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辛弃疾的一首冷门“剑诗”,全诗仅仅四句,却蕴含无限悲愤和落寞

 云端书馆 2023-11-14 发布于河北

辛弃疾是词中之龙名气,论才华不在苏轼之下,而且能文能武,真正是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然而当时的南宋并不愿意与金国开战,一味求和以至于辛弃疾被闲置,毕竟理念不一样,辛弃疾是坚定的主战派,所以辛弃疾的一生壮志难酬,写下过很多的词表达内心的苦闷。

可能很多人对于他的词比较熟悉,没有读过他的诗,其实辛弃疾同样有很多的诗歌流传于世,只是词的名气更大,人们反而忽略了他诗人身份。

下面辛弃疾的这首冷门诗作,就如同他的词一般,豪情中充满无限悲愤和落寞。

《送剑与傅岩叟》

辛弃疾〔宋代〕

镆邪三尺照人寒,试与挑灯子细看。

且挂空斋作琴伴,未须携去斩楼兰。

这首诗的大意是:

莫邪宝剑三尺长,青光闪闪令人胆寒,常试着把灯挑亮仔细观看。

这么好的宝剑如今只能空挂书斋与琴为伴,边敌猖獗却无法带着赴边杀敌。

傅岩叟是辛弃疾的好友,历史上关于他的记载似乎并不多。

一些关于他的文字是这样说的“铅山傅岩叟,幼亲师学,肄儒业,壮而欲行爱人利物之志。命与时违, 抑而弗信。”

与辛弃疾往来甚密,二人常有诗词唱和。这首诗就是辛弃疾赠剑给傅岩叟时所作。

全诗发英雄用武无地之慨。前两句挑灯看剑,雄心振起。后两句宝剑惟挂空斋与琴为伴,未可赴边杀敌,情绪一跌千丈。先扬后抑,貌似平静,实壮志难酬之愤喷薄而出。

“镆邪三尺照人寒,试与挑灯子细看”,莫邪宝剑长三尺,锋利无比,散发出璀璨的光芒,令观者胆寒心惊,于是将油灯挑亮,在灯下仔细观看、欣赏这把宝剑。

这两句不由让人想起他的词:“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挑灯看剑,寒光照人,大有雄心顿起、仗三尺剑复我河山的豪情壮志。

“且挂空斋作琴伴,未得携去斩楼兰”,这两句诗形象地写出诗人的无奈与悲凉。宝剑本是杀敌之器,但今却空无所用,不能用在杀敌的战场,只能高高挂在空空如也的书斋中,与琴棋书画为伴。

剑无所用,实指作者才无所施、能无所发,未能够在战场上杀敌击贼。这是一个多么可悲的场面。

这首剑诗,鲜为人知,虽仅四句,但抒发的感情却是激烈慷慨,充满一股悲愤之气。想辛弃疾自南归以来,念念不忘的是收复失地,以成一个完整的南北统一的太平世界。

但腐朽的南宋王朝却在与金人的长期对垒中日渐丧失了自己的优势,诗人也在这无限期的闲置中虚度了自己的青春岁月,所有这一切,铸成诗人这一首表达自己痛心疾首、极度遗憾之情的诗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