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古诗鉴赏:评证类专练

 一中大语文 2023-11-13 发布于福建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筹笔驿①

李商隐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②走传车。

管乐有才原不忝③,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注】①筹笔驿:因诸葛亮曾在此筹划伐魏之事,故名。诗人罢梓州幕还京,途经此地有感而作。②降王:指刘禅。③忝:谦词,表示辱没他人而惭愧。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眼前之景,猿鸟敬畏当年的军令,风云守护曾经的篱栅,衬托诸葛军威。

B.颔联写历史之事,诸葛亮徒然挥笔运筹,而刘禅终乘驿车投降,实在令人扼腕。

C.尾联“恨有余”是诗眼,诗人进谒武侯祠,吟哦《梁父吟》,怨恨之情油然而生。

D.本诗咏怀古迹,写人烘云托月,写史虚实结合,议论抑扬交替,可谓别具一格。

16.清代王文濡评价本诗:“通用故事,操纵自如,而意亦曲折尽达。”请结合颈联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5.C(3分。“怨恨”错,应为“遗憾”)

16.①借典抒情,表意曲折。借用管仲、乐毅的典故,曲折表达了对诸葛亮才高功败的遗憾之情。②借古喻今,抒情委婉。写诸葛亮才比管乐,而终因关张命丧而大业未成,含蓄表达了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悲。③以虚衬实,情感含蓄。虚写历史,实衬现实,借写管乐、武侯、关张,含蓄表达现实中诗人壮志难酬的遗憾。④问而不答,蕴藉无穷。关羽、张飞殒命后诸葛亮的结局如何?下句设问而不答,遗憾之情蕴藉其中。(6分。答出一条得2分,答出三条得6分。每条能紧扣手法,点出如何操纵自如1分;紧扣表意曲折分析感情1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野菊

李商隐[注]

苦竹园南椒坞边,微香冉冉泪涓涓。

已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

细路独来当此夕,清尊相伴省他年。

紫云新苑移花处,不取霜栽近御筵。

[注]李商隐,生于晚唐末世,入仕后一直处于牛李党争夹缝中,后又被牵连,遭受排挤和打击。此诗正是他郁郁不得志、精神苦闷之时所作。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起笔点出野菊所处的环境:在苦竹园的南边,而且还有椒坞在旁边。

B.野菊不仅生存环境恶劣,还生不逢时,处于萧飒的寒秋,备受风霜困扰。

C.一条小路中,我独自走来;一只酒杯与我亲密相伴,乘着酒兴想起往事。

D.诗歌构思精密,采用借代的手法:句句写菊,却又句句寄托自己的身世。

16.清吴郡《唐诗贯珠》评曰:“此虽咏野菊。细绎通篇词意,多寓言伤感。”那这首诗抒发了哪些伤感之情?请简要概括。(6分)

【参考答案】

15.D(“采用借代的手法”错误,应是象征或托物言志;“句句写菊”错误,颈联没有写菊)

16.①以咏菊抒发感唱自身悲苦命运的伤感之情。②以欣赏菊花的高洁抒发孤芳自赏的寂寞之情。③想要摆脱位卑职微、生活困窘的处境却又无能为力的压抑、无奈之情。(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的酌情给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秋野五首(其一)

杜甫

秋野日疏芜,寒江动碧虚。

系舟蛮井络①,卜宅楚村墟。

枣熟从人打,葵荒欲自锄。

盘飧老夫食,分减及溪鱼。

【注】①非络:此处指夔州一带,旧属楚地。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景,秋野萧疏,水天一色,僻静淡远,与下联地处“蛮”,“楚”形成呼应。

B.颔联记事,流 露诗人心绪, “系舟”有结束漂泊之意, “下宅”显渴求安顿之心。

C.从“从人打”到“欲自锄”,诗人乐于躬耕的意识逐渐增强,山野生活趣味横生。

D.诗歌语言质朴,结构精巧,景、事、情和谐统一,诗人安贫乐居的情怀了然可见。

16. 《杜诗镜铨》认为此诗后四句“有万物一体之意”,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5.(3 分)C(“乐于躬耕的意识逐渐增强”错。)

