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放前西南大山里的彝族被汉人叫作“夷人”

 where5 2023-11-14 发布于四川

        解放前西南大山里的彝族被汉人叫作“夷人”、“猓猓”、“猓猡”,这个大山里的彝族社会在当时还停留在奴隶社会阶段,如同殷商王朝的活化石。他们也用奴隶祭祀“送鬼”,有杀人牲的祭坑,毕摩祭祀、占卜,或烧灼羊骨看裂,或打木刻,以占吉凶。迷信巫鬼,生病不服汤药,辄请巫师作法。彝区的生产劳动也依赖奴隶,对奴隶的需求量极大,奴隶来源除了现有奴隶生育子女,还有就是靠对汉地掠夺来“抓娃子”。

图片

为了“抓娃子”,黑彝奴隶主经常对汉地展开多次进攻。彝兵彪悍善战,“凉山猓猓”“巴布凉山”自明朝就出名,朝廷非常忌惮,明、清两朝都采取了围堵的对策,在其下山沿途设立了各类屯堡,严加防范。但到了清末及民国,当地驻军腐败,用军火换取彝地鸦片,使得彝族武装大大地膨胀,对汉地骚扰进攻愈加频繁,简直不可收拾。沿凉山一带人民,备受其祸,劫财劫人,其劫如洗,大到房梁柱,小到铁钉,地上只要能跑能喘的,全部席卷而走。

据民国时期的记载,黑彝奴主进攻出战,必吹喇叭,就地旋转如螺形,转数圈后直去,临战必率队身先士卒,以退为耻,如遭枪击炮轰有躲闪之行为,也以为辱。彝兵常以数人共一枪,此仆彼起,想缴其枪,难上难。且彝兵作战,走山如履平地,西康地方部队根本就战不过,汉兵溃逃时无不被擒去。川康地方则只能请求南京支援,派空军轰炸机对其丢航弹,才能稍加遏制。待彝人退入深山,舔舐疗伤,官兵疏于戒备时,祸乱必然再起,如是往返,成为残虐当地一幕循环无止的大悲剧。

被彝兵从山下抓来的汉人娃子,倍及荼毒,彝视汉如牛马不如,只能做大山奴隶中等级最低的“呷西”。抓来的娃子在人市上出售,1个成人价只抵得1只羊,小孩抵得1只鸡,人价中最高为19岁的姑娘,但价格也只相当于半头牛,有时10多个奴隶价格不如1匹马,有时抓来的汉人太多,造成人价暴跌。买回的娃子活得不如牲口,苟活于彝人主家终生无休无止地从事家内劳动和田间活,不少“呷西”担当不起沉重的家内劳动而累死,或被主子打死。他们没有人的权利,毫无自由,主子可以将他们随意转让,如敢逃跑,抓住后就加以石锤或火烧虐杀。

到了1953年,TG完全地深入了彝区。自1955年始,进行社会改革调查摸底,但拥护改革的是极少数,大多黑彝极其抵触,叫嚣“彝人祖传的习惯,不能给汉人来改掉”,并开始发动叛乱。TG采取了“边平叛,边改革”的政策,最终废除了这千年的奴隶制,解放奴隶50余万。1958年5月,彝区民主改革运动基本结束,正式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