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灵枢·刺节真邪(下)》学习笔记第一六零

 幽默的数据线 2023-11-13 发布于甘肃
图片

前言:

      了解自己的身体及其运行法则,不是医生的工作,而应是每个人生活所必备的常识。学习并了解医学经典,正是增长这种常识,以做到心中有数。当然,其优异者与心有余力者,则可以恩及他人而成为 医者。

本篇内容要点:

       1、手足六经调和,无病。

       若任何一条经脉阻塞不畅,定是横行的支络有旺盛的邪气造成,找到且泻之,这便是“解结法。”

       2、上寒下热,用“推而上之”法,针灸足太阳膀胱经颈部穴位。

       土热下寒,用“引而下之”法,补益下陷之虚脉。

       3、大热遍身,用“推而散之”法,对足阳明经进行治疗。

       4、一条经脉被邪气浸袭,导致生出几十种疾病,是因被不同种类的邪气侵害所致。

       5、所谓真气,就是承受了与生俱来的精气,结合了后来获得的谷食之气,对全身进行供养。

       所谓正气,又名正风,指的是与季节保持一致的正常气候,它是在不同季节中,来自于该季节所主方向的风。

      所谓邪气,又名虚风,它是一种贼风,于无形中伤害人体。它一旦对人体造成伤害,很容易侵入很深的部位而无法自行散开。

       6、邪入骨为骨痹,邪入筋为,邪入肉为,邪入肤为不仁

       7、邪入半身为偏瘫症,较浅为半身偏痛,较深且寒为骨节疼痛、肌肉干枯,较深且热则化,邪入骨骼为骨蚀,邪入筋为筋脉挛缩,久则为筋痹

       8、邪集积于肠为柔软的肠瘤,严重为坚硬的昔瘤;邪集结骨部为骨瘤,邪集结在肌肉,内热为,不热为肉瘤

图片

        下面,随附《刺节真邪(下)》之相关【原文】与译文:

        用针者,必先察其经络之实虚,切而循之,按而弹之,视其应动者,乃后取之而下之。六经调者,谓之不病,虽病,谓之自已也。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令之不通,视而泻之,此所谓解结也。

       (注1:运用针刺治疗疾病,必须对经络的虚实情况进行诊视、察验,用手来回切按,弹动经脉,感觉到随手指而动的经脉的部位后,将取出的针刺入穴内。如果手足六经脉气处于调和状态,则说明没有得病,即使是有些小病,也能在不诊治的情况下自行痊愈。倘若任何一条经脉发生上实下虚而阻塞不畅的情况,这一定是横行的支络中存在旺盛的邪气,影响了正经气血的运行从而造成堵塞不通的现象。治疗时应将发病部位找到,对其运用泻法,这就是所说的解结法。)

       上寒下热,先刺其项太阳,久留之,已刺则熨项与肩胛,令热下合乃止,此所谓推而上之者也。上热下寒,视其虚脉而陷之于经络者取之,气下乃止,此所谓引而下之者也。

       (注2:人体上部出现寒象、下部出现热象的,应首先选取足太阳膀胱经位于颈部四周的穴位,并让针在此停留较长的时间。针刺之后,还得对颈部和肩胛部进行温熨,这么做的好处在于能将上部的寒邪赶走,使热气从下到上融会贯通,此时才能停针,这就是所说的推而上之法。倘若人体上部是热象,下部是寒象,并通过诊察发现在下部经络中存在下陷不充的虚脉时,就应当运用补法,使其阳气运行到下部后停针,这就是所说的“引而下之”法。)

       大热遍身,狂而妄见妄闻妄言,视足阳明及大络取之。虚者补之,血而实者泻之。因其偃卧,居其头前,以两手四指挟按颈动脉,久持之,卷而切之,下至缺盆中,而复止如前,热去乃止。此所谓推而散之者也。

       (注3:出现浑身高热,神情浮躁,以及幻视、幻听、说胡话等现象的,要对其足阳明经的正经、络脉的虚实进行诊察,然后选取穴位进行针刺。虚者进行补充,存在血郁而属实者则运用泻法。同时,在病人处于仰卧位时,医生在病人头前,用两手的拇指和食指,将病人两侧的颈动脉部挟持住,对其进行按压、揉搓,挟持时间要久一点。还要捏起肌肤,遵循从上到下的方向进行切按,直到两锁骨上窝缺盆处停止。而后,将上面的动作重复进行,要有连续性,等到身体热度消退后才能停下来。这就是所说的“推而散之”法。)

       黄帝曰:有一脉生数十病者,或痛或痈,或热或寒,或痒或痹,或不仁,变化无穷,其故何也?

       岐伯曰:此皆邪气之所生也。

       (注4:黄帝说:有一条经脉被邪气侵袭,导致发生几十种疾病的,有的症状是疼痛,或形成痈肿,有的是出现热象,有的感受到恶寒,有的发痒,有的形成痹症,有的表现为麻木不仁,症状变化多端,出现这种情形的原因是什么呢?

        岐伯说:这皆是因为被不同种类的邪气所侵害而生成的结果。 )

     黄帝曰:余闻气者,有真气,有正气,有邪气。何谓真气?

