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唐代诗人们的朋友圈

 lsqsyzy 2023-11-13 发布于河北
图片

2023年第52期(总第221期)

主办单位

岭南诗社禅城分社

禅城诗词学会  石湾诗社

图片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唐代诗人们的朋友圈

叶志强

唐朝,是诗歌空前繁盛的时代,是诗歌发展的巅峰,因诗歌而结成朋友的诗人们很多,在文学史上大致将唐诗根据时间划分为4个阶段: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图片

唐初诗人以“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最为著名。初唐诗人中关系最好的是宋之问和沈铨期,这两位是宫廷诗人的代表,他们共同确定了近体诗的格律,对仗等规则,在文学史上一般也称他们为“沈宋”。

盛唐诗人的核心无疑是“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中提到的“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了。李白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浪漫主义的色彩;而杜甫的诗则更多体现现实主义情怀。盛唐的诗人们明显分为两群,一群以李白和杜甫为核心,一群以皇甫冉和刘长卿为核心。其他圈子还有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田园派和岑参、王昌龄为代表的边塞派。还有张若虚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合称“吴中四士 ”。

中唐时期最卓越的诗人是白居易,他的诗通俗易懂。此外还有元稹、韩愈、柳宗元、刘禹锡、李贺等,唐代宗大历年间,有韩翃、卢纶、钱起、司空曙、吉中孚、耿讳、夏侯审、崔峒、苗发、李端十人,俱有诗名,号称“大历十才子”,也是中唐时期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中唐诗人社交网的特征很明显,众多诗人围绕在以白居易、元稹、刘禹锡为核心的“文坛政治局”周围,为唐诗从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的伟大转折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晚唐诗人的社交网络比较散乱,没有明显的核心。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李商隐和杜牧,被称为“小李杜”。

图片

在整个唐朝诗人里,有两个大型朋友圈,分别是:杜甫和李白朋友圈、白居易朋友圈,以他们为中心聚集起盛唐和中唐两个时期的核心诗人。

先说一说杜甫和李白,据历史记载,他们两人相差11岁,同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杜甫对李白非常敬重,他俩有着非常戏剧化的关系。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梦李白》)杜甫连做梦都想见到李白;杜甫写了12首与李白有关的诗,足可见杜甫对李白感情之深厚。“甫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尝从白及高适过汴州,酒酣登吹台,慷慨怀古,人莫测也。”《新唐书·杜甫传》中的这段话,其实是从杜诗《遣怀》中抄来的:“昔与高李辈,论交入酒炉。两公壮藻思,得我色敷腴。气酣登吹台,怀古观平芜。”而李白也非常欣赏杜甫,李杜同游齐鲁时,李白暂到鲁沙丘城小住,他曾写下《沙丘城下寄杜甫》一诗: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由于杜甫不在身边同游,“齐歌”引不起李白的感情,“鲁酒”也提不起酒兴,思友之情就像永不停息的汶河水。另一首则是杜甫西赴长安时,李白敷衍了事的《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赠别: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李白是狂人,一句“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当真潇洒得很,杜甫在他的心目中,不过是一个能一起喝酒唱和的朋友而已。果然在离别之后,李白就把杜甫置之脑后,忘得一干二净,在他以后的诗中,再也无一字提及杜甫。

图片

李白

唐开元年间(744年),李白、杜甫、高适、陶沔曾一起登琴台,吟诗作对,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后人称这四人为“半月台四君子”。

在这个小圈子中,李白曾写诗给陶沔:“陶公有逸兴,不与常人俱。”(《登单父陶少府半月台》)陶沔在唐开元年间任单县县尉,半月台相传为陶沔所筑。唐开元末,陶沔与李白、孔巢父、韩准 、裴政、张叔明居泰安府徂徕山下之竹溪 ,日纵酒酣歌,时号“竹溪六逸”。

李白、杜甫、高适三人也曾是“醉舞梁园夜,行歌泗水春”(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时期共同游历的好友,他们三人曾经一同在大梁、宋中一带登楼游玩,痛饮狂歌,骑马畋猎,抒怀遣兴,借古喻今。

