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秋走皖南赏古徽州之二:宏村

 zzz_0401 2023-11-13 发布于北京

徽州古城经过时代变迁,现在已经是一座现代古城了,能看到的传统文化痕迹已经不多了。看徽州除了观赏徽州古城,还有很重要的一条路就是下乡,去看看仍然保持一定传统风貌的古村落。其中一个很有名的是黟县宏村,黟县念作“壹县”。本地人对来参观的游客很宽容,如果有人把黟县念作“黑多县”,本地人并不介意。

宏村坐北朝南,东西北三面环山,南面傍水。这个形式叫做“枕高岗,面流水,一望无际”。按照古代堪舆(念堪魚)理论,那风水之妙是顶了天的。

既然有水,村民自然要栽藕。此藕最是堪用,荷花开时,可供游人嗟叹。便是苏老大,也要叹曰:四面垂杨十里荷,问云何处最花多,且来花里听笙歌。花谢结出莲蓬,更是让人诗兴难掩,鲁迅那么刚强的人都会吟出: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装。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堕寒塘!鲁迅说的濂溪是“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周敦颐。至秋,荷塘虽已花去莲颓,却仍有婉约女子“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吟一句“红藕香残玉簟秋(念电秋)”,叹一声“花自飘零水自流”。这些都是文人勾当,吾等庸碌之人眼见的是“山村如画里,小市两三家。几担白莲藕,一篱黄菜花”。在小市上寻一家小店,沽一壶小酒,上一桌小菜,听一支小曲儿,岂不得一小自在?若是略懂丹青,更可静坐塘边,持笔调色,描一幅水彩自赏。

此水塘非彼水塘,水上更有罗锅桥。

罗锅桥的学名是单孔高拱石桥,过了此桥便可悄悄地进村。我虽称此水为塘,人家村里可是唤其南湖。

是谁找到此一妙处盖房建村?据考乃南宋绍兴年间的汪彦济。北宋靖康之难中,徽、钦二帝被金兵掳走。康王赵构幸免,被立伪帝。次年,赵构从卢俊义的那个大名府逃往应天府,登帝高宗,开元建炎元年。建炎三年,金兵南下突破长江防线,攻击临安一路烧杀,把汪彦济家村子烧光。汪家老大汪彦济搬到了这个风水宝地盖了自己的宅子,老二、老三逃往别处。

南宋时期,汪家逐渐繁衍扩大,并有外姓移民搬入此地,这里成了一个村落叫做弘村,后为避清乾隆帝名讳改称宏村。明代时期,宏村发展很大,盖起了不少公共设施,成了一个大型村落。到清代,又发展教育事业,盖起大小学堂。民国后,宏村没有更大发展,一直就是一个村庄。直到上个世纪末,国家组织文物考察,发现宏村很有古村落韵味,便开始保护。2000年作为皖南古村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1年进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挂上了国家五A级景区的牌子。2012年又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这一批一共有六百多个古村落,其中我曾去过的还有北京的爨底下(念蹿底下)、山西的张壁古堡、广东的翠亨村和云南的和顺古镇水碓村(念水堆村)。

宏村的布局肯定不是里坊制,南宋绍兴年时已经不时兴里坊制了。它也不是街巷制的,没有那么工整的街道。不过,村里还是有宽度不同的石板路,各户宅院就沿路布置,你也可以把它们叫做大街和小巷。看看这个,就算是大街了。

下面这个只能算是小巷。

宏村三面环山,地势北高南低。无论大街小巷,或左或右都有一条水沟,当地人称其水圳。圳字正写应为甽,意指田间水沟。深圳之意是说那里田间水沟很深。宏村人在村外河流上游筑坝拦水引入村中,并立规辰时之前供饮用,之后供盥洗。

你看那浣纱女,“尔乃浣纱女,胡不遇范蠡(念饭里)。可怜倾国貌,只有镜相知”。她手里举着的那个是叫做棒槌的物件,皖南民间的棒槌就是这个形状。很多地方把脑子不够用的人也叫棒槌。旁边还有一位浣纱大叔,动作非常不专业。那是一位游客,有同伙在给他拍和浣纱女的合影。路过的游客看着浣纱女,脸上露出很不屑的表情,心说宏村难道买不到洗衣机吗?

