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年人之间相处还是要有边界感

 若歌sweet 2023-11-13 发布于山东
BUSTLING CENTER

成年人之间相处还是要有边界感的

一直以来都想写这个话题,因为在对自己的成长历程的回顾中,有自己没有边界感的时刻,也有遭遇过他人触犯自己边界感的时刻。

所以,一直在思索,边界感,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本礼仪。确切地说,是成年人。小孩子的世界是单纯的,社会属性不足,随意性也比较强。

什么是边界感?

我的理解是:

在物质层面:不把别人的东西当成自己的东西;不偷窥他人隐私,不轻易麻烦别人做一些私人的事情甚至是芝麻小事;

在情感方面,不过分热情,不过分说教,不过分冷漠,不把别人的帮助视作理所应当。

边界感的存在,是为了在互动中达成舒服、尊重。

当然,凡事无绝对。不同的人,其对边界感的感知不一样。而且,人随着年龄的增加,有时候边界感会增加,也有时候会减弱。不过都是一些个体的体会,可能还会变化。

我个人所经历的一些小故事,在今天的我看来,似乎都逾越了一些界限。

这几年随着对社会学的了解越来越多,觉得自己懂了很多东西,在身边人遇到问题的时候,总觉得自己好像懂得多,总是滔滔不绝地展示自己的懂。

有时候其实是,别人懒得和你掰扯,或者你说的这些对方实在是无法共情和共鸣到你,就会发一些表情或者是不回应来进行冷回应或者冷处理。

那时候,我就发现,即使是同一件事,首先要考虑对方是否是能够接受到你思想且与你共鸣的人。这就涉及到不同的人的知识边界和兴趣边界是不同的。「说话,说给懂的人听,不仅仅是为自己考虑,也是为别人考虑。」

微信小号的人很多,当时好像是有个活动,就每天拜托大家投票。当时有个小姐妹就提出了一个疑惑,如果让别人持续不断地投票,是否会影响他人对你的感受。

那个时候没放在心上,后来才意识到,运用自己的某些优势来换取他人无偿的虽然看起来只是一件小事的帮助,是否会给他人的生活带去困扰。

之前和朋友一起聊天的时候,她说,「很多时候,我会克制住给别人分享一些链接的冲动。因为我担心,我的分享,他人还需要对我的分享进行回应,万一他不感兴趣呢」

在那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她的话,其实对我产生了一种警醒。

我只是想到,很多时候,我也会主动给他人分享一些链接,但我是否考虑过,他人是否也看到了这个链接,你的重复发送,不过是成为了他人微信消息中的一个「需要回复的任务」。

因为我自己的分享欲是很多的,所以,很多时候,我其实无法意识到,我的这种分享,是否会给一些边界感较强的人,造成困扰。

之前有一个很好玩的对话,之前我给一个人分享了一个链接,别人给我发了一个?。hh虽然我们后来也成为了很好的朋友。

当然,同样地,有时候,当我收到一些已经知道的链接时,其实我的感受似乎也是一样的。后来hh,我发现,当别人给我发的时候,我也想回复一个?。

所以,我后来采取了一个措施,分享必说原因。与其直接甩给别人一个链接,来满足自己的分享欲和一种审视态度,不如多加一句,我为什么想要分享给你,还能就此展开一些讨论。至少,对我来说,我收到这样的信息我是舒服的。

以前有个我觉得是朋友的朋友,当时没有带伞,想让她去接我,她可能不好意思拒绝,但是她很不情愿地去了。其实这个事情,会让我重新思考成年人之间友谊的界限。

要分清,哪些朋友是可以麻烦这样的不得已而为之的小事,哪些朋友是不可以麻烦的。当然,不是说只有边界感 一致的人才能做朋友。我们完全可以有不同边界感的朋友,只是,我觉得不同的朋友的边界感不一样,需要尊重和理解。

同样地,即便是很好的朋友,很好的亲密关系,有一些界限,也是要有的。反而,越是更好的朋友,更要讲究界限感。因为和亲密的朋友之间的互动是最多的,很容易因为过分亲密而失去了分寸。最致命的是,容易把亲密朋友的帮助当做理所应当。越是好朋友,越是没有那些理所应当,越是需要表达感谢,越是需要在请求帮助的时候为对方考虑。

而对于萍水相逢的同学、朋友,更是如此。别人没有义务帮助你,别人帮助你只能说明别人善良大方。但是不代表,我们理所应当地接受这些帮助,且美其名曰“我的魅力”。当然,作为enfj同学,我持续性地喜欢帮助别人,因为这个可以给我带来成就感。但是,我不能轻易寻求他人的帮助。

有边界感,还有不要轻易为他人代言。我被他人代言了,知道之后,我很不舒服。他人逾越了“我的思考”的界限。所以,有些话不能乱说,因为你不知道对方会传成什么样……所以,这也提醒到我,在与任何人的互动中,我只代表“我”,而代替他人表达意见的时候,是需要负责任的,别人是否真的委托你去代替你的建议了。

也就是说,不要打着“为你好”的“以爱之名”,侵犯他人的边界。我们常常容易犯这样的错误。每个人的行事风格不一样,不要去改变别人,而是尊重别人的行事风格。这在亲密关系中或许格外重要。比如,我从小讨厌我爸翻我日记本,虽然他没看过,但她总挂嘴边,我女儿写的我怎么不能看看了。怎么,就因为我们多了一层亲密关系,就可以肆无忌惮地逾越界限了吗?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去看,边界感不清晰的本质,可能来源对自我的不清晰。自我的位置没有搞清楚,就容易过度热情,过度控制,过度愚蠢。

中国人讲究中庸,凡事确实是需要遵循适度、恰当、合适。

对于触犯边界感的人,很多时候为了面子总是不好意思拒绝,自己还内心郁结。

现在发现,对于不熟的人,完全可以冷处理;

对于熟悉的人,完全可以用自己的感受告诉对方我感受到了不舒服。

和有边界感的人相处,其实很舒服,因为你不需要担心他们的雷区在哪里。

而且,被拒绝了也不怕,被拒绝就是一次次试探边界和妥协的过程。

害,总的来说,不过都是一场修行,各自修行各自的罢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