后来这三个著名诗人被战争和政治的巨变而各奔东西,分道扬镳,高适投奔了老皇帝李隆基,杜甫投奔了肃宗李亨,李白投奔了永王李璘,他们三个人中,李白成了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杜甫成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高适成为伟大的边塞诗人,而另一个田园派大诗人王维不幸成了安禄山叛军的俘虏,无奈之下加入了伪职。

后来高适带兵平复永王之乱,李白被投入监狱,《新唐书·李白传》记载:“璘起兵,逃还彭泽;败,当诛。”在狱中面临死刑的李白当真是“星离一门,草掷二孩。万愤结缉,忧从中催。”(《上崔相百忧章》)。这时候他想起了昔日的好友高适,打算向他求救,于是他写诗《送张秀才谒高中丞》表白:

宇宙初倒悬,鸿沟势将分。

英谋信奇绝,夫子扬清芬。

胡月入紫微,三光乱天文。

高公镇淮海,谈笑却妖氛。

采尔幕中画,戡难光殊勋。

我无燕霜感,玉石俱烧焚。

但洒一行泪,临歧竟何云。

但李白怕昔日的朋友不给他面子,却要“张秀才”张孟熊居中为他传达求救的意思。在诗里,李白首先大大赞颂高适的平叛功绩,把他描绘成是个安邦定国、经天纬地之人,扭扭捏捏说一堆赞美高适的话,最后一句“但洒一行泪,临歧竟何云?”才把话题引到了二人情谊上,说出主题。当然,这封信毫无意外地石沉大海了。最后营救了李白的是他的继室宗氏和郭子仪等一批朋友,这个名单里没有高适,据《新唐书·李白传》记载:“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李白与高适昔日的友谊早就随着政治立场的不同而生疏背离了,生死关头,还是郭子仪报了当日李白救他的恩惠。

图片

杜甫

李白最铁的朋友是贺知章、孟浩然、杜甫王昌龄等人,贺知章是李白的贵人,李白进入仕途的引路人就是贺知章,二人都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就是喝酒和作诗,自然成了朋友,贺知章“金龟换酒”的故事与李白“千金换酒”如出一辙,李白为贺知章也是写过诗的,如《对酒忆贺监二首并序》。

李白与王昌龄的关系也不错,公元739年,两人在湖南岳阳相遇,王昌龄写下了《巴陵送李十二》,后来,王昌龄被贬,李白写下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惺惺相惜的情谊很明显。

此外,有“五言长城”之称的诗人刘长卿,跟李白也是好友。公元760年,刘长卿被贬,李白也在奔赴夜郎的途中,在馀干这个地方,刘长卿与李白相遇,分别时刘长卿送给李白一首《将赴南巴至馀干别李十二》。

性格浪漫奔放的李白对孟浩然非常欣赏,他曾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赠孟浩然》),一个“爱”字,直白了当。

但是孟浩然最欣赏的诗人是王维,后人称王维为“诗佛”,而王、孟同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性人物。孟浩然的至爱好友与闺蜜则是王昌龄,有诗为证:“数年同笔砚,兹夕间衾裯。”(《送王昌龄之岭南》),看看两人感情到了何种地步?已经到了笔砚共用,同被共褥的境地了。

图片

孟浩然

据史料记载,李白和杜甫一生中只见了三次面。第一次在长安,第二次在梁宋,第三次在齐鲁的泗水之滨。

长安是李白一辈子魂牵梦绕的地方,不管是初入长安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的意气风发,还是离开长安时“归来入咸阳,谈笑皆王公。一朝去金马,飘落成飞蓬。”(《东武吟》)的心有不甘,抑或离开长安后“遥看长安日,不见长安人。长安宫阙九天上,此地曾经为近臣。”(《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

这种对长安又恨又爱的复杂感情,都表现出李白始终有非常强烈的长安情结,而且到了晚年的作品中愈加明显。而杜甫对李白的印象也是“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饮中八仙歌》),“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梦李白二首·其二》),在杜甫的诗中,并没有在洛阳与李白一起的记忆。

公元744年,李白被唐玄宗李隆基赐金遣出长安,与杜甫相约当年秋天在梁宋之地漫游,杜甫写下了《赠李白》一诗:

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

野人对膻腥,蔬食常不饱。

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

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

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

亦有梁宋游,相期拾瑶草。

杜甫在诗中说自己这两年在洛阳待的不开心,生活也过的不好,刚好李白在长安被玄宗赐金放还,相约要前往梁宋游玩,所以他也要到梁宋去赴约。李白当时44岁,已经名声在外,而33岁的杜甫却科举失利,怀才不遇,这两位诗坛大佬相聚后一见如故,惺惺相惜,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李白在河南商丘当年梁王宫苑故地的一座寺庙的墙上留下了著名的《梁园吟》,其中“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等句,表达了诗人访古以遣愁绪,作歌以抒积郁,抒发了今昔变迁的沧桑以及对唐王朝衰落的隐忧。全诗感情奔放,如千里江河,波澜起伏,诗境意象多变,构思奇巧绝伦。

第三次相遇,是他们一起同游齐鲁,这一次也是两人最后一次见面。两位大诗人阔谈世事,惺惺相惜,非常的投缘。杜甫写下了《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一诗: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

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

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

向来吟橘颂,谁与讨莼羹?

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其中“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这两句,正是他们彼此欣赏,情谊深厚的真实写照。

杜甫和李白、高适自从梁宋同游分别后,各自开始了不同的人生旅程。此后杜甫想李白、梦李白、念李白、悲李白,写了不下几十首怀念李白的诗,目前可考证的就有20首左右,其中最情深意切的是《梦李白》二首:

《梦李白·其一》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寒黑。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梦李白·其二》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赏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诗句中“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读起来让人感同身受、唏嘘不已。

图片

高适

杜甫其他写李白的诗还有:《冬日有怀李白》《春日忆李白》《梦李白》《赠李白》《天末怀李白》《沙丘城下寄李白》《昔游》《不见》等,直到晚年,杜甫还在《遣怀》一诗中写道:

昔我游宋中,惟梁孝王都。

名今陈留亚,剧则贝魏俱。

邑中九万家,高栋照通衢。

舟车半天下,主客多欢娱。

白刃雠不义,黄金倾有无。

杀人红尘里,报答在斯须。

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

两公壮藻思,得我色敷腴。

气酣登吹台,怀古视平芜。

芒砀云一去,雁鹜空相呼。

先帝正好武,寰海未凋枯。

猛将收西域,长戟破林胡。

百万攻一城,献捷不云输。

组练弃如泥,尺土负百夫。

拓境功未已,元和辞大炉。

乱离朋友尽,合沓岁月徂。

吾衰将焉托,存殁再呜呼。

萧条益堪愧,独在天一隅。

乘黄已去矣,凡马徒区区。

不复见颜鲍,系舟卧荆巫。

临餐吐更食,常恐违抚孤。

此诗前十二句,写昔时宋中梁孝王都的风物人情。当时的商丘古城名声仅次于陈留,而与贝州、魏州齐名,这里人口众多,有高楼、大道,水陆交通便利,以至于“舟车半天下”,人们热情好客、行侠仗义。次八句,回顾与高适、李白游览的情景,他们在酒瓮堆积的土台前畅饮,“登文台”赋诗、观梁园雁池、望芒砀云烟,追思汉高祖斩蛇起义创业、梁孝王主宾相得作赋。

再十句,写唐玄宗当年穷兵黩武、四方征伐,致使生灵涂炭、天下混乱。

后十一句,表达对高、李的悲念和哀思。由于岁月流逝、遭逢离乱,朋友已经亡故。李白死于宝应元年(762年),高适也卒于永泰元年(765年),而今自己亦到了衰落之暮年,又“独在天一隅”“系舟卧荆巫”,真是“存殁再呜呼”。诗人以“乘黄”“颜鲍”指高、李,以“凡马”自比,而且常常愿尽“抚孤”的义务,对高、李的尊恭和思念,也表明了三人之间的情深意笃,同时也看出商丘之游对诗人来说是美好,不能忘怀。

