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胸闷、气短,经方显神效

 新用户5616Y0eR 2023-11-13 发布于辽宁

王阿姨,66岁,中等身材,面暗无华。主诉胸闷、气短,走路后加重一个多月。去医院做心脏B超显示二尖瓣关闭不全,有返流,左心房增大。因输液效果改善不明显,遂求中医医治。刻下症:胸闷气短,走路后加重,会上气不接下气。伴有吃多胃胀,大便偏干,小便正常。

舌象:舌体偏瘦,舌质暗红,苔薄白。舌底静脉曲张紫暗。

脉象:沉细涩。

分析:胸闷气短,舌体偏瘦,舌质暗红,提示气血不足,舌底静脉曲张紫暗,瘀血内阻。脉象沉,阳气不足;脉道细,血亏。脉涩:瘀血。饭后胃胀:是因气血不足,胃蠕动慢。大便偏干:血亏,津液不足,肠道失其濡润。综体辨证:气血不足,瘀血阻滞。治则补益气血,温阳活血。选方:四君子汤与炙甘草汤合方加减。开药一周。

复诊:胸闷气短、胃胀情况均减轻。舌质暗红,苔薄,黄白相兼。左右手脉象均较前有力。大便仍不通畅,排便无力。上方中加入当归,枳实,助其养血通便。当归量大时有润肠通便功效,枳实使气下行,也有利于通便。再服一周。

三诊:平时己无胸闷气短,活动剧烈时才有感觉,大便正常,1天1次,不费劲。睡得不踏实。舌质淡红,舌根部苔稍厚,脉稍沉有力。效不更方,继续益气补血,温阳活血,加入镇定安神的龙骨、牡蛎。巩固治疗一周。诸症悉平。

用方解析:四君子汤为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千年古方,为健脾补气的祖方,很多方剂是以其为方根组成的,如六君子汤(加半夏、陈皮)、异功散(加陈皮)。四君子汤主要组成是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其具有滋胃健脾、补阳益气的效果。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补好了,才能源源不断产生气血。

炙甘草汤是《伤寒论》中治心动悸、脉结代的经典名方。由灸甘草、人参、桂枝、生姜、阿胶、酸枣仁、火麻仁、生地、麦门冬组成,具有益气滋阴、通阳复脉的功效,又称复脉汤。常用于治疗心律失常、冠心病(阴血不足、心阳不振型)引起的胸闷气短、心悸等症,效果显著。

附条文:炙甘草汤

【177】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按:文章的方子只针对个体,不要套方。中医讲辨证论治一人一方,如有类似症状请找中医师就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