       岐伯曰: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正气者,正风也,从一方来,非实风,又非虚风也。邪气者,虚风之贼伤人也,其中入也深,不能自去。正风者,其中入也浅,合而自去,其气来柔弱,不能胜真气,故自去。

       (注5:黄帝问:我听说气的叫法有很多,有真气、正气、邪气等。那它们分别指什么呢?

        岐伯答:所谓真气,就是承受了与生俱来的精气,结合了后来获得的谷食之气,对全身进行供养。它给人体进行生命活动提供了动力,并对外邪具有防御作用。所谓正气,又名正风,指的是与季节保持一致的正常气候,它是在不同季节中,来自于该季节所主方向的风。例如春季来自于东方的风,夏季来自于南方的风,秋季来自于西方的风,冬季来自于北方的风。这些迎合季节而来的风,通常不会引发疾病。所谓邪气,又名虚风,它是一种贼风,于无形中伤害人体。它一旦对人体造成伤害,很容易侵入很深的部位而无法自行散开。而正风就算是对人体造成了损伤,部位较为肤浅,疾病也很轻微,因此可以自行复原,其中的原因在于正风来势很弱,无法将人体内的真气压倒,所以无需治疗就自己消散了。)

       虚邪之中人也,洒淅动形,起毫毛而发腠理,其入深,内搏于则骨痹;搏于则为筋挛;搏于中则为血闭不通,则为痈;搏于,与卫气相搏,阳胜者则为热,阴胜者则为寒,寒则真气去,去则虚,虚则寒;搏于皮肤之间,其气外发,腠理开,毫毛摇,气往来行,则为痒,留而不去,则痹,卫气不行,则为不仁。

       (注6:虚邪贼风侵袭人体后,使人寒冷打颤,毫毛竖起,肌肤松散,腠理打开,所以很容易渗入较深的部位。假如邪气对骨骼进行侵害,就形成骨痹;对筋进行侵害,就会引起筋脉拘挛;在脉中进行侵害,会使血脉堵塞而不通,血气积聚而化热形成痈肿;假如在肉腠进行侵害,和卫气进行搏结,阳气过盛就会导致发热,阴气过盛就会导致发寒,寒邪过盛,就会导致真气衰弱驱散,真气衰弱就会表现出虚象,人体正气空虚衰退后,阳气不足,就会出现形寒肢冷的症状;假如侵害的部位在皮肤之间,同卫气搏结而散发到体外,促使腠理打开,毫毛脱落,如果邪气运行于皮腠之间生成疾患,则皮肤会出现瘙痒;假如邪气滞留不走,营气和卫气不能调和,就会形成痹症;如果仅仅使卫气阻塞而无法流畅地运行,则会引起麻木不仁的症状。)

       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其邪气浅者,脉偏痛。虚邪之入于身也深,寒与热相搏,久留而内著,寒胜其热,则骨疼肉枯,热胜其寒,则烂肉腐肌为,内伤骨,内伤骨为骨蚀。有所疾前筋,筋屈不能伸,邪气居其间而不反,发为筋溜

       (注7:虚邪贼风对半边身体进行侵害,会进入到较深的部位。在营气和卫气中滞留下来,营卫功能出现衰竭,致使真气散去,而邪气独自在人体内留存下来,就会引发半身不遂的偏瘫症。如果邪气是对较浅的部位进行侵袭,也会引起半身血脉不调和,从而形成半身偏痛。虚邪贼风对人体深部组织进行侵害,寒热集结,长时间地滞留不走而黏在内部。倘若阴寒达到旺盛状态,阳热不举,营卫凝结阻塞,会导致骨节疼痛,肌肉干枯;倘若旺盛的是热邪,阴不胜阳,就会出现肌肉腐烂化为脓水的现象;假如虚邪进入到更深的部位而对骨骼造成伤害,就会形成骨骼坏死的骨蚀;假如邪气在筋部积聚,则会导致筋脉挛缩而无法伸展,邪气长时间滞留在那里无法消退,便会出现筋瘤。)

       有所结,气归之,卫气留之,不得反,津液久留,合而为肠溜,久者数岁乃成,以手按之柔。已有所结,气归之,津液留之,邪气中之,凝结日以易甚,连以聚居为昔瘤,以手按之坚。有所结,深中骨,气因于骨,骨与气并,日以益大,则为骨疽。有所结,中于肉,宗气归之,邪留而不去,有热则化而为,无热则为肉疽。凡此数气者,其发无常处而有常名也。

       (注8:邪气集结起来回到体内,卫气积聚滞留而无法复出,致使阳不化水,津液无法输布,在肠胃中积留下来和邪气搏结在一起,形成肠瘤,但发展速度很慢,拖延数年,用手触碰,有柔软的质感;假如邪气聚结起来而气回到体内,津液运行停止,又连续受到邪气的侵袭而凝结不散,情况越来越严重且发展很快,邪气连续聚集,就成为昔瘤,用手按摸,有坚硬的感觉;邪气在深层的骨部集结并滞留下来,成为疾患,日益扩大,就形成骨瘤;邪气在肌肉集结,宗气在体内运行到此,跟邪气聚结并停留下去,如果有内热存在,就会化为脓水,如没有热就成为肉瘤。上面所说的这几种由邪气引发的疾病,变化多端,发病时也没有固定的部位,可是按照症状表现,都有一定的名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