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的生命观

 幽默的数据线 2023-11-13 发布于甘肃
图片

        鄙人,作为该经典的读者与欣赏者,虽说不能完全掌握书中过于专业的医学细节,但就粗略的中医理念,还是收获了一些。

      换言之,作为中医经典的《黄帝内经》,它虽是医典,实质也是大众可以精读的生命学经典书籍。

        作为它的崇拜者、欣赏者,鄙人本不该将其内容分割开来叙述与理解,也不该零碎化、缺乏灵气地讲述它有关人体与时、与风、与气、与五味、与五脏六腑单方面的关系。因为,单纯是不存在的,生命体时刻离不开它所活动的内外环境。

       故,今天总结一下《黄帝内经》中的生命观,以供感兴趣的读者参考:

图片

       第一点,它认为,“气”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它认为,在天地未形成之先,便有了气;气充满太虚而运行不止,便有了星河、七曜,有了阴阳寒暑,然后才生成万物。

        为此,《黄帝内经》的全部内容,几乎九成都在讲述人体内、外气息的运行、变化、缓急、强弱,所引发的症状与病痛。

       为此,《黄帝内经》实质上是一部“气象学”,是一部外部大环境气象、人体内部小环境气象、以及内外气流的相互交流、影响的学问。

       第二点,它认为,人体的内环境,必须与自然界这个外环境相协调、相一致。即人与自然相参相应的关系。

        这一点,即要求人对自然要有很强的适应性。

       比如“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溺与气”。

        比如,人的脉象表现为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同样是由于人体气血对春夏秋冬不同气候变化所做出的适应性生理反应,以此达到一种内外协调统一的状态。

        所谓得道,就是顺时而为,就是顺应四时阴阳的变化的规律而养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失道,就是违背自然变化的规律,过于意想天开地胡作非为。

      故,治病与养生,均需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方可保无虞。

图片

      第三点,它认为,世界由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构成,人体同样也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构成的。

       且这五种物质相生相克的内在关系,演变并确保了世界万物生生不息的循环状态。

       故治病与养生,亦可利用五行相生相克的特点,来加以引导或调理。

       第四点,形神统一的观念。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人体)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其宗气上岀于鼻而为臭,其浊气出于胃走唇舌而为味。”这便说明了人体从内到外的统一性。

       另外,中医之望疹认为,

“形乐志苦,病生于脉,治之以灸刺。

形乐志乐,病生于肉,治之以针石。

形苦志乐,病生于筋,治之以熨引。

形苦志苦,病生于咽嗌,治之以百药。

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

这便是中医形神统一观念的应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