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辉煌的古镇源潭『党中伟』

 乡土唐河 2023-11-14 发布于河南

 源潭山陕会馆

源潭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镇内及周边发现了诸多石器时代人类生活的活动遗迹。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源潭先民创榛辟莽,狩猎采集,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源起“青龙”

 明末崇祯年间,李自成烧毁千家店(今代店)。后人们为了集市交易,在两面临河的青泥湾(今马湾)进行商贸交流,逐渐形成集市,生意兴隆,定名为“青龙镇”。

源潭古码头遗址(左岸为青龙镇旧址,右岸为寨刺湾)

“青龙镇”主街南北走向,定农历双日集。这里河滩较多,清顺治年间,湘鄂商船云集于此经商,并定期修补刷漆保养,逐渐形成河运码头。为便于经商,湘鄂商人便在镇东北角高坡之上,投资兴建湘鄂会馆,(又名“大王庙”“水府庙”)。

定名“源潭”

 康熙六年(1667年)唐河西岸的青龙镇,由于地处淤洼,水患频仍,财产损失严重,镇上商人联名上书唐河县令请求把青龙镇迁徙河东岸,县令批复准允。西岸富商大贾争相来到三面环水的河东岸高处寨刺湾,购地建屋设肆营商,因该处遍地桃树,正值阳春三月,桃花飘香,故定名“桃花店”。在马驮人担舟车辅辏的行商交易中很快形成集市。原桃花店无街不集,只有几家饭铺和几家客栈,为过路商人提供食宿。清雍正年间,在东岸的牛庄、王庄、仝庄、李庄四村的土地上,规划街道,沿街建造门面店铺。

源潭寨墙遗址
 据传,青龙镇东迁河东岸后,桃花店的商人同源潭店的商人商议,唐河潭深珠联,南北两店应强强联手,统一规划街道,扩大规模,将两店合二为一,定名为“源潭镇”。青龙镇比源潭店繁华,而河东岸源潭店是货物存放处。明代千家店与源潭店系同一时期,源潭早于河西岸青龙镇。主街以东西走向三里长街,大街以衙门口以西为当铺街,以东为关帝庙街,又建祖师庙街,山货街,粮行街,北门街,南河街,皂角树街,大大小小有二十多条街道和小巷。

 古镇源潭南门
 据源潭店老人代代相传,始建于明代北门街的华山阁,山货街的火神阁和瘟神为佐证。又据同住源潭街300多年之久的“郭家菜园”耄耄之年的郭氏后人郭文森,及“高家楼”后人89岁高龄的高青林两位老人的讲述,证明了源潭店年代久远。

倚水起势

 源潭三面环水,西临唐河、南接泌阳河、东依毗河。三河交于镇南,融入唐河,流入汉江,汇入长江,直通大海。

镇南三叉嘴(唐河、毗河、泌阳河交汇于此) 
 依靠得天独厚的水陆优势,明清、民国时期,源潭成为水陆码头中转站,它是从赊店到襄汉的水路要冲,又是“万里茶道 ”中转站,茶叶运送到外蒙和俄罗斯。从明末到民国初年,是南阳府至驻马店的陆路要道,它为中原、江南数省货物集散之商埠,成为连接水路交通重枢。故而商贾倍增,工商业振兴。从始建源潭镇至光绪三十七年(1904年)180年间,豫南地区进出口货物都由源潭镇码头进出。源潭码头南起绞庄北至红山庙,长达8里之远。鼎盛时期,千余只帆船停泊在源潭码头。约4000米的水面上,船只重重停泊,人可沿船到达彼岸。镇上无日不集,集日来往交易客商达万人以上。镇上有千余辆独轮车、铁轱辘车装卸货物,搬运工人多达八百余人,形成了一个独立的行业叫脚行。镇内流动人口猛增至四万。贸易大大超过了县城,县城的商人纷纷来到源潭批发商品。

商品贸易促进了源潭印刷、农业、纺织、酿酒、卷烟、竹器、油料等产业的发展。镇上建有大型日杂百货、五金店、银铜铁器加工厂、苏杭丝绸店、金银首饰店和茶楼、戏楼、说唱等店铺一百八十多家;粮行、盐行二十余家,中西药铺四十多家,酿酒厂四十多家,卷烟厂七十二家,榨油坊二十三家,商肆栉比。镇上形成了山货街、南河街等纵横二十六条街,民间有:“赊店七十二胡同,源潭二十六道街”之说。名吃糊饽、瓦锅子、胡辣汤等名扬天下。农副产品销往两湖、两广、闽浙、川贵,南京、上海、云南、武汉、陕西等地,一时间,外省商人知道源潭而不知县城唐河。源潭也由此成了豫、陕、鄂边地区的贸易重镇、中原名镇,有“小汉口”之美誉,青砖黛瓦清式建筑风格的山陕会馆就是源潭镇商业繁华的历史见证。