天宝十五载,李白从庐山下来,参加了永王起兵与肃宗争夺皇位的行动,事败后他说是“空名适自误,迫胁上楼船”(《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乃是被胁迫的,但他忘了自己曾经得意洋洋地吹嘘过“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永王东巡歌十一首》),这十一首的《永王东巡歌》,说李白冒颜犯上、胁从反叛,也并不为过,彼时的李白是孤独而落魄的。谋反乃是最大的罪名,但也只有在这样的患难中才能见出真情,别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杜甫却尽力为之开脱,对李白的崇敬并没有随着舆论而改变。李白入狱后,杜甫写诗为李白抱不平、为其剖白辩护:“处士祢衡后,诸生原宪贫。稻粱求未足,薏苡谤何频!”(《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说李白之下山从永王,乃是为生活所迫要讨碗饭吃,并非有什么野心;“苏武元还汉,黄公岂事秦?”(《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说的是如苏武欲归汉,夏黄公不事秦始皇一样,李白也并非心甘情愿地追随永王,乃至于愤怒地喊出了“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不见》)

杜甫在《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中还赞李白: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

文采承殊渥,流传必绝伦。

其中,“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两句是描写李白最为传颂的经典名句。能有这样的“酒肉朋友”,乃是李白十世修来的福气。

杜甫对李白的好,李白可能没有放在心上,李白不如杜甫重情义,可能是两人性格与气质的不同,难怪人们说:“杜甫乃是诗界热烈的太阳,而李白却是冰冷的月亮”。李白被判罪流放夜郎,走到巫山时,遇赦放还。杜甫只知李白被流放,却不知他已遇赦,音信杳无,积想成梦,于是就写下了《梦李白二首》和《天末怀李白》两首诗,诗中处处为李白的安危担忧,如此知心之作在诗歌史上实是罕见。当他打听到李白的住所,又写了长诗《寄李十二白二十韵》相赠,对李白的一生经历做了概括,乃是一篇具体而细微的李白评传。

我们不知道李白是否收到了这组赠诗,但杜甫没有得到李白的回音却是肯定的,因为之后不久,他又因“近无李白消息”而写下了《不见》:“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这时李白也许已经病故了。

即使在李白死后,杜甫仍在《昔游》《遣怀》二诗中回忆着当年与李白的友谊,这一份情谊,超越了生死。

图片

贺知章

在唐代的朋友圈中,诗人们喜欢各种炫耀,李白和贺知章最喜欢炫富。李白没钱买酒了,就把骏马貂裘来换酒:“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将进酒》)把皇帝的赏赐不当一回事,弃之如“浮烟”,于是李白说“徒赐五百金,弃之若浮烟。”(《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当真是潇洒得很。而贺知章是既炫富又炫地位,他说:“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莫谩愁沽酒,囊中自有钱。”(《题袁氏别业》),不要为买酒招待客人担心,我的荷包里有的是钱,只要你能陪着我痛饮一场!这真是心无城府,豪放、洒脱、大气,这就是写出“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咏物诗典范之作的贺知章!

诗坛上自古就有酒徒脱衣沽酒的佳话,汉代司马相如带卓文君刚回成都时,没钱买酒,脱下鹕鹤裘作价换酒。晋代元孚将皇帝颁赐近侍的冠饰金貂用来换酒,传贺知章曾用金龟换酒与李白畅饮。到了白居易,就更加不得了,炫宅子、炫酒宴、炫女朋友,总之各种炫:

小宴追凉散,平桥步月回。

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

残暑蝉催尽,新秋雁戴来。

将何还睡兴,临卧举残杯。

——白居易·《宴散》       

一次平常的家庭宴会,也能够让他炫成如此惬意的境界。

白居易还喜欢晒工资单,他早年做户曹这类小官时,说自己“俸钱四五万,月可奉晨昏。”(《初除户曹喜而言志》)唐代的500文约等于现在的100元,月薪万元甚至更多啊,对比现在的基层公务员来说,已经十分高了。

三十五岁时,白居易官至县尉,他写下《观刈麦》,诗中写道:“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唐代的1石米=1两白银,1两白银=人民币200元=1000文钱=1贯(吊)钱,三百石大约价值现在的人民币六万元,这还是一个县官的俸禄,白居易对自己不干农活却能有三百石的俸禄,甚是惭愧。

