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非小镇,为何通通刷成蓝白外墙?多年之后,我仍记得容貌

 兵说 2023-11-14 发布于云南

参战老兵看世界连载26:多彩摩洛哥    

       

摩洛哥是非洲西北部一个沿海的阿拉伯国家,西部濒临大西洋,南部连接撒哈拉,东部与阿尔及利亚接壤,北部隔直布罗陀海峡与葡萄牙和西班牙相望。摩洛哥的国土面积认定不一,国际公认的是45.9万平方公里,1979年摩洛哥占领西撒哈拉26.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虽然得到阿拉伯国家联盟承认,但未得到其他国家认可。    

摩洛哥是一个山地占多数的国家,仅西北沿海一带为狭长的低暖平原。峻峭的阿特拉斯山脉横亘在中部和北部,像一道天然的屏障,挡住南来的热风,所以,摩洛哥气候宜人,花木茂盛,有“烈日下的清凉国土”和“北非花园”之称。独特的地形地貌,使摩洛哥成为一半是海水,一半是沙漠,既有海边沙滩,又有山地小镇的国家。

由于集中精力搞国内建设,摩洛哥成为非洲第二大投资国,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到明显成绩,不仅有高铁和高速公路,而且城市现代化建设也有长足的进步。最值得称赞的是在城市发展进程中,注重保留老城区,另择地址开辟新城区,使古老的习俗和文化得到较好的保护。

摩洛哥虽然距我国万里之遥,但是与我国的交往源远流长。早在公元1336年,我国元代的旅行家汪大渊就到过现今的丹吉尔。10年后,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来中国居住了三年多,到过泉州、广州和杭州等地,撰写了《异域奇游胜览》,介绍中国当时的情况。摩洛哥是古代丝绸之路终端的国家之一,中国的茶叶、瓷器和丝绸成为当地人喜欢的商品。摩洛哥是中国绿茶第一大进口国,“尚中贵和”的茶文化象纽带一样,联系着中摩两国日久弥坚的友谊。现在,摩洛哥与我国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2018年12月9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北京成立,摩洛哥是第一批加入的六个成员国之一。    

咽喉要地丹吉尔

从欧亚陆地到摩洛哥,丹吉尔是必经的第一个城市。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公元前六世纪,由腓尼基人所建。这个城市的名字与两个希腊神话有关,一种传说是索法克斯的儿子建造了这座城市,他的儿子为了纪念母亲,便将这座城市命名为丹吉尔,而索法克斯是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他用柱子支撑即将倾塌的天空,挽救了天下生灵。另一种传说为海王星的儿子安吉尔是这座城市的建造者,城市以他的名字命名,也叫安吉尔,后来演变成丹吉尔。

丹吉尔是一个气候宜人,风光旖旎的海滨山城。城市沿海岸山坡修建,白色的房屋,绿色的山野,湛蓝的海水,清凉的海风,给人以人在画中游的感觉。沿大西洋连绵十多公里的沙滩,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古老的城区房屋密集,形态各异,街巷交错,店铺毗邻,各种商店和手工作坊充斥在街面。街道上人流如潮,噪声鼎沸,十分热闹。城市的港湾停泊着各种海輪,等待着装卸货物,给人以一片繁忙的景象。    

丹吉尔是摩洛哥重要的港口城市和休闲旅游目的地。这里的两个景点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个是卡巴斯灯塔。卡巴斯景区不仅风光秀丽,而且是大西洋和地中海的交汇点。站在这里的海边拍照,向西看是滔滔的大西洋,转身向东看则是茫茫地中海,在这里拍照别有情趣,在一张照片上既有大西洋又有地中海。

另一个景区是大西洋海边的洞穴,当地人叫它为大力神洞,更多的人则叫它非洲洞。洞穴有两个口,一个是我们进洞的陆路口,另一个是直通大海的海边洞口,从洞内面向大海的洞口望去,洞口的形态酷似非洲地图,甚至连非洲东南边的马达加斯加岛都能显示出来,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奇妙无比。这里游人如织,大家都怀着好奇的心情,一睹天然自成的“非洲地图”,参观者无不折服,啧啧称赞:“真像!”    

