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化妆史概述——化妆的演变

 渐华 2023-11-13 发布于山东

中国化妆史概述——化妆的演变

化妆的演变

夏商周时期

就化妆来说,大体上是以刚健紊朴、自然清丽、不着虽饰的女性为美。

周代:

可以说开辟了中国化妆史一个崭新的纪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化妆史从这一时期才算真正开始。除了文身习俗依然有所沿袭之外。眉妆、唇妆、面妆及一系列的化妆品,诸如妆粉、面脂、唇脂、香泽、眉黛等都已出现,均可在文献中找到明确的载。总体来说,周代的化妆风格属于比较素雅的. 以粉白黛黑的紊妆为主,而并不盛行红妆。因此,也可以称这个时代是“素妆时代''。

除了粉与黛之外,周代的化妆品还有“脂”与“泽”。”脂”就是劫物体内或油料植物种子内的油质,并不是后来出现的红色的胭脂。脂有唇脂和面脂午坌3,兰哼已亨竺引之俗,唇脂若今日之口红,专用以涂唇。用以涂面的为面脂,此时的面脂无色,主要肖

防寒润面而用。后来脂常常与“粉”字一起使用,渐渐形成了一个固定称谓——脂粉。“泽”指的是一种涂发的香表。另外,当时人们洗发用的是淘米水,利用其中的碱牲成分脱去发垢,洗好以后再施以表泽。

周代,产生了完备的冠服制度,发式也有了定制。《礼记》中明确规定''男子二十而冠,女子十五而笄”。因此,束发梳髻成了古代中国最为普遍的一种发式,从此在中国延续了数千年。

《楚辞·大招》中对舞女的唇色(朱唇)、眉色(黛黑、青色)、眉形(蛾眉、曲眉、直眉、面色(粉白、朱颜) 及涂发的香膏(芳泽等都作了生动的描绘。而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描绘了当时楚地良家业女的形象。楚地当时已有着粉、施朱的习俗是确凿无疑的。

秦汉时期

史书有关秦代的服饰妆扮记载很少,不过汉代保留继承了很多秦代遗制。两汉时期化妆习俗得到很大发展,妇女更加注重容颜装饰。

妆粉:

秦汉时的妆粉除了米粉之外,还发明了糊状铅粉用以化妆。

铅粉:

铅粉通常以铅、锡等材料为之,经化学处理后转化为粉。铅粉的形态有固体及糊状两种。固体者常被加工成瓦当形及银锭形 称“瓦粉”或“定(锭) 粉”;糊状者则俗称胡( “湖”)粉。

红粉:

敷粉,是化妆的第一个步骤。从秦代开始,女子便不再以周代的素妆为美了,流行起了 “红妆” 即不仅敷粉,还要施朱。敷粉亦并不以白粉为满足,又染红,成了 “红粉”。红粉与白粉同属粉类,色彩疏淡,使用时通常作为打底、抹面。由于粉类化妆品。难以沾于脸颊,不宜久存,所以当人流汗或流汨时,红粉会随之而下。

胭脂:

古代制作胭脂的主要原料为红蓝花。红蓝花亦称“黄蓝”、 “红花” 是从甸奴传入我国的。胭脂属油脂类,黏性强,擦之则浸入皮层,不易消退。因此,化妆时一般在浅红的红粉打底的基础上,再在颧骨处抹上少许胭脂,从而不易随汨水流落或消退。

朱砂:

朱砂的主要成分是硫化汞,并合少量氧化铁、黏土等杂质 可以研磨成粉状,作面妆之用。它是一种红色矿物质颜料,也叫丹,具有鲜艳色彩效果。

墨丹:

中国人很早就发现了 “石墨”这种矿物质,但古人却叫做“墨丹”古时凡粉质的颜料都叫做 “丹”不专指红色的丹而言,故黑色的颜料也叫做 “墨丹” 因其质浮理腻可施于眉,故后又有“画眉石”的雅号。在没有发明烟墨之前男子用它来写字 女子则用它来画眉(称石黛)。石黛用时要放在专门的黛砚上磨碾成粉,然后加水调和,涂到眉毛上。后来有了加工后的黛块,可以直接兑水使用。

