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管与不管都是错”:养育青春期孩子,关键是做好这一点

 法师之友读书汇 2023-11-14 发布于江西
图片
前几天,和好几个初中生家长聊天。
他们都感叹,面对青春期孩子真的力不从心。
孩子小时候再怎么叛逆,至少能管得住。
进入青春期,一下子就变了,软硬不吃,油盐不进。
犟嘴、发脾气、动手、离家出走、……有一万种方式对抗父母。
为什么一到青春期,所有的教育都失效?
图片
图片

“不听话”,是青春期孩子的特点

情绪上,动不动就发脾气,说几句就回怼,或者拒绝沟通。

行动上,摔门是日常,有些脾气暴躁的,还会与父母动手。

心态上,学习动力不足,拖延成绩下滑,沉迷手机,抑郁休学。

这些行为表现,或多或少都会出现在青春期孩子身上。

不听话的背后,是孩子和父母争夺自主权。

青春期孩子,要完成自我同一性的探索,实现与父母的分离。

在走向独立的过程中,孩子就是要冲破一切约束和管教。

他要按照自己的方式,去闯出一条路来。

图片

在对抗的过程中,孩子看待父母的方式也发生了改变。

发展心理学说,12-18岁青春期的孩子,普遍都很讨厌父母。

小时候,孩子看父母是崇拜。

青春期孩子的眼里,都是嫌弃。

嫌你不懂现在的流行趋势,嫌你思想落后,嫌你唠叨,嫌你管太多……

他们对父母的价值观半信半疑,开始挑战父母的权威。

如果父母乖乖交棒,孩子叛逆的时间就会缩短。

但不少父母,恰恰用了最错误的方法,加重了孩子的叛逆。

图片

图片
每个叛逆的孩子背后

都藏着一个不肯长大的父母

叛逆,是孩子走向成熟必经的历程。

但不少父母,看到孩子外在的不良表现极度恐慌。

为了把孩子拉回原来的轨道,找回控制感,更为严厉地限制孩子。

结果越管越反,越管越叛逆,直到亲子关系彻底破裂。

曾有个妈妈,一脸焦虑地找到我:“我真的一点招儿都没有了。”

原来她14岁的儿子,初一下学期成绩下滑。

从此儿子就一蹶不振,越考越没有信心,成绩越来越差。

这个妈妈很着急,每天都在催促孩子学习,批评也比以前更多了。

有天半夜,他发现儿子偷玩手机,一气之下就把孩子手机摔了。

孩子也很冲动,把妈妈的手机也摔碎了。
爸爸见状给了孩子一耳光,孩子扬言要跳楼,最后父母只好服软。
第二天,孩子就不去上学了,每天玩手机骂人,不出门不交朋友。
图片
这个妈妈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费尽心力,却换来这么个结果。
她没有意识到,孩子的成长变了。
过去简单粗暴、唠叨说教的方式,不符合孩子现在的心理特征。
面对4岁的孩子,骂几句、哄两下,孩子可能就顺从了。
但14岁的孩子,已经有能力反抗父母,再用这种方式就无效。
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爆棚,自尊心强。
他们比任何阶段都更渴望独立和自由,渴望得到尊重和包容。
父母还停留在原地,继续权威教育那一套,只会激发孩子的逆反意识。
教育青春期孩子最好的方法,一定是家长改变,孩子改变。
图片

图片

与青春期孩子相处,牢记这3点
孩子青春期的叛逆表现,是在提醒我们父母:该改变教育方式了!

抛弃无效的旧模式,从下面的3种新模式改变:

1、调整行为,少说话多倾听

曾有个调查,关于导致孩子成为“问题学生”的原因。

排名第一的就是啰嗦。

图片

青春期的孩子,对父母的唠叨尤为反感。

因为唠叨背后的潜台词是:你不能独立地去做成一件事情。

这与青春期孩子发展自我的个性是冲突的。 

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我也曾犯过大多数父母都犯的这种错误。

我女儿初三时,我对她的学习很紧张。

每天放学回家,就是催促她写作业,背单词,刷题。

有一天她直接怒了:“问问问,一天到晚就知道催!再催我不写了,你少管我!”

直到看到李玫瑾教授的一句话:

“六岁之前父母的唠叨和话语是黄金,十二岁以后,父母的话语就是垃圾。”

面对青春期的孩子,话要说,但说一次就够了。

图片

2、调整心态,少命令多尊重

《正面管教》一书中说:
“赢得十几岁孩子的最好办法,是以和善、坚定、尊重的态度,先和他们站在一起。”
青春期,是一个半成熟、半幼稚,半独立、半依赖的阶段。
虽然心理上还不成熟,却希望被当成一个大人对待。
命令,是一种高位者对低位者的交谈,是一种俯视,是不平等。
少用“你必须……”、“你不能……”、“你应该……”这些语气。
多用“你试试……”、“我觉得……”、“你认为……”这种表述。
父母,不是孩子的领导。
图片

3、调整方式,少贬低多鼓励

心理学上有个“标签效应”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被贴上标签,他最终真的会成为那种人。

我曾接触一个孩子。

他性格很外向,经常约同学一起出去玩,打球、看电影。

妈妈为此经常骂他“像个小混混,一天到晚都和别人混”。

被妈妈贴上这个标签以后,他真的开始逃课,早恋抽烟喝酒。

做这些,就是为了刺激妈妈:你不是说我是混混吗?对,我就是!

对孩子的评价越负面,孩子越会把自己毁灭给父母看。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类最深处的需要,就是感觉被人欣赏。”

青春期孩子也不例外。

他们叛逆、挑战父母,无非是为了证明:我永远都会被接纳。

图片

图片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劳伦斯·科恩说:
“青春期总会结束。如果你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很亲密,孩子还会在成年之后重新回到你身边,而你会对他产生很大的影响。
但是,如果你总是批评他、反驳他、要求他,亲子关系就破坏了,当他成年后,你就很难再对他有影响了。”
青春期,是留给父母最后的机会,也是关系修复的黄金期。

父母提供什么样的土壤,就会收获什么样的孩子。

平等、尊重、温暖、有爱的成长环境,养出的孩子是亲人。

专制、严厉、冷漠、缺爱的成长环境,养出的孩子是敌人。

点个“在看”,愿每个父母,都能给青春期孩子多一点耐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