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瓷八鉴

 烽燝ZC 2023-11-13 发布于广东

古瓷特征可列举如下八条品鉴方法

 一:亚光古瓷特征是十分明显的,因为釉面年久老化,而折射出一种温和柔软的光。有的人称为一片光。侧光检验,在釉面上布满了极其细小的坑洼,和一些下凹的网络状的线条纹,因釉面在氧化中被分割成无数个不平整的细碎片,光源被分散了,就像平常我们使用的毛玻璃,不能直视透光,折射出来的是散光,是同一个道理。新瓷釉面都是平滑的,可反光性特别强,被人称之为“贼光”。古瓷的釉面表层有很多破泡,釉中下层都会不同程度地产生豆腐花、白云斑等老化分解现象,使釉层变得乳浊,在古代懂鉴定大藏家早就阐述了,亚光特征是仿不了的,它不是人为的,现在的做旧用砂纸或者兽皮去打磨,它不会出现网状凹线,它是沧桑岁月造化的。千百年以上的古瓷,必定会有亚光特征,越老越古久的越明显,烧成温度越低的也越明显,这点不论千百年来是在什么环境下保存的。是高温烧的骨瓷、湖田窑的影青瓷、德化窑的透光瓷,也都有这样的现象,只是亚光特征表现不一样,有的微弱些,鉴赏时需仔细感觉甄别,亚光是判定古瓷的一个重要依据,并且容易学习掌握。

二.吐筋线的古瓷特征也十分突出。古瓷开片后,会在片缝上生长起一道隆起的线,不同的胎质此线的颜色不同。即使古瓷出土后,还会继续生成和生长吐筋线的。都是在原有的片缝基础上形成,并且需若干年的静养。若是常年过度清洗,盘玩,它不但不会继续生长,连原有的吐筋线也会被洗掉,只会留下管状线缝的痕迹。古瓷的吐筋线是由古瓷内部的活性物质外吐造成,都是由硅酸盐结晶体结合成的一个整体。在显微镜下观看,若是分散的颗粒状物组成,则必定是伪仿作旧的。仿品做旧是不耐擦洗的,一擦就会消失掉。而古瓷的吐筋线是十分明显的耐洗些,成瓷年代越久远的越耐洗,出土年头越久远的也越耐洗。但此特征不适用于低温烧造的陶和瓷。因为低温的新陶瓷,呈游离状的硅和钙比较多,也易开片,经水泡透再风干也易长出吐筋线和冬瓜霜,有的甚至长出针状芒硝。故此项古瓷特征,须辩证地运用。由于瓷器内的铁黑铁黄铁红,也会随硅酸盐和硫酸盐向外吐,故吐筋线会有多种色彩。吐筋线也有人称之为草根斑,因确有千百年来的草根须腐败,吸附在陶瓷上的现象。吐筋线,是判定古瓷的一个重要依据,并且也很容易感知掌握。

 三:管状线缝的古瓷特征十分抢眼。在北宋官窑的欠火瓷中最显著,管状线缝粗大,两侧光滑整齐似铁管,目视有,手感无。花钧和民窑钧瓷的线缝则细些。唐花钧上也有,但也细些。管状线缝上会有金属光,也会有一段段的金属似的管线。另外,北宋汴京官窑铁线碎瓷上也见有,但管线也细故现在见有管状线缝者,便可认定为元明之前的古瓷。这是鉴定古瓷的极为重要的依据片缝如铁管,且圆粗直长,令人难以置信。钧窑的管状线缝是缺陷,而宋官窑的铁细碎瓷釉的管状线缝是人为。钧窑出土面世后开的片缝并不显管状。故在钧瓷中,现在可以看到两种不同类型的片缝。绿哥釉和黃哥釉的铁线就是管状缝组成,虽不及宋钧的粗,但也十分抢眼。另外,现代的钧窑产品的片缝也不会呈管状。新品和仿品只能看出有铁线,但看不到管状。管状线缝应是瓷器烧成后,因年久而形成的,当时新出窑时,理应也是铁线细条。成瓷温度越低的,管状线缝越宽。

四:酥油光酥油光的古瓷特征可感知。酥油光类同于亚光,但是有油润感,看上去像油脂般的光滑,常见于宋代官瓷哥瓷以及民窑的贡品哥釉瓷器中。釉水越厚重的越明显。南宋时的制瓷手艺人,在哥釉贡瓷上刻写诗文,来阐明酥油光的成因,不单单是玛瑙为釉汁的缘故,更重要的是年代与岁月的造化。在八十倍的放大镜下,也确实可查到绿色的、黄色的、蓝色的矿物颗粒。清代的乾隆皇帝,也算是鉴赏古代瓷器的高手,他也认为酥油光是年代和岁月造就的。所以,有酥油光的,便可定为古瓷。

