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北京导游“打脸”文化人,为什么故宫门字不带勾,是什么原因

 零壹贰012 2023-11-14 发布于湖北
一个北京导游“打脸”文化人,为什么故宫门字不带勾,是什么原因

我家老婆子昨天从北京回来,游了一趟北京城可把她乐坏了,放下了包裹就要考我。老婆子问,故宫的“门”字为什么不带勾呢?并把手机的照片给我看,我仔细端详了一下,正如她所说“门”字确实没有带“勾”,思索了片刻,也不知道其中的缘由。

如下老婆子就开始嘲笑我,练书法几十年,连繁体字都能认,难到这个字,有几种写法都搞不懂吗?后来才知道,导游为了缓解路程中的枯燥,特意出了一个文字小知识来考游客。没想到我家婆子,街上吃板栗,现炒现卖,竞然把我给考住了!

一个北京导游“打脸”文化人,为什么故宫门字不带勾,是什么原因

后来通过了解,这个“门”字不带“勾”还是有一定来历的。首先肯定的是“门”字标准书写一定带“勾”的,唐宋元明清各种碑帖中都是如此。为什么皇宫匾额题写“门”字却不带钩,这里有三个小故事,既然是故事肯定无法查证,权当文人墨客的文字游戏罢了。

宋朝赵构在位时,宫中书画院失火,众人忙了一晚,终于将大火扑灭,后经查阅烧了一部分藏书和字画,赵构本身就是艺术家皇帝,书法绘画无一不精,也是第一个在宫廷中开设艺术学院的人。太监禀报多人再三核查也无法找出着火的原因,赵构大怒难道火是自燃的吗?是不是你知道原因不敢禀报?跪在地上的太监抬起了头,打着哆嗦回话说,宫中传言火来自门上,“门”字上的竖钩就像一根倒懸点着的火把。赵构想了想,火把倒置,这也能算理由吗?……后来处理结果,凡是大门匾额中带了“门”字,去除竖勾的“勾”,意思就是将“火种”去掉。自宋朝开始宫廷中的门字就没有“勾”了。

一个北京导游“打脸”文化人,为什么故宫门字不带勾,是什么原因
一个北京导游“打脸”文化人,为什么故宫门字不带勾,是什么原因

这是聪明太监善于变通的小故事,似乎有一点开玩笑的意思,赵构可是一个文化人,拿文化人开玩笑,开着开着开到宫廷里去了……

朱元璋有个好儿子——朱棣,排行老四,文武全才,在文化上修了一部巨典——《永乐大典》,修建故宫时大门时,须要题写匾额。

传说朱元璋是非常讲究迷信的一个人,为了让老朱家保住万年的基业,大门大户之家,须注意三件事,用了一个“门”字来做讲解。大门的门字右下是竖钩组成,“勾者”勾心斗角,家事不和则政事不和,容易派系;“勾者”锋利武器,乱世武器可以平天下,治国之中多用武器则伤人;“勾者”绑脚也,朝中需要人才,敞开大门,少设等级,多招人才。

一个北京导游“打脸”文化人,为什么故宫门字不带勾,是什么原因

朱棣修建故宫时,为了时时刻刻警惕自己,平北疆、修巨典、敞开大门、招贤纳士。修建故宫时,想起朱元璋的教诲,所以将“门”字竖勾去掉。似乎这个理由还能说得过去,比赵构那个讲解要靠谱多了。

大清入关,乾隆爷修缮故宫,他的解释似乎有一点奇葩。他认为宫内宫外一派吉祥,门字如果带“勾”会伤到自己和子女,皇帝是龙的化身,尖尖的“勾”容易伤到龙麟。其实宫中风水师所讲,进门出门看到尖尖的锐物,对人心理有一定影响,这个也是事实。乾隆老爷子故意用“龙”来化解,同时隐藏不希望带刀刺客入宫之意,说来说去还是心里的作用。

一个北京导游“打脸”文化人,为什么故宫门字不带勾,是什么原因

字还是那个字,一点都没有改变,改变的是人的思想,皇帝是最高的统治者,皇宫是他的家,对于一个有竖勾的字,他想怎么写,肯定他自己的事情,这个没有对错,各位看官,您认为对吗?

一个北京导游“打脸”文化人,为什么故宫门字不带勾,是什么原因

我是四海易术,每天分享一点书法小知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