   

丹吉尔在世界上的知名度,不是它的自然风光,而是它的战略位置,它在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军事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位于直布罗陀海峡的一个湾口上,距欧亚大陸仅11~15公里,东进地中海,西出大西洋的舰船都要停泊或经过这里,掌控了丹吉尔,就取得扼制直布罗陀海峡的主动权。数百年来,这里是强国争夺的兵燹之地,先后被十多个民族占领过。

在近现代历史中,丹吉尔更是兵家逐鹿的场所。1471年被葡萄牙占领,1662年被西班牙占领,1704年被英国占领,英国在这里修建了海军基地,1912年,法国将摩洛哥变成保护国,1923年丹吉尔变为由英、法、西、葡、意、比、荷、瑞共同管辖的自由城市。但实际控制权仍在英国手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了抵御德国法西斯侵占,英国人在这里修建了世界上坚固的防御工事,仅地下隧道就有16公里,成功地粉碎了德国法西斯占领丹吉尔的企图。直到1956年摩洛哥获得独立,丹吉尔才回到阿拉伯人的手中。

独具特色的颜色小镇

在摩洛哥众多旅游景点中,吸引眼球的是那些散落在全国各地的特色小镇,给人以别开生面的感觉。小镇虽然各有特点,不尽相同,但是都属于地中海建筑风格,而且不约而同的都用蓝白颜色粉刷外墙。为什么各个小镇都钟爱蓝白颜色?多数人认为白色是伊斯兰教推崇的颜色,体现了阿拉伯文化;至于蓝色,说法就多了,有的说与湛蓝色的大海有关,有的说能够驱避蚊子,还有的说代表西班牙文化,蓝白搭配表明两种文化相互交融。

究竟哪一种说法更接近选择蓝白颜色装点外墙的初衷不重要,因为这两种颜色已经是摩洛哥颜色小镇特有的符号,深深地印嵌在人们的脑海中,多年过去了,我还清晰地记得它们的镇容镇貌。    

从丹吉尔通往首都拉巴特的大西洋岸边,有一个充满着艺术气息的艾西拉小镇。小镇是1471年葡萄牙染指摩洛哥后修筑的军事要塞,现在这个要塞已经失去当初的军事功能,变成了当地居民休养生息的家园。小镇的房子外墙,以白粉为底色,蔚蓝作墙裙,墙面上画满各式各样风格的彩画,壁画的内容丰富庞杂,有清新秀丽的风景画,有惟妙惟肖的静物画,有栩栩如生的人物画,还有脑洞大开的抽象画。    

我游览这个小镇时,感到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都热爱艺术,家家户户的外墙都有彩画装点。艾西拉成为著名的涂鸦小镇,不过是近四十年的事。1978年,镇里的两位艺术家倡导把艾西拉打造成艺术色彩浓郁的小城,获得大家的支持。他们当年就邀请11位志同道合的同行到镇上作壁画,开启了建造涂鸦小城的征程,随着时间的沉淀,越来越多的诗人、画家、摄影家、影视艺术家,从世界各地涌向这里,寻找灵感,创作自己的艺术产品。

不少艺术家到这里一住就是几个月,小镇逐渐成为艺术家们的创作圣地。每年八月,艺术家们都会集聚在这里,留下不可复制的作品,供游客欣赏,所以这里的壁画每一年都有变化,大多是一年一换,涂鸦小镇的名声越来越大,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画家前来施展才能,也吸引着众多的游客慕名观光。

如果说艾西拉以浪漫壁画获得游客的青睐,那么乌雅达则是以险峻古老吸引游客的眼球。乌雅达位于拉巴特老城东边,建筑在布雷格雷河入海口处的悬崖之上,拱卫着京畿的安危。小镇始建于12世纪,是柏柏尔王朝统治时的古城堡,现在还看得到雄伟的城门,坚固的赭色城墙和高耸的瞭望岗楼。当时,守城士兵的家人也居住在这里,所以镇内有柏柏尔人的民居房屋和街道。这些房屋从山脚依次排列到山顶,错落有致,浑然一体,狭窄的巷道石板铺就,蜿蜒曲折,高低起伏,房屋的外墙用白蓝两色粉刷,房屋布局拥挤,一幢房屋紧挨着另一幢房屋,街道也不平整,但是给人以干净舒适的良好印象。

因为是军事要塞,所以,历代占领者都派重兵驻守,阿拉伯王朝取代柏柏尔王朝后也一直有军队在这里驻守。葡萄牙和法国占领时期,仍然是驻兵要塞。小镇中有一个隐藏在围墙中的安达卢西亚花园,花园面积不大,显得有些荒芜。导游说,这个花园曾经是柏柏尔王朝时的王宫花园。我感觉与其他皇家花园相比,这个王宫花园并不气派。站在城堡外墙古老的平台上观景,可以看到浩瀚无际的大西洋,近处的海面上巨浪翻滚,不断地拍打着海岸,发出阵阵响声,激起四溅水花,几个冲浪爱好者在海中弄潮戏水,说明这里是冲浪爱好者的喜爱之地。    

