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名碑 | 东汉《子游残碑》

 新用户96181648 2023-11-13 发布于江西

图片

在历代“残石”碑刻中

有一块非常了不起的石碑

【子游碑】

♡  ♡  ♡

子游碑有何特别之处呢?

子游又是何人呢?

石碑上记载的又是什么内容呢?

别着急

今天我们就一一为您解答!

子游碑

图片

【子游碑】

东汉安帝元初二年(公元115年)

长56厘米;宽45厘米;厚17厘米

中国文字博物馆提供

原藏河南安阳县丰乐镇西门豹祠内,清嘉庆三年(1798年)访得。此碑原本完整,合断为两截。两截残碑合体称为《贤良方正允字子游碑》。《子游碑》与《正直碑》、《刘君碑》和《元孙碑》合称“安阳汉四残石”。

图片

《子游残碑·上(贤良方正刻石)》

《子游残碑》为著名的
“安阳残石四种”之一
汉元初二年(公元115年)六月刻
碑断为二
上截存93字,称《贤良方正》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图片
《子游残碑·下》

下截存78字,称《子游残石》
中国文字博物馆藏
此碑是东汉早期隶书精品
为汉隶体系中境界较高的作品
结字方扁茂密,用笔圆劲浑厚
布局则疏朗有致

图片

《子游残碑—贤良方正》

51.2cmx73.2cm

子游碑碑文

将《子游残碑》与《贤良方正残碑》的碑文合并,可得《贤良方正允字子游碑》全文:

原文白译

贤良方正,魏郡邺允字子游,(于)传载…中叶有陵相,重遭奚之难,扶危翊放,文至莒郡大守荆(州)牧,载不陨,(以)传于(行)荐言忠,否则独善,囗右书不倦,是仕就职,(嵴)马羸车,直事人犯而勿(欺)佐州,(戊)戌诏书,(以)(有)囗广延术士,永初(将)公徵应,时(屡)(旋)不囗惠可不之闲是元初二年六月(卯)(卒),(庶)闵悼,远近同哀,载囗古人,不贪荣爵之囗贵不朽之名,故勒囗…(孝)明守是,保亢谋圣敝我汉道,(厥)(献)伊何囗…(昔)(?),乃显祖节义高明,(在)圣汉有莒有荆君…乃(丧)世(亡)英(彦)国

碑文大意

汉时子游。名允,魏郡人。品性贤良、正直。曾为遭难之人扶危解困子游至莒郡任大守荆州牧,深得好评他行为端正、屡荐忠言,即使无法周全,也能独善其身。子游嗜书,常读不倦他出仕任职,常与瘦马羸车相伴。每遇不平,宁直率冒犯也不欺瞒。戊戌年,皇帝下诏广纳术士,永初年间受征召元初二年六月卯时,子游逝世,庶民怜恤伤悼,远近同悲。子游不贪名利、不慕荣华,独惜名声不朽。刻石子游孝顺尽职,为圣上与大汉而谋其祖先节义高明,莒郡幸得子游为荆州牧。贤士逝去,乃国家英才之失

子游其人

碑上描述了一位贤良方正的官员“子游”的生平事迹。这位“子游”并非春秋时期“孔门十哲”中的子游(言偃),而是东汉安帝年间(公元94-125年)人,因碑文中的“永初”和“元初”为东汉安帝两个年号,故不可能为春秋时人。

【子游碑】上的书法

《贤良方正允字子游碑》在书法艺术发展史上承前启后。从《子游碑》中的“方”“二”等字的横画可看出蚕头燕尾的形态,但用笔尚为生涩。碑上的 “之”“道”等字中的撇捺更能展现出“蚕头燕尾”的特点,尤其捺角,呈燕尾状。

图片

《贤良方正》拓片上“方” “二”字

图片

《子游残碑》拓片上“之” “道”字

作为秦篆到汉隶书法转型时期的典型之作,《子游残碑》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历来被书法家推崇。

汉《子游残碑》

图片

《子游残碑·上(贤良方正刻石)

高清大图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子游残碑·下》

高清大图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壮士请留言!

来楚生临《子游残碑》,神品!

汉隶上品《朝侯小子残石》高清版

图片

图文来源:深圳博物馆 网...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