北方农村传统结婚时要在房前种两棵树,你可以看见高级人家院子前都有两棵老槐树。南方传统是在村口种树,宏村村口就被汪氏先人种了两棵树。最早是在明弘治年间种了两棵银杏,其中一棵可能是遭雷劈而亡,后来补了一棵枫树。弘治年间的那棵银杏仍很壮硕,每年还能结出不少白果。这两棵树太大,假装拍不下来,没有图片。村口树下曾有汪氏先人建的一座草亭,起名濉阳亭(念虽阳亭)。村口即为南湖北岸,而南湖是称濉溪,因此,草亭即名濉阳。此亭早已失传。

宏村汪家以商贾为业,行商坐贾(念行商作古)兼施,不尚入朝做官。记载中汪家做官最大的是咸丰年间的汪星聚,在朝中做到敕封五品官,没有职务,只有一个奉政大夫(不念代夫)的职称。这个汪星聚做官做得还行,皇上又诰封(念告封)了一个从四品的朝议大夫,可以上朝议政。

汪家人做徽商也不能没文化,早年汪家子弟都是外出读书,就像梁山伯与祝英台一样。明正德年间,汪彦济以下某朝孙子叫做汪心鉴,他曾以徽州府痒生身份入国子监读书,便就认识一位同学叫做罗洪先。痒生入国子监读书的叫做贡生,由国家提供食宿,可能还有助学金。罗洪先比汪心鉴学习好,嘉靖年间得中状元,在翰林院供职。他后来辞官周游天下,编出了中国第一部分省地图集《广舆图》。罗洪先游历期间曾至宏村来看同学汪心鉴,期间还曾题诗一首,《春日濉阳亭怀汪心鉴》。看那字里行间之意是他来晚了,不得见,只能在村口濉阳亭缅怀同学了。近年村长请人重写此诗,并刻碑立在村口古濉阳亭处。无论如何,这是古人写宏村的诗,名气大小另说。

村里一定要有一个广场。

广场上一定要有一座本村最高楼,楼前要有月台,以便上演徽剧,兼做村长聚众演讲处。

只要有广场的地方,一定要有大妈或跳广场舞,或打太极拳。

站在广场上,就可以看见徽派建筑招牌的白墙灰瓦。

村子的中心是一个叫做月沼的半月形水塘。

此月沼并非天作,亦非汪彦济掘于南宋初年,而是明永乐年间族人汪思齐主持开挖的,当然要经过族委会批准。为什么说这里是村子的中心,因为它确实是在村子的中心。更重要的是它的北岸是本村始祖汪氏的宗祠,这是汪氏子孙出外做买卖赚钱之后,回村盖起来的,大约是在明万历年间,距今有五百年了。

汪氏宗祠是本村建筑规格最高的院落。门殿面阔五间进深二间,明间和次间开门,抬梁灰瓦单檐歇山顶,门前有八字影壁。进了大门还有一座二进门,里面才是祠堂院子。天井周边有庑廊,正面即是享殿。

享殿穿斗梁结构,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明间是冬瓜梁丝瓜柱。背屏上挂“乐叙堂”纸匾。“乐”乃礼乐,叙乃次第。应念作“月叙堂”,给列祖列宗行礼乐之处。背屏前摆香案,案下有香炉。平时案前摆方桌和两把太师椅,族里开会时,族长坐左手太师椅,副族长坐右手。这两把太师椅前面还应该有两列扶手椅和高几,是家族管委会常委的座位。开大祭时,撤掉这些桌椅,香案上摆放列祖列宗牌位,还有摆着供品的长几,族长就可以领着族中男丁拜祭祖宗了。

按规制,享殿后面还应有一座寝殿,平时不开大祭时,列位祖宗的牌位就摆放在那里。乐叙堂后面的寝殿不开放,也有可能已经缺失了。

据史载,武王灭商后,将鲁国封与同胞弟弟周公旦的长子姬伯禽,即是鲁国公。到第二十一代鲁成公时,成公有子姬汪。姬汪因为有功甚大,鲁成公封其颍川侯,封颍川地食邑(念食易,吃贡的意思),人称汪侯。姬汪即为汪氏始祖,周文王姬昌的后代。古人有姓氏,有名字,此颍川侯是姬姓周氏,名汪,字象文。