在摩洛哥最适宜弄潮的地方是马拉喀什西面180公里的索维拉古镇,索维拉有着最好的沙滩,最著名的海风,素有“非洲风城”之称。从大西洋吹来的海风,一年四季都光顾这里,这里的气候适中,每年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人前来冲浪和进行帆板运动。这些在海中尽享刺激的弄潮儿,成为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2012年被评为世界十大最美小城之一。在阿拉伯语中,“索维拉”是美丽如画的意思。

   

在索维拉海湾的中间,有一个莫尔多加岛,这个岛屿挡住了来自大西洋的强烈海风,所以海湾内的海水趋于平静,波浪不惊,成为远洋船只最佳的停泊处。早在公元前五世纪,迦太基航海家汉诺就来到这里建立贸易点。公元一世纪,这里就有专门生产泰尔紫的染料厂,泰尔紫被用作罗马帝国元老院托加长袍镶边面料的染料。索维拉还是糖和糖浆出口的港口,跨撒哈拉沙漠的各种货物运到这里,再输送到世界各地。16世纪,葡萄牙占领者在这里修建了坚固的城堡,17世纪,穆罕黙德三世再次进行加固,使这里的防御工事固若金汤。尽管一些欧洲国家对这个优良港湾垂涎三尺,由于有坚固的城堡护卫,使得觊觎它的西班牙、英格兰和荷兰等国一次次都未能如意得手。直到1844年,才被弗朗索瓦·奥尔良将军指挥的法国海军攻破。

小城居住着柏柏尔人,阿拉伯人,犹太人和非洲的土著民族。白蓝两色的房屋,自由飞翔的海鸥,来往穿梭的渔船,坐在海边织网的渔妇,身披落日余晖而归的渔夫,漫步在沙滩上的游客,屹立在黄昏的炮台,再加上错落交织的巷道,喧嚣嘈杂的夜市,呈现出具有浓郁地域特点的小城晚睛图,难怪有“摩洛哥第一落日”的封号。    

1960年2月29日,小城发生持续15秒钟的大地震,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刹那间古城变成废墟。在地震造成的灾难面前,索维拉人没有被压垮,他们经过多年建设,终于让索维拉涅槃重生,重建后的索维拉古城已经看不出大地震的痕迹,变得更加美丽。不仅保留了麦地那老城的风貌,而且沿着10公里长的海滩盖起了具有阿拉伯风格的现代宾馆,小城的年接待游客能力提高到30多万,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消夏度假之地。

在距马拉喀什以南70公里的地方,有一个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阿伊本哈度村。这个村庄坐落在南部阿特拉斯群山之中,是穿越撒哈拉沙漠重要线路上的驿站。村落是柏柏尔人公元八世纪修建的,已有1200多年历史,至今依然保存完好。这个由沙漠中典型的卡巴斯建筑群组成的筑垒,不仅有生活居住功能,而且有御敌设防功能。村庄建筑在瓦尔扎扎特河畔一侧的山丘上。瓦尔扎扎特河是一条季节河,丰水季节水量充沛,河水浑浊,水流急速,汹涌澎湃;枯水季节水量稀少,河水清澈,可见河床上光滑圆润的鹅卵石。这是古柏柏尔人抵御阿拉伯人侵犯的第一道防线。    

侵犯者涉河以后有高大厚重的城墙抵挡,城墙上有角楼,还有士兵守卫,要攻下它绝非易事。墙后是层层叠叠,依山而筑的古老民居,房屋错落排列,一直建到高处。山顶中间是一座四四方方的碉堡,周围有互为犄角的箭塔照应,在碉堡中可以观察山下的情况,实时指挥调动兵力,从而有效地打击敌人。村中有士兵居住的房屋,弹药库、粮草库和马厩,还有提供人们生活用水的深井,能够较长时间的应对敌人的围困,直到粉碎敌人的进犯。即使敌人冲破层层抵抗,也不可能轻易拿下筑垒,还要经过崎岖盘旋而上的路径,才能到达村子。

   

