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所以宅194:大同古建再看

 黄之中 2023-11-13 发布于上海

图片大同华严寺屋顶的鸱吻。
图片

图片

时隔两年,又去山西大同看那些古建,佛光寺、南禅寺、应县木塔、华严寺、善化寺,这次增加了朔州的崇福寺,因为正值节庆长假,为了避免在大同的拥堵,特意将十一前后两天安排在大同周边人流可能会少的佛光寺、南禅寺和崇福寺。这样安排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按建筑的年代从中唐到辽金(宋),前后近五百年,顺着时间线好像真的穿越回去,快步走了一遍,漫长的演变一下子看得更清楚。
我们非常有幸在1200年后的今天,还能够看到大唐建筑的真容。那座因为偏远、规模小而躲过“会昌灭法”的唯一遗存——南禅寺,创建年代不详,重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其年代比佛光寺东大殿早75年。后经宋、元、明、清历代修缮,但唐式大殿的规制结构和殿内唐代塑像的体貌都依旧保存了下来。实在是不易啊!

图片

图片南禅寺

图片秋色中的佛光寺

佛光寺的东大殿建于公元857年,是中国现存唐构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单檐庑殿顶,面阔七间,进深四间,1937年被梁思成发现,证实中国有大唐遗存而轰动世界。大殿出檐深远,七辅作斗拱硕大给人雄壮有力的感觉,是现存中国古建中斗拱挑出层数最多,距离最远的实例。大殿整体从我个人的观感而言,看一眼这样的建筑,再看后来清代的建筑,太小家子气,气度无法与之相比。只可惜大唐的木建遗存全国仅有三座。第三座也在山西,广仁王庙正殿,建于唐太和五年(831年)。也有说法是四座,包括山西平顺的天台庵佛殿,但此殿另有说法属于五代时期。

图片

图片佛光寺东大殿

山西不愧为我国古建遗存最多的省份,其中元代以前的木结构建筑数量冠绝全国,共计496座,除了幸存的三座唐代建筑都在山西,全国辽金建筑191座中,山西遗存157座,保存比较完整的有大同善化寺、晋祠中轴线、晋城青莲寺、平顺龙门寺。这些我之前都陆续去过。如果说第一次北上大同,我心醉于唐风扑面,那么此行的看点,我将目光放在了辽代建筑上承唐制,下启金元五百年间的变化。这五百年,中国从大气辉煌的唐到端丽雅洁的宋,加上北方多民族文化的融合,体现在建筑上的改革有哪些?“减柱法”的出现与宋代美学的“极简”主张是否有一定的关系?建筑的装饰也体现着一个时代的风潮,从崇福寺弥勒殿的窗棂雕饰到华严寺屋顶的琉璃鸱吻,看古建,越看越有意思,可以引发的思考还有很多。
我们的脚下,沉睡着历史。每一次行走,都像打开一扇门,推开一扇窗。我并不是要成为这方面的学者、专家,事实上要弄懂建筑学里复杂的结构名词和力学原理,对我来讲是非常吃力的一件事,虽然我也尝试去读一些这方面的书籍,但能深入多少并不是我追求的目标。我只想通过这样的行走、拍摄、阅读,把自己投诸于更广阔的世界,在小我的纬度之外,去了解世界是怎样的,有过怎样的人,他们的哀矜与喜悦、痛苦与爱。历史的天空是那样的迷人,我们的来路充满荆棘和曲折。但美,偏偏在越发惨烈中极致绽放。有生之年,能遇见这样的美,我觉得自己很幸运。

图片朔州崇福寺弥勒殿

图片

图片弥勒殿精美的窗花

图片佛光寺文殊殿的窗

辽金时期的窗花比起唐趋向华丽精致。

崇福寺的雕花棂窗有15种图案,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

细密的窗花设计适应了北方风沙较大的气候特征,

即保证通风,又起到防尘的作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崇福寺屋顶琉璃皆为金代原物。

正脊上的两尊琉璃力士,弓步姿态有1.5米高,站姿有1.8米。

辽金时期琉璃逐渐取代了唐的瓦片屋顶。

屋顶更显流光溢彩。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