到了三十七岁时,他得了个左拾遗的职位,他又在诗中写道:“月惭谏纸二千张,岁愧俸钱三十万。”(《醉后走笔酬刘五主簿长句之赠,兼简张大、贾》)虽然当了京官,没有当县官主政一方那么潇洒,但收入并没有减少,每月俸钱也有30万钱,相当于现在6万元人民币。

五十岁时,白居易官至杭州刺史,此时的薪水让他的生活颇为安逸舒适:“云我五十余,未是苦老人。刺史二千石,亦不为贫贱。”(《南亭对酒送春》)2000石的月俸相当于人民币40万元,当然不会是“贫贱”。

五十四岁时,他又当上了苏州刺史,于是他又在《题新馆》一诗中写道:“十万户州尤觉贵,二千石禄敢言贫?”可见唐朝的官员待遇确实不错。

此后,白居易工资年年看涨,官职至太子少傅时达到顶峰,“月俸百千官二品,朝廷雇我作闲人”(《从同州刺史改授太子少傅分司》),不仅工资高,而且还相当清闲自在,一副将千金当碎银的做派,真系羡煞旁人。在临死前,白居易还念念不忘留下《自咏老身示诸家属》诗,最后晒一晒工资:“寿及七十五,俸沾五十千。”高收入、有钱就是任性啊!

图片

白居易

另一位官二代诗人杜牧,则低调很多,他只晒书。杜牧曾经给他的侄子写了一首诗,其中几句是这样的:“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其实杜牧也是在晒家底,试想一下长安城中央的朱门大宅,是啥概念?还晒一屋子的书,可知在唐朝,还没有发明活字印刷,只有雕版印刷,那时候书是富贵人家的专属产品呢,可金贵着,杜牧家里居然“书满堂”,杜牧是在炫门第出身,其实是在炫耀富贵啊!

李商隐和杜牧,文学史也有“小李杜”的说法。但他们两个却互相不感冒,很少交往。李商隐本来是杜牧的粉丝,李商隐又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杜牧比李商隐大10岁,二人合称“小李杜”。

小李曾给小杜发过自己写的两首诗,然而杜牧已读不回,最终两个人少有交集,一个是世袭官宦世家、一个只是平民科举入仕,毕竟出身相差太远啊。

杜牧相反的是,白居易却是很欣赏李商隐,虽然自己比李商隐大四十岁,但他竟然说愿意投胎做李商隐的儿子!时白乐天老退,极喜商隐文章,曰:“我死后,得为尔儿足矣。”白死数年,生子,遂以“白老”名之。既长,殊鄙钝,温飞卿戏曰:“以尔为待郎后身,不亦忝也?”后更生子,名衮师,聪俊。商隐诗云:“衮师我娇儿,英秀乃无匹。”此或其后身也?”(《唐才子传·李商隐》)生个儿子也以“白老”名之,果真有趣得很。

图片

李商隐

白居易不仅诗歌取材多样,通俗易懂,他还有一个强大的朋友圈。白居易出生于书香世家,是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宰相元稹与白居易是同年及第,并成为终生的挚友和诗友。二人一手倡导了新乐府运动,他与元稹被世人称为“元白”,又与刘禹锡并称为“刘白”。

白居易和元稹时常诗歌往来,白居易思念他,题写《同李十一醉忆元九》;元稹也为白居易写了《梁州梦》,更有千古名篇《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元稹去世后,白居易为其撰写碑文。

白居易和刘禹锡同年(772年)出生,他们两人非常好,这二位诗人互赠诗歌的数量惊人从政道路都是各种被贬谪。两人都很长寿,刘禹锡71岁时去世,白居易则活了75岁。

白居易在得知刘禹锡去世的消息时,写下了千古名句:“四海齐名白与刘,百年交分两绸缪。同贫同病退闲日,一死一生临老头。”(《哭刘尚书梦得二首》)

白居易与武元衡的友谊也很深,武元衡号称是唐朝第一美男子,官至宰相,致力于削弱藩镇割据,后被节度使派遣刺客杀死。武元衡被杀后,白居易仗义执言,上书皇帝,要求迅速逮捕凶手,得罪了当朝利益者,被贬为江州司马。然而,武元衡和白居易、元稹都与美女诗人薛涛关系暧昧,但是这个并不影响他们之间的友情。