16.(6 分)①人与人一体,枣子成熟了任由他人扑打,不分你我,表现出人人无别的平等和睦;②人与事一体,葵园荒芜,诗人从事劳作,表现了人事相融的舒适和悦;③人与物一体,把自己的饭食分给溪鱼,人鱼共享,表现了物我一体的融洽和谐。(答出一点给2 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点明地点、时间。风平湖静,水波不兴,是诗人纵目湖景时心境的折射。

B.“扁舟”暗含隐逸逍遥之意,其与“驾一叶之扁舟”中的“扁舟”意蕴相迥。

C.“妙处难与君说”中的“妙处”,既指风光之妙,亦指物我融合的体悟之妙。

D.上阕着重写景,且景中含情;下阕着重抒情,又情中有景:景与情妙然相合。

16.南宋学者魏了翁评价张孝祥“有英姿奇气”。请结合下阕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5.B(3分。“相迥”错)

16.①豁达坦荡,人格高洁。虽然被贬,但内心孤光一片,如冰雪一样晶莹。②沉稳从容,宠辱不惊。境遇凄寒,但他“稳泛”人生风浪,处变不惊。③气概豪迈,放旷超脱。视天地万象为宾,笑傲天地一切而又物我两忘。(6分。每点2分,答对3点得6分。如有其他答案,如“心怀磊落”“胸襟开阔”等,分析合理也可得分)

五、阅读下面的内容,回答小题。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15、请将“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翻译成现代汉语。

16、古人论诗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请据此简要分析本诗三四句。

【参考答案】

15、竹丛里船坞深静无尘,临水的亭榭分外幽清。相思之情啊飞向远方,可却隔着重重的高城。

16、三四句采用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秋阴不散”、霜飞来迟、单调的雨打枯荷声更增添了环境的寂寥,从而更加深了对朋友的思念,言有尽,而意无穷。

【详解】

15、本题考查学生翻译诗句的能力。“竹坞”,丛竹掩映的池边高地;“水槛”,指临水有栏杆的亭榭,此指骆氏亭;“迢递”,遥远的样子;“重城”,一道道城关。此诗首句写骆氏亭,翠竹、清水把这座亭轩映衬得格外清幽雅洁,诗人置身其间,颇有远离尘嚣之感。接着写诗人对友人的思念,诗人眼下所宿的骆氏亭和崔氏兄弟所在的长安,中间隔着重重的城池,路途迢迢,诗人的思念之情宛如随风飘荡的游丝,悠悠然飘向友人所在的长安。诗人因境界的清幽而倍感孤寂,因无好友共赏幽胜而微感惆怅。

16、本题考查学生炼句的能力。时令已届深秋,但连日天气阴霾,孕育着雨意,所以霜也下得晚了。天色一片迷蒙,本来就因相思而耿耿不寐的诗人,心情不免更加黯淡。“秋阴不散霜飞晚”一方面是为末句作铺垫(由于“秋阴不散”故有“雨”;由于“霜飞晚”故“留得残荷”),另一方面又兼有渲染气氛、烘托情绪的作用。“留得枯荷听雨声”是全篇的点睛之笔,写诗人聆听雨打枯荷的声音和诗人的心情变化过程。诗人原来是一直在那里思念着远隔重城的朋友的,由于神驰天外竟没有留意天气的变化。不知不觉间,下起了淅沥的小雨,雨点点点滴滴地洒落在枯荷上。枯荷秋雨的清韵,常人难解其中滋味,这单调而凄清的声音却又更增加了环境的寂寥。诗人以景作结,言有尽,而意无穷,从而更加深了对朋友的思念。

高考诗歌鉴赏:思想感情类专练

高考古诗鉴赏:“以小见大”题型指导与专练

古诗鉴赏语言风格题型专练

古诗鉴赏之叙事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