村子就是是坚固的防御体系,所有的建筑物都是用黏土、稻草和水摻合以后堆砌而成的,墙壁敦实,冬暖夏凉,屋顶是带有苦味的柳条编织后,糊上防漏泥土夯实而成的,据说用苦味柳条作屋顶有驱虫作用。房屋的上部刻有古老的纹饰,爱美是人的天性,哪怕是御敌的建筑也要用吉利美丽的图案来装饰。现在筑垒中的居民已经不在这里生活,只有少数人摆摊设店,出售旅游纪念品。虽然人走屋空显得淒凉,但它是摩洛哥古老历史的见证,它向我们叙述着柏柏尔人曾经的生存状况。它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以后,联合国花了5000万美元对它进行保护性维修,有人说它是“摩洛哥最美的古村落”。

这个保留完好的沙漠古筑垒吸引着许多电影艺术家到来,先后有20多部好莱坞大片以它为外景拍戏,如2000年出品的《角斗士》,2004年出品的《亚历山大大帝》都是在这里拍摄,所以有人称它为“北非好莱坞”。

在梅克内斯以北30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公元前一世纪罗马人建立的沃吕比利斯小城,小城长800米,宽600米,现在只剩下断壁残垣,但是,当时的繁华盛景仍可窥见一斑。遗址上保存有凯旋门和剧场的白色圆柱,30多块马赛克画镶嵌在原来的位置,古老的街道、居民的住房、开放的浴室、油磨房和市场的遗迹都能够辨认。这里曾经是摩洛哥第一个伊斯兰政权伊德里斯王朝的首都。

伊德里斯王朝的建立与伊斯兰逊尼派和什叶派两大教派的争斗有关。公元632年先知穆罕黙德逝世后,便在“哈里发”的问题上产生了两种不同的认知,在阿拉伯语言中哈里发是继承人的意思。逊尼派认为,哈里发应由大家推选出来的人担任,而什叶派则认为,哈里发只能由穆罕黙德神圣家族中的“伊玛目”担任,伊玛目在阿拉伯语中是指主持祈祷的人。什叶派认为伊玛目象穆罕黙德一样,是真主和世人之间的使者。

第一位伊玛目是穆罕黙德的堂弟阿里,第二位伊玛目是阿里的儿子哈桑。摩洛哥伊德里斯王朝的开拓者穆莱·伊德里斯则是哈桑的曾孙。公元785年,穆莱·伊德里斯参与反对非穆罕默德家族血统的阿拔贡王朝哈里发的阿里党起义,遭到阿拔贡王朝的镇压逃亡到北非,两年后,也即788年,在沃吕比利斯建立了伊斯兰什叶派的伊德里斯王朝。公元793年,穆莱·伊德里斯被阿拔贡王朝派来的杀手暗杀身亡,安葬在沃吕比利斯旁的瓦利利小山头上,他的信徒围绕着他的陵墓盖了许多房子,逐渐成为小城,信徒们把这里作为穆莱·伊德里斯圣城。沃吕比利斯作为伊德里斯王朝的时间只有20多年,他的儿子伊德里斯二世继承王位以后,就离开这里,于公元808在菲斯兴建皇城。    

在摩洛哥最著名的小镇就是舍夫沙万了,这个小镇与希腊的圣托里尼,印度的焦特布尔同为世界三个著名的蓝色小镇。舍夫沙万小镇建筑在里夫山区崇山峻岭之中的一个山坡上,抵达这个小镇,要沿着崎岖的山路,穿过几座大山,七弯八拐才能到达。这里曾经是与世隔绝的大山密林。小镇是从西班牙逃到这里的摩尔人于1471年营建的,现在还有当年建造的城堡,城堡占地面积不大,但城墙坚固,城墙四周各有一个塔楼,能够抗御外敌的进攻。    

1930年代希特勒疯狂屠杀犹太人,一些躲避杀戮的犹太人也逃难到这里。蓝色成为小镇的标志性颜色,是犹太人到这里居住以后才有的。蓝色是犹太民族所钟爱的颜色,犹太教徒认为蓝色是距天堂最近的颜色。也有的说蓝色是冷色,在炎热的地方里能给人以清凉的感受。舍夫沙万是丰富多彩的蓝色家族世界,它不是单调的一种蓝,而是多种蓝色的大融合,它不呆板,暗藏灵动;它不沉寂,充满生机。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海湖蓝、宝石蓝、琉璃蓝、蔚蓝、深蓝和淺蓝。几乎每幢房子的墙壁上和门窗上都装点着美丽的花草,使小镇生机盎然。蓝色成为小镇的时尚,给人们以美的享受;蓝色成为小镇的追求,显现着人们渴望太平安宁;蓝色成为小镇的生活,让人们栖居在蓝天之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