唐北重镇

 清雍正九年(1731年),秦晋商人集资兴建叙乡谊、通商情、结友谊、敬关爷的社交性公共场所——山陕会馆,其建造年代比始建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的赊店山陕会馆还早25年。山陕会馆建成后,源潭本地商人也不甘示弱,成立商会,把祖师庙作为办公场所,称“中州会馆”。清宣统三年(1911年),唐县商务联合会商会设于中州会馆。民国三年(1914年)县商会从源潭镇迁入县城西关。

 山陕会馆
 商业的繁荣,促进了人口的猛增,唐县县衙在此设立了行政管理机构。清乾隆六年(1741年),唐县知县王运正和把总(县武官职务)王至道派兵五员在源潭镇设衙门建巡检司,设营驻巡,衙门设于现源潭镇政府院内,衙门口在源潭政府院内东南角。
 同治年间源潭设厘金局又叫“厘捐”或“厘金税”,相当于现在的税务局。同时还设有烟膏局,由于是官方所办,也叫官膏局,有官方专卖鸦片烟,相当于现在的烟草局。两局办公皆在源潭街南头,驰名的“郭家菜园”私地北边,担任两局局长的是同一人,名叫郭清一。他识文断字,很有魄力,声望很高,受人尊敬。他在郭氏兄弟中排行第八,人们尊称他为“郭八爷”。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源潭开办邮寄所,办理出售邮票,收寄平信、明信片、贺年片等普通邮政信函业务。民国九年(1920年)升为邮政三等局,邮局增设新闻纸类,印刷品、保险信函、挂号信函、货样、商务传单、航空信函等业务。而县城清末才开办邮寄所。

 清末,镇内建“三眼洞剧坊”,加上关帝庙戏楼、刘氏祠堂共有三处固定唱戏场所,常年有外地戏班子在三眼洞剧坊巡回演出。
风云年代
 民民国元年(1912年)2月,刘莪青响应湖北革命军北伐,回家乡策动农民起义。2月11日,仝笃嵩集1000余人攻县城,至黎明未破,带兵返回占领源潭,烧毁外委(清代武官名外委把总)衙门,逐攻克县城。
 民国14年(1925年)2月,在源潭山陕会馆院内建立青年团小组,南阳市第一个团组织在源潭诞生。齐庄朱迷瞪建立了一支保护自己的绿枪社。

 南阳市第一个团组织诞生地
 民国15年(1926年)7月,邹志民在源潭首次开办中山医院,赵桂芬(女)实行新法接生。
 民国17年(1928年),张国林在源潭开办县第一家手工卷烟厂。
 民国20年(1931年)12月,中共南阳中心县委决定,中共唐河县委机关设于源潭裕源酒馆。胡允敬为中共唐河县委代理书记。
 民国27年(1938年),经省委批准,建立中共源潭区委会,潘士琦任区委书记。7月,区委改建为中共唐河县委工作委员会,源潭中学校长李协民任书记。
 民国十五年(1926年)3月12日,为纪念“国父”孙中山先生逝世一周年,王化佛在源潭镇修建“中山堂”花园。

源潭中山堂石匾额
 民国十六年(1927年)“郭家菜园”郭振河与赵书坤(赵斋公)合办建造“育婴堂”,即现在的孤儿院,一直到解放前夕,“育婴堂”才停办。

唐县更名

 民国二年(1913年),北洋政府对全国126个重复的县名决定重新命名,根据当时内务部确定的“凡两县同名存其先置”的原则,决定对河南唐县更名。河南唐县与直隶省(今河北省保定市)唐县重名,北洋政府把河南唐县更名为“沘源县”。因河北唐县属原古唐国又是唐高祖李渊皇帝亲自命名,时代久远,而河南唐县较晚,因此保留了河北唐县原有的名字。河南唐县是经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章御笔签名而定,历经明、清两个朝代,两个唐县共存了五百多年,而河南的唐县就这样被废掉了。当时北洋政府把唐县改为沘源县,是以繁华的古镇源潭和它东临的沘水而定。北洋政府官员远在千里之远的北京,他们又怎知河南唐河的源潭呢?