东汉建安年间,汪氏三十一代孙、龙骧将军汪文和为避黄巾乱从河南下了江南,被孙策封了一个会稽(念快鸡)令,居会稽。后随孙权扩土,移居歙县(念射县),就是后来的徽州。这是汪氏迁到了徽州,汪文和算是徽州汪氏一世祖。汪氏四十四代孙汪华特能生,有九子,龙才有九子,汪华居然也有九子。这九子也特能生,汪家成为徽州境内望族,人称“黟歙之人,十姓九汪,皆华之后”。隋末大乱时期,汪华也曾像窦建德那样称王,占据歙县,上一集曾说就是他初建了徽州府衙。汪华像钱镠(念钱留)一样,在乱世中保一方百姓平安,乱后率属下从了唐高祖李渊,被授歙州刺史越国公。

起建宏村的汪彦济是汪氏始祖姬汪之下第六十六代孙辈,但他不是姬汪嫡传,甚至不是汪华嫡传。即使如此,宏村汪氏宗祠还是将汪彦济作为宏村汪氏始祖,并从汪彦济开始编制宏村汪氏族谱。享殿背屏上挂的三幅祖先画像,中间是汪氏始祖姬汪,他的左手是徽州汪氏始祖汪文和,右手是宏村汪氏始祖汪彦济。

前面说的开挖月沼的汪思齐曾在外做官,颇晓天文地理和阴阳风水,在宏村建设中是一个重要人物。汪氏宗祠享殿除了挂出先祖画像,还在西次间背屏上挂了汪思齐太太胡重的画像。一个女流能和先祖们同堂享祭,说明她很牛。第一,她有名有姓,不是叫汪胡氏,肯定是汪思齐的中宫妻。第二,她确实对宏村建设出过力。当年汪思齐主持开凿月沼时,因为官身而不能当场出力。胡重便就替夫担任了工程现场经理,不仅挖出了月沼,还规划完成了宏村的给排水(念几排水)网络工程,就是遍布村内的水圳。

除了宗祠,明代开始,宏村大力兴办教育。在村边南湖北岸陆续开办了六所私塾,他们把这些私塾叫做“依湖六院”。清嘉庆年间,六所私塾合并,然后起了一个大名,叫做南湖书院。现在还能看见这座清代的南湖书院。

村边此地上好,因做宗族学堂。“春昼花明日暖,夏天柳暗风凉。秋桂月中藏影,冬梅雪里飘香”。进去看看,这是课堂。

课堂也是穿斗梁结构,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前后有檐廊,相当高大。学生有高桌板凳。背屏后檐枋上挂“志道堂”横匾,前檐枋上挂“蔚为国华”横匾。“蔚”意为草木茂盛;“华”即可做“花”解,也可做“果”解,随你。古时望族家训中常有“诗书根枝,蔚为国华”之句。志道堂的诗书之句是写在檐柱楹联上的:漫研竹露裁唐句;细嚼梅花读汉书。

看看清代的课柱,现代的课桌,现代的课联,这叫古今对比。

志道堂是南湖书院的上院,就是中学部,在此给学生立志布道。看看下面这是南湖书院的下院,就是小学部。

堂上挂“启蒙阁”纸匾,很直白,儿童即懂。学生们是用矮几,坐蒲团。

南湖书院里寄托了宏村人对晚辈的期待,希望他们长大了能去当官,或者经商发财。院墙上过去挂过不少家长们题的劝学文,石碑都没有了,框架留了下来。

古人在书院题什么字?看看这段:“朝夕置身书卷间,纷华满眼几曾看。山林不受尘埃涴(念卧,弄脏之意),屋宇无多气象宽”。

立于檐下,不要忘了上下张望。

这是前檐廊屋顶,圆弧形椽子,称作船篷顶,通常用在小进深屋顶,比如檐廊。这是徽州建筑传统屋顶形式之一,出了徽州还可以在苏州建筑中见到,那是苏式建筑。

徽派建筑起源于古徽州,就是一府六县的徽州,宏村这里现在看见的就是传统的徽派民居。徽派建筑最让人熟知的是粉墙黛瓦,进而就是大家都知道的马头墙。看看这面粉墙黛瓦马头墙。

