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人徐光宪

 hab图书馆 2023-11-14 发布于河南

文/侯爱兵

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化学家徐光宪因在稀土元素等研究领域做出重大贡献,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除了科学贡献,他在做人方面,也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徐光宪说:“如果把科学家分为几类,有举重若轻的,有举轻若重的,那么我都不是,我属于'举重若重’的一类人。”举重若重,既是他“教书比天大,科研比天大”的高度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也是他“以人为重”的待人态度。

徐光宪虽然是学问大家,却平易近人。他称呼自己的学生黎乐民、黄春辉,都叫黎老师、黄老师。他还特别注重锻炼学生,尽可能地将各种机会提供给学生。黎乐民与徐光宪一起进行量子化学研究,那年中国第一次组织量子化学代表团参加国际会议,这次会议本应由徐光宪参加,但他推荐黎乐民;在北京大学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的时候,徐光宪自己没有当主任,而是推荐了黎乐民,说他很有才华,适合担任;在召开国际稀土会议时,本应参加的徐光宪推荐了学生严纯华,给他提供了与国际同行进行交流的机会。

徐光宪的学生中,很多已成为我国教育、科技界的骨干力量。他的学生黎乐民、黄春辉、严纯华、高松分别凭借各自领域的成就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师徒“一门四院士”,即使在世界范围内也并不多见。对此,黎乐民说:“徐先生非常重视提携年轻人才,经常创造条件,让我们有机会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示给同行看。”

谈起学生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成就,徐光宪说:“我最大的安慰和自豪就是培养了一批好学生,他们今天的成就早已超过我。例如在串级萃取理论方面,严纯华和他的团队取消了我的一个根本假设,使之能适用于重稀土元素的分离,使串级理论更趋完善,又提出'联动萃取’的新技术,可以大大节省成本。在量子化学理论方面,黎乐民早已超过了我。在微乳萃取和肿瘤早期的红外光谱研究等领域,其主要理论是吴瑾光在国际上最先提出的。在稀土光电功能材料方面,黄春辉取得了卓越成就,并获得'何梁何利进步奖’。在分子磁体的研究方面,高松在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了多篇高水平的论文……”有人生怕学生超过自己,而徐光宪却一直以学生超过自己为荣,他说:“学生如果不能超过先生,中国就不能进步了。”

学生黎健的孩子因脑瘫需要长期照顾,导致家庭经济困难,入不敷出,徐光宪便每月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来接济黎健夫妇。有一年,大年初一大清早,徐光宪摸黑去找黎健,想把夫人高小霞做好的烧鸡、八宝饭送去给他。但他记不清黎健家的具体楼层门牌号,就喊着黎健的名字一层楼一层楼地找。黎健夫妇说:“我们一辈子也忘不了徐老师的恩情。”可提起此事,徐光宪一再念叨的却是:“当初帮不了他太多,我这做老师的心里不安啊!”

徐光宪是公认的好人,不仅是对自己的学生亲厚,而且对交情不深的人也充满理解与体谅。在一次学术会议期间,福州大学校长黄金陵与徐光宪同住一室。会议闭幕的前一天晚上,徐光宪写致辞写到很晚。因为怕打扰黄金陵休息,他搬了一张小凳子放在洗手间,借助微弱的灯光俯首疾书。半夜醒来看到此景,初次与徐光宪谋面的黄金陵感动不已。而这一切在徐光宪看来却是再正常不过的,因为他有自己的处世信条——推己及人。他说:“我认为这就像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你怎样对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你。所以,凡事多想想别人的感受,总是好的。季羡林先生有句话:'考虑别人比考虑自己稍多一些,就叫好人。’后来王选院士讲:'标准还可以降低一点,考虑别人和自己一样多,就是好人。’这方面,我还差得远。”

谈到自己的恩师,黎乐民说:“徐先生是'道德文章’。老师为人道德高尚,做学问融会贯通,做科研执着追求,是我一生的榜样。”严纯华说:“先生是一个好人。我们年轻一辈儿的这些学生,之所以愿意一辈子追随徐先生,就是因为对他这种人品的景仰。当你了解了徐先生后,你才知道什么叫知识分子,什么叫科学家,什么叫为人师表。”(发于《做人与处世》2023年20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