 唐河文峰塔
这件事鲜为人知,这里不得不提起一个人,他就是刘莪青。刘莪青(1888--1955)名荣堂,字莪青。源潭贾营人,出生于耕读之家,有地90亩,兄弟5人排行第四。刘莪青聪慧过人,孜孜好学,穷经史,窥百家,17岁中秀才。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被县选送河南高等学堂,开始接受新式教育,宣统二年(1910年)转入优级师范。1911年10月10日,武汉起义爆发,刘莪青即赴开封参加革命党人发动起义。1912年8月,刘莪青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众议院议员。1913年北洋政府查找资料以沘水而命名时,他们看到了公告上被选为国会众议员议院刘莪青的简历,电传刘争求一下他的意见,刘建议把家乡的母亲河沘河和中原名镇源潭相结合,取“沘源”作为县名。通电后一拍即合,北洋政府随即拍板定案,于民国2年(1913年)12月,把唐县正式更名为“沘源县”。
 十年后,沘源县又为何改名为唐河县呢?这里也不得不提起一个人,他就是唐南上屯镇赵基屯李环瀛(1885—1955),说来也巧,刘莪青和李环瀛是同一个时代人,二人同于1955年去世。1913年唐县更改为沘源县时,李任河南省参议员,他对更改的县名认为多有不妥,名不副实,过于狭隘,当时也引起了唐县人的争议,人们一直认为,唐县同时为唐国,先后属唐州,宋、元为唐州。明、清降唐州为唐县,唐河是唐县母亲河,唐河古又称唐水。唐河支流众多,注入唐河的有沘河(毗河)、泌阳河、桐河、三家河、青水河,涧河、蓼阳河、礓石河。《大清一统志》载:因流经唐县后水流增大而得名,而沘河只是唐河的一个支流,况且沘水源头又不在唐县之内等。他曾与县内多名有识之士联名上书省政府,提出重改县名,但如石沉大海。之后,李环瀛升任北洋政府内务佥事,又多次向部长陈述,应以流经县境内的河流唐河定为县名。民国政府商议后,采纳了李的建议,于民国12年(1923年)3月15日批准,重改沘源县为“唐河县”。


张太夫人墓志铭

黎明曙光

 1947年11月20日,唐河县城解放,建立中共唐河县委,唐河县爱国民主政府,唐河县武装指挥部。1948年8月,唐河县全境解放,但是,唐河解放初期,国民党残余势力,特务分子和土匪恶霸,互相勾结,狼狈为奸,活动猖厥,进行反攻倒算,新生的人民政府时刻都在受到严重威胁。
 1948年5月,流亡在外的国民党唐河县人民政府最后一任县长魏香亭,率国民党绥靖十一师二团窜回唐河县,杀害崔凤山、周金光等区领导和区干部55人、乡村干部群众300余人,迫使县政府撤离县城,唐河县爱国民主政府分为唐南县(政府在祈仪),唐西县(政府在白秋)。12月28日,唐北县在源潭成立(后迁至城关)。李良田任中共唐河(北)县委书记,刘国璞任县长。1949年3月”三唐“合并,仍称“唐河县”。

 民国37年(1948年)1月22日,源潭成立桐柏区第一个工商事务所。
 2月26日,唐北县在源潭召开第一届农民代表大会,成立农民协会。刘国璞任主席。
 5月29日,刘伯承、邓小平首长在齐庄指挥宛东战役。
 唐北县在源潭支前司令部组织农民磨面,做军鞋等,并动员数千名青壮年组成担架队,支援宛东战役。
 民国38年(1949年)9月源潭中学复课,为全县复课之首。
 日月不淹,春秋代序。源潭这颗曾经辉煌了几百年的璀璨明珠,将永留在历史的记忆中。
部分内容根据源潭民间老人口述整理,本期主编:陈峰)


作者简介

党中伟,1961年生,河南省唐河县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英语专业。唐河县第十一届、十二届政协委员、唐河县历史文化研究会发起人、副会长。唐河县曲协理事、南阳红色文化促进会会员、《冯友兰网》荣誉顾问、河南省冯友兰研究会会员、中华党氏文化研究会会员、《党氏家族报》特约通讯员、豫南《三翁堂党氏族谱》主编、《河南党姓志》副主编、《南阳二簧传统剧目选》副主编、《红色源潭》编辑。自2013年以来撰写民间传说、民间故事、革命英烈、散文等50余篇。作者编撰了《马武传奇》《吴寿青传记》《张恒光传记》三部中篇人物传记。正在撰写著名地下党人王晓舟的长篇的红色文化专著《王晓舟传记》。

主   编 | 马营     副主编 | 陈峰     题   字 | 秋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