马头墙又叫风火墙,其实是封火墙,就是比屋顶还高的山墙。如有火灾发生,此墙能起到一定的阻燃作用,防止火势蔓延。徽派封火墙也是粉墙,墙头要有黛瓦墙帽,简单的可以是上图这样的悬山或者硬山顶;复杂的还有歇山顶墙帽。墙帽端头下有搏风板,通常是砖雕的。墙帽上肯定要有墙脊,脊端是卷杀,就是翘脊。这样的马头墙传到岭南的时候,在岭南建筑中就变成了镬耳墙和人字墙,形状虽然不同,功能可是差不多的。

除了粉墙黛瓦马头墙,徽派建筑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在屋顶。徽派建筑是用黛瓦,就是灰瓦;而且是用小平瓦,罕见筒瓦。在徽州古城中,只有乾门城楼是筒瓦,连府衙都是平瓦。屋顶戗脊脊端上翘,一般的是水戗;还有几近垂直上翘的嫩戗。正脊两端不用鸱龙脊吻,而是鳌鱼;若不用脊吻,则是上翘的卷杀。鳌鱼脊吻自秦汉既有,古人说“南海有鱼虬,水之精,激浪降雨,作殿吻,以镇火殃”。北方的鸱吻也是说防火镇妖,鸱龙是龙之九子。北方鸱吻传自唐代。

所以,粉墙黛瓦,翘角鳌鱼,这些就是徽派建筑外观最显著的特点。

在徽州古城府衙见到的冬瓜梁丝瓜柱则是徽派建筑的特有构件,而且梁枋都是用大料。前面在南湖书院见到的船篷顶是徽派特有的建筑形式。徽派建筑还有一个很有特色的建筑形式是砖雕门楼。看看宏村汪氏宗祠二进门的砖雕门楼。

左手这道墙是后加的,别管它。这座门是徽州民居中最高级的了,规格最高。青石门框,它的门楼是一座完整的四柱五楼仿木石雕牌楼,四根柱子连柱础都有。柱子上居然是五座斗拱抬梁单檐庑殿顶,仿木石刻单翘三踩品字斗栱,高高翘起的垂脊。柱子上端和横枋上布满浮雕,有狮子凤凰等吉祥兽。但没有代表帝王的龙,那在古时是要犯僭越罪的。最奇妙的是明间柱子上端穿梁上竟然还有金刚力士立像。枋柱之间的雀替也都在。额枋上写着“世徳发祥”,这是说汪氏祖宗世代有德,保佑家族吉祥呗。明间檐下明晃晃地挂着一块仿木石雕五龙斗匾,上面写着血红的“恩荣”二字。

这“恩荣”二字很说明问题。古时功德牌坊有几个等级:皇上下诏,皇上出钱,叫做“御赐”;皇上下诏,地方出钱,叫做“恩荣”;地方报请,皇上御批,私家出钱,叫做“圣旨”。原来汪氏宗祠二进门这座砖雕门楼是一座功德牌坊,而且是仅次于“御赐”的恩荣牌坊,这是它能建成四柱五楼这么高规格的原因。宏村汪氏善经商,似乎并不长于入朝做官,史上并无登进士第至上官者。宏村出去最大的官好像也够不上皇上下诏建牌坊的,村里伪造的?料他们不敢。那就只能是花钱捐的呗,宏村史上最有钱的人是汪定贵,清光绪年间已成大富。汪定贵曾向朝里捐了一个五品顶戴,再花钱捐个恩荣牌坊也是可能的。不过这捐来的牌坊不能建在明处,只能在宗祠做一个恩荣牌坊门楼了。

看看汪定贵家大门。

汪定贵家门楼也是相当高级的,他当然不能建牌坊门,但他这是一座仿木石雕垂花门楼。这次门楼上没有仿木斗栱了,就是抬梁屋顶,但还是用了单檐庑殿顶。垂花柱上有石刻垂花,相当精致。檐下横枋上画着两根蕃草,中间写着一个“寿”字。你别说,这汪定贵家门上写的这个“寿”字还真管用,他一共活了九十一岁,最后在这所宅子里无疾而终。

