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系列游记第137篇:山东烟台张裕公司酒窖 本文系静思斋·于岳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寻访时间:2023年8月14日 忽如一日冬风来,在暖气将至未至的当口,日子真是难熬。窗外天寒地冻,今年也不再有出门的雅兴,忽然怀念起暑假时海边的暖阳,就来补写一篇积欠已久的烟台游记吧。 我们最初住在烟台大学那边,先去玩了养马岛,后来我嫌其位置略显偏僻,住宿条件一般,之后两天遂将下榻地点移至烟台山下,着实奢侈了一把。这样一来,物质上的满足感史诗级提升(我要是自己一个人都是穷游,这次是沾了全家的光了),周边的繁华气息也扑面而来,让我直呼过瘾。烟台最负盛名的老字号、我国红酒行业的龙头企业——张裕酿酒公司就在酒店附近,现已依托老厂址打造成张裕酒文化博物馆,这里也成为此次山东之行我刷到的第一处国保。 ![]() 图1:张裕酒文化博物馆 ![]() 图2: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牌照(第七批) 张裕公司的创始人张弼士是广东大埔人,少年时代即只身前往南洋闯荡,凭借着自身努力及惊人的商业天赋,一手构建起了一个巨大的商业帝国,成为南洋首富。在即将步入天命之年时,张弼士接待了从欧美考察归国途经槟城(即马来西亚槟榔屿)的钦差大臣龚照瑗,二人一席话,让龚照瑗对张弼士的经营理念(也或者可以说是此地远胜于此时大清国的现代文明)大为赞佩,于是亲自下场为朝廷“招商引资”。而张弼士亦久有报效祖国的拳拳热情,两人一拍即合。 ![]() 图3:张弼士铜像 由于龚照瑗的大力举荐,不久后张弼士便被大清任命为首任驻槟榔屿领事,自此有了官身。张弼士也随即加快了回国投资的脚步,大量真金白银源源不断涌入国内,在众多领域内创办了数十家企业,不啻于为沉疴已久的大清国打了一剂强心针。这其中,创办时间最早(1892年)、也是投入心血最多的,无疑便是张裕酿酒公司。张弼士旗下的产业多以“裕”为名,取富裕吉祥之寓意,而张裕公司则是唯一一个“裕”与自己姓氏的结合,足见在他心中的超然地位。此后的张弼士亦官亦商,最终官至太仆寺卿(从三品),多次得到帝后召见,获赏头品顶戴,这才是最顶级的“氪佬”。 张弼士之所以把张裕酿酒公司设在烟台,起因还是早年无意中听外国人谈到的,说如果以烟台的葡萄酿酒,品质比之法国的美酒也毫不逊色,这或许就是葡萄酒中所谓的“黄金纬度”吧。张弼士把这事记在心里了几十年,于是也便有了这斥资三百万两白银创办、由盛怀宣上下疏通关节、李鸿章亲批执照、翁同龢题写厂名的我国首家葡萄酒公司在烟台的落地生根。由于有这些名震一时的人物的扶持,张裕正可谓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 关于张裕的历史,写一本书都绰绰有余,略交待一番它的创办背景,剩下的事也就简而言之了,且再来说说国保本体——张裕公司酒窖。张裕公司的第一任经理是张弼士的侄子张成卿,第一代酿酒师是奥地利人巴保,二人精诚合作,对于张裕的发展厥功至伟,始建于1894年的大酒窖就是他们的手笔。这个酒窖前后共建了三次,前两次均因海水渗涌而失败,通过不断改善方案,革新技术,最终耗时11年方建成。它的设计感十足,质量极其过硬,在百余年后的今日仍可正常使用。故曾有外国业界友人来此参观后,对其文物价值与艺术价值赞不绝口。 ![]() 图4:张裕创业之初的两位关键人物:张成卿与巴保 如今的张裕酒文化博物馆场馆大气,硬件软件都没得说。顺着路线参观,酒窖的入口忽然就在馆内出现,从狭窄的楼梯盘桓而下,终于得窥真容。我感觉里面还挺干爽,并不似以前有时下的一些地宫一般,直冒阴冷潮湿之气,或许这正是它建筑工艺的了得之处。