五:冰花破泡的古瓷特征是可以找到的。冰花破泡指的是高古瓷里的一种破泡现象。釉下的大气泡在欲破之前,先在气泡的上端出现欲破没破的冰花开裂现象。此冰花就如同冬天气温零下时,在玻璃窗户上冻结的冰花一样,以气泡顶端的中心点为起点,向四周分散开裂,每个冰花比气泡略大。在北宋的冰裂瓷中是最为常见的,在石灰釉瓷器上最为显眼。品鉴过于透明的釉,须耐心地调整放大镜的焦距才能观察到。若是冰花破泡里钻有臭干黑或黄水斑,则就不能称冰花破泡了,那就应该直接称破泡了。也就是人们统称的“死亡气泡”。冰花破泡的特征并不容易找到,并且绿哥釉瓶下的气泡要大,它必须是在保管得比较好的出土瓷上才能找到。以前的人见到这样的,称之为古瓷宝相,如同古瓷活芒片一样珍视,是不会轻易水洗手摸的。冰花破泡不耐洗,三次清洗,就成细碎粉末了,冰花便消失了。此瓷器的釉面上层气泡都已破裂,中层气泡也已老化损伤,故冰花破泡是比较难找的,要在釉下层找,现在二百倍的电子显微镜普及了,寻找冰花破泡的难度也减小了。

六:不耐洗的古瓷特征容易检验。这是古瓷的一个共同特征。指的是百年前的古瓷因年久风化,釉面经受不住水洗,每洗一次,会对釉面损伤加重一次。如果你有计量工具能精确到克的话,可以做不耐洗的实验。年代越古的越不耐洗,窑温越低的也越不耐洗,单色釉和五彩的也不耐洗,特征明显的,只需洗一次,称重量便能验证出来。但是要注意,以上方法都应在风干后再称重量,古瓷的吸水率是大的。凡是风化严重的,更加不耐洗。凡是老化名品的古瓷,都是不耐洗,尽量不去清洗,以便保管传承,尽量保持古瓷的原汁原味。宋元之前的古瓷,大多数是很不耐洗的。现在大多数的藏家,买到一件瓷器,生怕脏,赶快拿去清洗,其实是错误的,最好的方法是先用湿毛巾擦拭一遍即可,千万不能直接放进水池中去泡洗,因为这样的清洗会破坏很多古瓷的原有特征。

七:许多的古瓷特征都是不耐洗的,如:火石红、破泡、玻璃胶、冬瓜霜、豆腐花、白云纹、浮蜡、铁锈斑、脱落斑、吐筋线、破泡眼、蟹爪纹、泡黄浆、脱粉、脱釉、翘翅、脱衣伤、针状芒硝、鱼子纹、龟裂纹、瓜子纹、碎米纹、泡青浆、破泡气眼、发粉、活流沟、火性土垢、鼓皮、糟朽伤、缝串黑珠、火石黄、鳝鱼血线、管状线缝、割草、丝瓜纹、铁锈霜、金丝铁丝等,若过度清洗古瓷特征的表象会减弱,胎色会变的古瓷特征,是可以验知的。胎色会变,在宋哥釉瓷上表现得特别明显。宋哥釉瓷的胎色是多样的,但都会转变。由灰白转灰、由灰转黑、由灰白转灰黄。这点若单从理化常识上,则难以解释,千百年的古瓷怎么会变色?可做如下实验证实:将哥釉瓷的底部打磨成一个斜坡,磨掉护胎釉,显出胎本色,再用塑料袋封口包扎,隔一年半载后再观察。若有残片,新老断口一看便明。此特征在瓷化程度偏低的钧瓷上,也较明显。

八.铁线咬胎的古瓷特征,有同类器的残瓷断面可佐证。铁线并不局限于釉层,有的已经渗透到胎骨。类似于苏麻沥青的铁锈斑咬胎。故而,哥釉的敲击声是沉闷的,瓷是易碎的。如:火石红上有金属光;火石黄上有金属光;面泡全破;釉中下层气泡里渗有黄水斑或臭干黑;玻璃胶特征明显;土香气特征永在;釉面无硬伤只有软伤痕;冬瓜霜特征明显;豆腐花特征可查;浮蜡特征可验知。以上鉴定甄别方法都可以在实践中找到,关键是你要找到真正的古代瓷器,如果在一件瓷器上找不到如上特征,那它也就不可能是一件真正的古瓷器。看完是不是感觉无用的知识又增加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