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老师读书札记之——《华威先生》

 新用户3134eDv6 2023-11-14 发布于陕西

      如果要我用一个词语来描述一下华威先生,那么就是:最忙而无用的人。

      《华威先生》是作家张天翼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于1938年发表在《文艺阵地》半月刊上。

      我第一次读到这个短篇小说的时候,是在大学课堂上。老师把这个小说作为近代小说的一个代表作品细致讲解了一下,并让我们下来好好找一下小说读一读。有同学猜测,这个小说可能是老师考试要考到的篇目吧,要不然老师怎么如此郑重的强调呢。

      有幸的是,我看到了这个小说,但是读完之后脑子里就俩字儿:“无聊!”这里的无聊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华威先生这个人实在无聊,第二个是这小说咋有点无聊。不过,现在看来,这第二个无聊完全是因为我自己太幼稚,完全没有读懂小说深刻的含义。我后来搁几年就要读一读《华威先生》,是因为生活和人生的阅历提醒我,华威先生这样的人,不只在抗战时期有,在现在的社会里也有,而且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吃香。快一百年过去了,这篇小说的社会意义居然随着时代的发展愈加见其深刻的社会意义了。——这,正是催促我写写关于读《华威先生》的一点儿感想了。

      《华威先生》这篇小说的写作手法里,最明显最突出的就是讽刺手法的运用。我喜欢读讽刺小说,而且时不时地也用一下子。我感觉用讽刺手法写东西的时候,心里真是一股酸爽的味道。办公室的同事有时候开玩笑,说我让(陕西关中方言,读rang,读二声,意思是用语言糟蹋人)人的时候语言就是拿铁齿耙耙镂人呢,血淋淋的。比如,他们说我写一个学拉二胡的人那个声音的难听,“就像在水泥路面上拉一把铁锨。”他们说我糟蹋一个人唱歌声音难听,“就像河滩里头的砸石子机子在砸石子儿。”没办法,有些话就是被思维赶出来的,就跟俗话说的“话赶话”一样。不过,有一个很美妙的感受你可能体会不到,就是用讽刺手法写东西的时候,你自己心里头真的太爽快了。我猜想,莫泊桑、欧·亨利和马克·吐温他们写小说的时候,心里一定喜滋滋地乐呢。

      好吧,我们回到《华威先生》的内容上来吧。

​      华威先生是国民党在文化界的卑鄙、腐朽、专横、虚伪的反动人物,他担任着难民救济会、通俗文艺研究会、全省文化界抗敌总会等十来个委员的空空头衔。他整天夹着包包,出入于一个接一个的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会议。他会务缠身,但他去参加开会,总是迟到、早退。在开会时,他借口还要去参加另外的会,随时打断主席的报告,自已站起来就讲话,他的话都是:内容贫乏、重复罗嗦,叫人厌烦的空洞说教,无非是几句刻板的官话套话,然后赶快抽身走人,奔向下一个会场。下一个会场还是跟上一个会场一样的重复。他不会扑下身子扎实做具体的抗日工作,却整天忙于酒肉应酬,拉拢关系,进行着卑鄙无耻的反动活动。
      有一次,得知有两个组织没有通知他举办了会议,他大发雷霆,直到人家邀请他做了个挂名委员,这才罢休。他的所谓抗日,其实就是个华丽的幌子,真正抗日的人民跨过他,象跨过绊脚石一样,继续去做抗日工作。

      小说通过夸张人物言行来嘲笑和批判社会上的丑恶现象。小说的幽默和严肃并存,展现了作者卓越的艺术掌控才能。

      这个小说在越来越强调宣传,越来越打造亮点打造网红的时代,其深刻意义越来越重要了。那么多人,想“红”,可以说是无不穷尽其所能。这在个人而言,伤害性还不太大。但是,对于那些有点身份的人,却不一样了。

      现在的一些领导干部,一些所谓的专家,所谓的文化大咖艺术大咖,没见他们有什么拿得出手的货真价实的东西,倒是在这样那样的社会活动中频频上镜。我一个朋友跟我说,他们那里的怪事儿多的很,书协副主席,没见过他的书法作品;作协副主席,没见过他的文章;音乐协会主席,没见他写过歌词没见他谱过曲。他说他们那里的像民间组织这样的副主席头衔,主要是看人呢。好像,当上个副主席,就啥都懂了:也懂字,也懂诗词文章,还懂音乐。用体育行话来说,就是“十项全能”。

      我忽然又想到了华威先生这个人物形象。可不是的么?自从央视推出了“星光大道”,推出了“百家讲坛”,推出了“我要上春晚”,推出了“诵读者”,推出了“中华诗词大会”,我感觉满大街都是忙忙碌碌来去匆匆的“华威先生”。——我说的是那些评委们。

(作者简介:陈启,“南山白丁”,陕西西安人,写作爱好者。2008年歌曲《因为有你,因为有我》(词,曲)发表于《中国音乐报》。散文《吃麦饭》入编2019年中考冲刺卷陕西专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