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这都不算爱

 亦可读书 2023-11-13 发布于安徽

人在少年时期很难懂得父母之爱,再多的说教效果都不那么令人满意。可能编者知道这种情况,不死心,《口语交际》安排了“舐犊之情”的内容,复盘单元主题。

“默读第一段,划出关键词!”

“爱的方式!”三个孩子便准确总结出了。

“同样的方法,默读最后一段,划出关键词!”

“怎样看待!”

“对的,就是评价,还有呢?”

“想法和做法!”三个小任务:看法、想法和做法。明确任务后,我们齐读了右下角的小贴士,要做到有理有据、尊重不同看法。

例文给了三个事例,孩子们自己总结了三种爱的方式:批评(严厉)、溺爱和陪伴 

“讨论五分钟,你对三种方式的看法并给出相应的事例!”

对于这样话题的讨论孩子们不太热衷,尤其是第一种。

统计了一下数据,认同批评是爱的仅有4人;13人认为溺爱不妥;43人喜欢父母的陪伴。

但也有几个孩子感受不到父母之爱的,老师瞄了一眼那几个娃,恰恰是被父母宠上天的那几只。

韩金龙:我对严厉的批评保持中立,我认为当我成功的时候爸妈要批评我,以防我飘了;当我很差的时候爸妈就不要批评我了,那样我就更没有信心了,想放弃了。有一次我数学考100,我妈表扬了我,结果下一次就滑到80多了……

这个观点有点新,老师立马表扬了大韩的有理有据、思路清晰。

石梓苏:批评这个不好。本来像我这样玻璃心的人就没信心,爸妈再批评、再骂,我就更不想学习了。

终于,这妞承认自己的玻璃心了。还是渴望父母的关注,对子女家庭中行二的娃娃通常没有安全感。

陈奕轩:我觉得批评也挺好的,我爸妈经常骂我让我进步,但给我信心的是我爷爷,他经常鼓励我……


叽叽呱呱交流了一节课,泡在蜜罐里的娃娃们能真切感受到爱的真不多。

“这都不算爱啊。记住了,这世界上最爱你们的就是你们的爸爸妈妈……”

当道理讲不通的时候老师就直接“填鸭”、反复灌输,以达到“洗脑”的目的。

如果即日起,孩子们能懂得父母的良苦用心、醇厚之爱,那这“洗脑”也是很好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