进了大门,院内有天井。徽派建筑院落不大,四面围起来的空间就叫做天井。看看前堂。

明间冬瓜梁丝瓜柱都有,最特殊的是它的木刻门罩,这样的镂空木刻门罩也是徽派建筑构件。看看正堂。

背屏上挂“承志堂”纸匾,意为继承大志。中间是一幅山水图,两边挂家训“澹泊明志,清白传家”。堂上的家具是典型的清代徽派乡村式样,即使不是汪定贵家原配,也是年头不少了,脱漆不止一处,有深刻的使用痕迹。方桌太师椅还像那么回事儿,那条案就不可深究了。说明汪老爷虽富裕,但生活并不奢靡。想想也对,发财要靠开源节流,出外经商就是开源,勤俭持家就是节流。

徽派建筑除了砖瓦和外观,还有一些特色,都是于细微处见真功夫的手段,比如我们在前面多有见识的砖雕门楼;还有徽州古城里许国牌坊上的石雕;再有一个就是木雕,这些叫做徽州三大雕。汪老爷家宅子里就有大批的徽州木雕。

看看。

这是冬瓜梁上的木雕,连梁托端头都满是木雕,都是高浮雕。明中期之前,徽州建筑已经开始装饰木雕,那时以浅浮雕多见。明中期之后,高浮雕多了起来,到清晚期已经有非常精美繁复的高浮雕,甚至圆雕。

徽州木雕是因材而异的,上面那个冬瓜梁和梁托因为料大且粗,就施加高浮雕。看看下面这个厢房。

木槛墙,隔扇门窗。隔扇格芯上不是棱花,而是镂空木雕,连横披和枋间垫板上都是布满镂空木雕。二层栏板柱上也都是纷繁的木刻。

看看这面隔扇门。

五抹(念五妈)隔扇门,上涤环板和格芯板是镂空木雕,中涤环板是高浮雕,裙板是浅浮雕,变化多端。徽州木雕一般不涂彩,即使涂彩也是很少的局部。上面裙板上的浮雕有彩绘。这些都是建筑构件上的木雕,徽州民居中也有悬挂一幅木刻浮雕画的,像下面这样。

说起彩绘,徽派建筑也有彩绘。下面这是在承志堂前出厦天花上的彩绘遗迹。

有一些这样的彩绘还保存得相当好。

这是很朴素的彩绘,没有苏式彩绘的那些花里胡哨的包袱皮之类的。像这样的彩绘叫做海漫彩绘,在素底上直接绘出彩画。建筑彩绘在苏州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变得丰富多彩,还进入了皇家园林。

徽州石雕、砖雕和木雕题材广泛,花鸟鱼虫、蕃草绶带、祥瑞禽兽、人物故事,包罗万象。这些繁华的建筑装饰传到了各地,在各个地方发展变化出当地特色。比如承志堂前堂的木刻门罩,传到岭南就变得华丽无比;传到三晋虽不至十分花哨,却也是更加复杂。砖雕门楼也是传到南方各地,在苏州古典园林中都可以见到非常华丽的砖雕门楼。特别要提一句的是岭南雕刻,砖雕灰雕、石雕木雕,甚至铁雕,都更加华丽,登峰造极,广州陈家祠可见。

徽派民居在宏村保存得相当不错,成为古代江南村落的样范,引无数游客趋之若鹜。除了小巷古宅中如脱兔般暴走的游客,宏村还乐于接待另一批若处子样静坐的客人,就是来自各地的绘画班学生。有各种老师带着这些学生们,他们走入村子就四散开来,每人找一个地方坐下,支起画板勾勒各种图画。村民们不仅不会驱赶这些写生的画家蓓蕾,还给他们提供各种方便。

写生的学生们都纷纷使出吃奶的劲头,画出各种迷人的村景。回去之后,亲朋好友见宏村被画得如此这般,免不了也会跟着画家的画笔来宏村实地考察。看看这样的村景。

村外隔着那汪南湖之水,县里盖起了新楼。

好在这些新楼都不甚高,不会煞了宏村的风景。

宏村是个好地方,给你展示出古老的徽州传统村落,让你观赏中国建筑最精华的艺术特色,喜欢古建的人一定要去看。

正是:

引足漫步古徽州,
千年小村一眼收。
绿水绕村舟不游,
粉墙百面立村头。

汪家往事事悠悠,
徽曲仍在在咻咻。
徽风长吹过江南,
遍传古艺呈纷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