,那么我们就减负;有人反馈无法按时接送孩子,那么我们就延时;有人反馈要加强教师专业水平,那么我们就培训;只是,我们这么做真的解决了问题了吗?或者说,我们真的找到了问题所在吗?我们可能是在连问题症结都不清楚的情境之下就去下意识地解决问题,请问这样的解决方式又能有多大的成效呢?学生学业成绩不良,学习习惯与品质不佳,如果依照寻常思路,我们要改变学生,而《抗逆教室》却反其道而行,告诉我们与其改变学生不如先改变教室生态,这就是跳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学生众多时刻在教室,是教室中的学生,是教室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改变教室生态提供有效的学习环境,可以支持学生的学业成功。

第二,利用环境的力量,先形成良好氛围。

《抗逆教室》一书中提到室生态系统主要由教师、学生和物理环境构成,教室系统的变化有赖于教师、学生、父母以及教室中其他成员或者定期访问教室的其他人的共同努力,如果教师、家长和学生之间相互支持、精诚合作,教室系统将会持续优化,对教室常规和教学实践产生持久的影响。众所周知,孟母三迁便是利用环境的力量促进孩子成长,如今我们也可以先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比如安全舒适的教室环境,高质量的师生关系,赋予学生权利,在润物无声中促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和个人成长。这样由环境引起的改变是真正的内化改变,学生在这种环境的熏染下,慢慢就构建起良好的习惯与品质,塑造与增强了他的自我效能感。    

第三,活动要贴近学生,活动过程可操作化,活动改变数据化,使它们成为促进目标落实的催化剂

活动设计要贴近学生,如精确描述必要且具体的教室支持,让学生可操作,用数据描述干预前和改善后的教室变化,把活动的变化用数据具象化,这样让活动中的参与者心中有数,眼中有数,手中有数,使它们共同成为促进目标落实的催化剂。通过书中的一些案例以及最后提供的班级图谱量表和任务单,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让学生参与到计划和决策中,让他们可视计划与决策,就等于给学生赋权,他们会感受到被尊重,被关注,他们将会蓬勃发力,信心百倍成为变革推动者的主力,也会在自我管理之中变得更加自洽、自主;对教师而言,可以让教师更加掌握进展情况,审时夺度,不断改进教学,改善师生关系,更好运用微观策略,改进教室生态系统;对其他参与者来说,可以让大家感受到责任感与使命感,一起为改变教室生态付出努力,感受成就感。当所有参与者心中有数,眼中有数,手中有数,大家就会在无形之中凝聚起来,形成合力,共同发力,创造出积极向上的大生态环境。

第四,教育要培养真正的人,有力量的人。

培养学生的抗逆力,不止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更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幸福感,让学生做有力量的人,真正的人。学习效能、行为自控、自主学习、有效的师生关系、有效的同伴关系、有效的家校关系,从抗逆教室的六个内涵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教育要培养的不是学习机器,不是完美偶像,而是基于人性下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一个个有灵有肉的独立个体,他们向上向前依靠的是源源不断的力量,充沛丰富的情感,而不是“鞭子”的抽打,“大棒”的威胁,“糖果的”诱惑。真正的人不是剥离情感,永远理智,而是既能享受情感,也能享受理智,能把情感与理智取得平衡,敢于去享受生命,享受生活。只有我们成为真正的人,我们的教育才能更加有教育意义和价值,更好的哺育我们人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