酒窖内排满了酒桶,其中还有三个百岁高龄的元老级“桶王”,在蓝色灯光的映衬下,显得颇有情调。只是不闻酒香,这大概是因为主要的酿造区已搬迁他处,这里更多只是作为一个展示区的缘故。参观完再从另一个楼梯上来,发现酒窖的出口原来就在博物馆一楼的大堂正中。 ![]() ![]() 图5、6:酒窖入口及楼梯 ![]() 图7:酒窖内部 ![]() 图8:酒窖出口就在这个下面 百余年前,正是从这里酿造出来的葡萄酒,跨越大洋彼岸,走向世界之巅。那是在1915年首届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张裕的“可雅白兰地”一举斩获大奖章(Grand Prize,这是博览会的最高荣誉),另外还有红玫瑰、琼瑶浆、雷司令三个品种获得金牌奖章(金牌其实只是第四等级,即便如此,如今国内的诸多名酒大多榜上无名),可谓名副其实的国货之光!率团远道参展的张弼士,在领奖时不禁热泪盈眶。 可惜张弼士在第二年就遽然去世了(首任经理张成卿则是在此前的1914年病故),连失掌舵人的张裕由于后人纷争、正逢乱世等多种原因迅速由盛转衰,直到资不抵债、濒临破产倒闭的境地。屋漏偏逢连夜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一场大火几乎又烧光了张裕的全部家当,也就是地下的酒窖得以幸存下来。 ![]() 图9:张裕酒文化博物馆外景 此后张裕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1934年张裕公司由“债主”中国银行烟台支行接管,在总经理徐望之等人的励精图治下,张裕再度重现辉煌。徐望之另在酒文化上有不凡建树,创办有学术刊物《酿造杂志》,如今我们所熟知的“解百纳”也是得名于此时; 2、1941年张裕公司被日军强行接管,鬼子虽然有些穷凶极恶,但张裕当时的情况可能会让大家大跌眼镜:毕竟是棵摇钱树,何必瞎糟蹋?由于卖方(日本人)变得极为强势,张裕的销售额不降反增,厂房也得到了扩建,搞不好这还是历史上最富裕的一个阶段。 3、抗战胜利后,烟台的第一次解放是由“我军”完成的,所以张裕公司也是被“我党”接管。此后由于国共内战,社会动荡不安,张裕一度关门停产。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一番清产核资,发现张裕实际早已资不抵债,于是直接收归国有,改为全民所有制企业,貌似连“公私合营”都省了。新世纪初,国资大部退出,现为合资企业,但影响力与市场份额已不复当年之勇。 酿酒也是一门学问,在这第三个阶段,张裕公司还曾办过一个“酿酒大学”,搞不好也是全国唯一一个以此为名的大学,据说该校仅办了一期,也没毕业几个学生。博物馆里展出了一些珍贵的纸品文献,其中就有一张酿酒大学的毕业证,对于我这种“藏友”来说自然识货,一时赞不绝口。回来后在孔网一查,竟然还发现了一本该校的同学录(博物馆里都没有),可惜晚看到一年,失之交臂了。 ![]() 图10:馆藏之张裕酿酒大学毕业证 张裕今年已经“131岁”,或许它曾经的这些荣耀与沧桑早已成为过去,不为人们所知,唯有醇香依旧。我素来极厌白酒,啤酒也只是在与好友吹水时偶尔为之,只是对红酒颇有好感。此番为了提升体验,便买了一张“豪华套票”,参观品酒外加赠品一条龙,玩得着实惬意。相比于之后在嘈杂的烟台山的糟糕经历,在张裕酒文化博物馆中的闹中取静更显难能可贵,回味无穷。 ![]() 图11:VIP品酒室 由于博物馆的出入口在西侧,南边的老大门平时大多紧锁,出来后我自己又跑到路口那边补拍了个照。至于赠的那瓶酒,自然是在当日午餐时直接干掉啦。 ![]() 图12:张裕公司老大门(翁同龢题) ![]() 图13:赠酒佐中餐 静思斋 于岳 2023年11月13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