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学古文像读不懂的“天书”?可能方法没用对,诀窍一次讲清楚

 IF枕边育儿 2023-11-13 发布于山东
导读《新课标》提出,为了更好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其中最大的改动之一就是将古诗文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除了增加占比,如人教版中小学古诗文有69篇,如今增加到了128篇之多外,原本5年级才开始接触古文,现今也提前到了3年级
蒙蒙自从今年上了小学3年级后,不时就抱怨“语文太难了”,而且还是刚开学不到2个星期
妈妈一问才知道,原来老师正在教他们读《司马光》。而之前信心满满的蒙蒙看到课本上只有“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短短几句话把他看懵了:“老师跟我们说了,这是司马光砸缸救小伙伴的故事,但我就是记不住!”
了解了孩子的苦恼退休前是初中语文老师的婆婆立刻“出手”了。先是让蒙蒙读两遍,把不会读的字标注出来,一起查字典
之后,她又给孩子讲述了这个故事,甚至还带了一些提问的互动,比如“司马光是怎么把小朋友救出来的”、“如果是你你会跟司马光一样吗”,祖孙俩讨论得十分投入
最后,等蒙蒙了解了故事的所有细节,还发表了自己的理解后,不仅把《司马光》读得十分通顺,还能逐句背诵。加上我们都夸赞他跟司马光一样聪明,也想到了用石头砸缸的方法,还有高声呼救等,甚至到了第二天晚上时,他还主动翻出课本里杜牧的《山行》、苏轼的《赠刘景文》让奶奶教他
一提起小古文,大家立即想到的是“晦涩难懂”、“古今异义”。但近几年的教育改革不难看出,教育部一直提倡孩子早学、学好。那么,早在建国后基本都是使用白话文的情况下,为何还要鼓励孩子认真学好难度颇大的古文呢?
平常都用白话文,不用过于重视古文?


近几年中考、高考语文里,作文题目越来越喜爱使用古文作为命题参考,如2022年全国卷引用了《红楼梦》,此外高考文科里,古文占比已达25%至30%左右。可见进入“大语文时代”后,古文素养对应试极为重要
只从部编版教材负责人解释《新课标》改革增加古文的目的就能了解到鼓励、引导孩子认真学习古文重要性
简短寓意深远的用词,可以有助于孩子的语言积累流传数千年的古文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表现之一,长期熏陶下,亦能增强孩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理解以及认同感等,也更具文化底蕴。
就如央视知名主持人朱广权《经典咏流传中》里所说“学了古诗词,你就会更深切感受到,你可以与庄子一起坐大鹏之背扶摇九天”、“与陶渊明采过菊”。即这些优秀的古诗文便是先人们智慧的结晶,只有读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孩子才更加明白学习与思考结合之后,才能学得更好、更透。
日本众多幼儿园,一直安排孩子们学习《论语》等古文,力求拓宽他们的知识储备量拥有更好的品行等。也正因古诗文如此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所以不仅是专家们提倡学习,越来越多家长也慢慢重视起来
继而如今又流行起了一句话“学语文有三怕,怕学古文、怕写作文、怕周树人”。也就是说,大多数家长、孩子们认为,古文是他们学习语文第一怕的存在
为何孩子们学古文如此艰难?


自从“白话文运动”后,尤其是上个世纪30年代全国范围内提倡口语化“大众语”后,古文日常生活中,已经与大家渐行渐远没有了使用古文的环境。那么孩子们如今学习古文时,就会感到陌生没有语感使用思维无法契合
虽说不可能像学习英语外语般,能在家里与孩子使用英语交流播放英文歌曲塑造语言环境。但也可以鼓励孩子多读古文练出语感,掌握古人用语思维等。
因为古文理解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所以,不少家长认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对这些看起来显得枯燥、刻板无趣的文章,进行死记硬背,要求孩子一遍一遍地刷题
而这种错误的方法很容易让孩子也对古文的认知产生偏差,只将它们视为应试过程没有任何深一步了解的兴趣
若是孩子能通过查找字典阅读关于字、句子的注释完全了解文章的内容,那么不用死记硬背,也能记住它们,也不会觉得宛如背“天书”般艰难
学好古文的三个诀窍


高考语文140分考入北大中文系的派派学长坦言,古文是最容易拉开成绩差距的。而他自己的古文学习,有三个诀窍,也是他后来逆袭考入北大的重要因素。
诀窍一:注重培养兴趣


教育家列·符·赞科夫指出:“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是学习它们的动机。”而《论语》里那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只有让孩子对古文产生兴趣,才不会对学习它们产生厌烦、排斥心理
如可以安排孩子学习一些有趣的古文《司马光》、《曹冲称象》、《两小儿辩日》等。又或是根据孩子感兴趣的内容搜寻相关的文章,由此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求知欲,不用家长逼迫能自己阅读、学习。
就像我家儿子,是每天早上晨读的,已经坚持了两年多。他的语文成绩,一直稳居班级前三。
班主任说,这孩子也不知道哪里来的灵动劲儿,每次我讲小古文,他都能很娴熟的展开讲,理解的很到位。我想,应该是每天早上晨读的功劳。
他晨读的书目,也非常考究,是我在选了十几本晨读读物后,最终确定的。一整套11册,整个小学阶段熟读并背诵,是没什么问题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