唇脂:

点唇最旱起源于先秦,到汉代成为习俗。点染朱唇是面妆的又一个重要步骤。因唇脂的颜色具有较强的覆盖力,故可改变唇形。“唇脂”以丹作之。古人在丹即朱砂中加适量动物脂膏,起到防水的作用,并增加色泽,且能防止口唇皲裂 成为一种理想的化妆用品。

魏晋南北朝时期

整体而言,妇女的化妆技巧渐趋成熟,呈现多样化的倾向,用色大胆,以瘦为美。

白妆:

即以白粉敷面,两颊不施胭脂,多见于宫女所饰。这种妆式多追求一种素雅之美( 颇似先秦时的紊妆。)

额黄:

额黄是一种古老的面饰,也称“鹅黄”、“鸦黄”、“约黄”、“贴黄”、“宫黄”等。因为是以黄色颜料染画于额间而得名。

染画:

是用画笔蘸黄色的染料涂满额头或涂一半,后用清水晕染。

斜红:

斜红是面颊上的一种妆饰,有的形如月牙,有的状似伤痕。色泽鲜红,分列于面颊两侧、鬓眉之间。

花钿:

一般多特指饰于眉间额上的妆饰 (也泛指面部妆饰),也称“颔花”眉间俏”花子 ”等。在案始皇时便已有贴花子的妆饰法了,只是那时的式样及颜色比较箨单,六朝时特别盛行一种梅花形的花钿,称为 “梅花妆”!

隋唐五代时期

隋代妇女妆扮较朴素,妆饰没有多变的式样. 而是崇尚简约之美。

唐朝国势强盛,经济繁荣。与外族交往甚盛,妇女妆饰有不少受外域影响,追求时髦,崇尚怪异新奇之风,以珠圆玉润、丰满为美,表现富丽华贵的整体妆饰风格,具有强烈的时代特点。

古人诗句中有不少相关描写,如 “敷粉贵重重,施朱怜冉冉。脸上金霞细,眉间翠钿深。红铅拂脸细腰人”等。都生动反映了唐代妇女十分讲究妆扮,或敷有铅粉或抹以胭脂,或饰有花钿 脸部化妆可谓多姿多彩,变化多端。当 时,化妆技术也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比起现在流行的人体彩绘、指甲彩绘,唐朝妇女可是毫不逊色。

大致可将唐朝妇女的脸部化妆顺序分为敷铅粉、抹胭脂、画黛眉、贴花钿、点面靥、描斜红、涂唇脂。由于唐朝是一个特别崇尚富丽的朝代,因此,浓艳的“红妆”是当时最为流行的面妆。妇女不分贵贱,均軎敷之。唐朝妇女的红妆,实物资料非常之多,颜色深浅、范围大小变化多样,有的染在双颊,有的满面涂红,有的兼晕眉眼。加上发型和服饰的多姿,更显华丽妩媚。

面靥:

面靥又称妆靥。靥指面颊上的酒窝,因此面靥一般指古代妇女施于两侧酒窝处的一种妆饰,通常以胭脂点染。盛唐以前画如黄豆般两圆点,以后式样更丰富,形如钱币称“钱点” 形如祧杏称“杏靥” 形如花卉称“花靥”等。晚唐又增加了鸟兽图形,甚至贴满脸。

眉式:

唐朝是一个开放浪漫、博采众长的盛世朝代。仅在眉妆这一细节上,便一扫长眉一统天下的局面,各种变幻莫测、造型各异的眉形纷纷涌现,且各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时世妆,开辟了中国历史上 乃至世界历史上眉式造型最为丰富的辉煌时代。唐朝先后流行的眉式有十五六种或更多。

花钿:

花钿妆饰法在唐朝妇女中广泛流行,式样多变且花哨,颜色也更艳丽。通常用呵胶粘于额头眉心处,也有直接画于脸面上的。大多以彩色光纸云母片、昆虫翅膀、鱼骨、鱼鳔、丝绸、金箔等为原料r 制成圆形、三叶形、菱形、桃形、铜钱形、双又形、梅花形、鸟形、雀羽斑形等诸种形状,十分精美,色彩斑斓 。大致可分金黄、翠绿、艳红三类。

宋辽金元时期

宋朝:

宋朝女子妆扮倾向淡雅幽柔,朴实自然。面部妆扮虽也有不少变化,但不像唐朝般浓艳华丽。当然,擦白抹红还是脸部装扮的基本要紊。红妆仍是重要的一环。妇女画眉不用黛而用墨,画眉方法仍承袭前朝。花铟妆也广受宋朝妇女喜爱,还特别喜欢穿耳孔戴耳饰。

辽金元:

辽金元时期由于统治者都是游牧民族 在入主中原之前长期转居在边塞,妆扮非常简朴,逐渐汉化后,才较讲究,追求华丽。

1) 辽代妇女以金色的黄粉涂面,称为 “佛妆”

2) 金代妇女有在眉心妆饰花钿作 “花钿妆” 妆扮的习惯。

3) 元代妇女也喜在额部涂黄粉,还喜好在额间点痣。眉

式都画成”一”字形,细如直线。配上小嘴,整齐又简洁。在

表古族妇女头饰中,最具特色的是“姑姑冠” 这是有爵位的!

明清时期

无代贲妇的妆扮,敷粉施朱永远是女人的最爱,明清两代也不例外。从传世的画作来看,明清妇女的红妆大多属薄施朱粉. 轻淡雅致,与宋元颇为相似。除了前代的妆粉外,明清妇女又创造了很多新型的妆粉。

珍珠粉:

明代妇女軎用一种由紫茉莉的花种提炼的妆粉,多用于春夏之季。玉簪粉,是一种以玉簪花和胡粉制成的妆粉多用于秧冬之季。珠粉 (宫粉) ,清代妇女喜爱用珍珠为原料加工制作的妆粉,称为 “珠粉”。

明朝妇女仍是涂脂抹粉的红妆,但不同于前朝妆扮的华丽及多变。妆扮偏向秀美、清丽,端庄的造型。紊白洁净的脸 纤细略弯的眉,细长的眼,薄薄的唇,脸上别有一番素净优雅的风韵。

清朝妇女多崇尚秀美型打扮, 弯眉细眼、 簿小嘴唇。清后期一些特殊阶层妇女流行作满族盛装打扮,脸部也作浓妆,面额涂脂粉,眉加重黛,两颊圆点两饼胭脂。清朝末年女子改变了作浓妆的风气. 使盛行了两千多年的红妆习俗告一段落。

民国时期

到了民国初期, 女性在化妆方式上继续延续着晚清的审美喜好。脸庞清秀、眉眼细长、 嘴唇薄小。在眉妆上,基本仍是承明清一脉,喜爱描纤细、弯曲的长蛾眉,多为把真实的眉毛拔去之后再画,一般是眉头较高,然后往两端渐渐向下拉长拉细。眼睛基本

没有描绘,嘴唇仍喜好薄薄的小嘴,脸颊多施粉嫩的胭脂。后来随着西风渐起,人们受到了新式的教育,逐渐对美的标准有了新的看法和思考,慢慢开始抛弃封建社会的遗韵。

当中国的国门被列强强行打开后,中国的传统审美观念更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烈冲击。

欧风美雨的洗礼、商业文明的推动,很快使民国女牲改头换面形象上逐渐呈现出一派,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新时代气息。新的发型、新的妆面,结合着充分表现女性形体曲线美的新式改良旗袍、丝袜、高跟鞋,展现了当时新女牲的一种高雅、开放、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也掀开了中国女性妆饰史上崭新的一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