图片

柳宗元

全唐诗中排名第一的铁哥们绝对是陆龟蒙和皮日休,这两位互相提到对方的次数都在百次以上,这是因为陆龟蒙和皮日休特别喜欢唱和,这两位常年唱和,你写一首送我,我再回一首赠你,最后将往来的唱和诗作编写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本唱和诗集:《松陵集》。为了不辜负他们之间的友谊,文学史上通常将两者合称为“皮陆”。

刘禹锡与柳宗元并驾齐驱,也是终生的挚友,却与韩愈相互看不惯。但这不要紧,韩愈跟白居易还有一段交情,两人拥有共同的好友,就是诗人张籍。白居易和韩愈分属两大阵营,却一同游过园、喝过酒,甚至还互有诗歌唱酬,但始终没能成好友。

杜甫和王维颇像是现在的“点赞之交”,李白更是和同龄人王维毫无互动,和李白不同,他和王维、岑参等一殿为臣,形成了一个小圈子,朋友圈中互动频繁,点赞频频。

李白寓居安陆期间,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并很快成了挚友。公元730年(开元十八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的黄鹤楼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时写下了“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流芳百世的名篇。

图片

王昌龄孟浩然的好朋友则是王昌龄:“数年同笔砚,兹夕间衾裯。意气今何在,相思望斗牛。”(《送王昌龄之岭南》)

王昌龄在中进士前曾与孟浩然交游多年,友情非常深厚,二人数年同用一个笔砚,同盖一张被子。王昌龄被贬岭南路经襄阳时,专门去看望了病中的孟浩然,孟浩然作此诗送他。诗中孟浩然把王昌龄比作被贬长沙的贾谊,足见对王昌龄的推崇。

据《旧唐书·文苑传》载,孟浩然“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孟浩然入长安无功而返,心中惆怅,在即将离开襄阳时写了一首诗《留别王侍御维》赠别王维: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惜与故人违”,表明了他孟浩然与王维的友情是很深厚的,能了解自己心事,赏识自己才能的人,只有王维,诗中抒发出由于没人引荐,缺少知音而失意的哀怨情怀,也表达了决心隐居不仕,归隐田园的心志。

元稹与薛涛则是私聊,元稹出使到蜀地后,遇到了才女薛涛,两个人经常花前月下,吟诗唱和,诗歌之中也满是真情与爱恋。两人初遇,元稹写了《寄赠薛涛》一诗:

锦江滑腻蛾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

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

纷纷辞客多停笔,个个公卿欲梦刀。

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

把薛涛与卓文君相提并论,简直是要把情人捧上天。薛涛也写下了《池上双鸟》回赠:

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

更忙将趋日,同心莲叶间。

两人互相倾慕,私聊甚欢。由于门第和身份的隔阂,元稹与薛涛最终没有走到一起,薛涛在《春望》一诗中感叹道: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

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

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

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

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

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

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

经红颜如今白发,几度萧索镜花水月,宁可同春天一同老去,也不愿将就半分半毫,这就是薛涛。

图片

薛涛

唐朝强大的国力、兼收并蓄的文化精神与丰厚的文化积累,为唐诗的繁荣准备了充足的条件。唐诗是唐朝文化的重要特征,中国古诗不可逾越的巅峰,众多杰出的诗人把诗歌艺术的发展推向高峰。

自唐初陈子昂和“初唐四杰”起,唐朝著名诗人层出不穷,他们的诗作天马行空,风格各异,这些诗作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的杰出代表。唐诗形式多样,语言精练,思想深远,记录了中国当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各个方面,诗人们借诗歌在各自的朋友圈中相互吟咏、抒发真情、展示性灵,其中所表现出来的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厚的人文精神,不仅影响了有唐一代,还影响着后世,直到今天。

唐代诗人们朋友圈里的每一位大能,都是座座让人仰止耸立云天的高山,成为后世难以逾越的高峰;他们的才华就像汩汩清流,滋养着中华的诗坛。如今,我们提倡诗化教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彰显民族自信,尤其需要诗意的氛围,唐朝诗人们的朋友圈,正是我们可以参照和学习的。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