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师研修&紫云湖学苑 || 新旧莫辩兮以生为本,且承且创兮学在中央——全国中心城市名师教学观摩活动学习心得

 陈昱行思录 2023-11-14 发布于安徽

序言

回程车上,我问自己:参与本次名师工作室联盟之盛会,意义何在?略想了想,大体可概括成四个关键词:见识,思辨,联谊,发展。

一、见识·各美其美

本次盛会,云集了全国小学语数英等学科名师工作室及各中心城市名校教师;邀请了各学科颇有建树和影响力的专家莅临指导,比如小语的吴忠豪,小数的朱乐平、徐斌,小英的沈峰等;开幕活动后分成三个专场同时进行课堂教学展示及研讨活动;11月10日晚间还组织开展了七个小组同时进行的单元整体教学说课比赛,来自全国各地的约80位青年教师参与了角逐。


(备注:有两位忘拍照了,可惜……)

十分有幸,本人带领团队深度参与了本次盛会,全程参与了小数专场的研讨活动,受邀上了一节数学画课,作为评委组长听取了小组8位年轻数学老师的说课……

抛开名师课堂不说,但就说课情况看,足见“各美其美”之“美”——

其一,美在锐意进取。本组几位参赛老师,分别来自苏州、北京、成都、亳州、淮安等市的名师工作室或学校,个个准备充分,精神抖擞,他们精心制作了说课课件,全部能够脱稿流利表达、声情并茂、设计精巧,还全程观摩其他选手的表现。透过一张张年轻的脸庞、一张张制作精美的灯片,我可以想见为此次比赛他们个人和团队背后的付出,忍不住拍下老师们努力的样子,真美!

其二,美在结构思维。有一种美叫“结构美”,可以发生在我们的教学中;不是所有的教学都具备“结构美”,除非有结构思维、有单元整体视角、有学教评一致性观念,或者有学科大观念。本次比赛明确要求“单元整体教学说课”,选手们也都高度关注课程内容的结构化、任务设计的结构化、教学实施的结构化,有的根据学情重整单元教学脉络,有的设计精巧的情境串,有的关注和体现学生学、教师教、学习评价等在目标上的一致性……有结构的说课,不再是一个个环节散沙乱麻的拼凑,而是教学的网状树状呈现,条分理析,提纲挈领,多方通达,极具组织逻辑和结构美。

其三,美在根深叶茂。这里讲两层意思,一是单元思维之根生出课时教学之叶,一是团队厚积之根长出个人薄发之叶。单元整体教学说课,应有之义当然需要整体视角的教材分析、目标确定与具体化;但只有这些“大”处着眼还不够,更需要落实在课时、学习任务上的“小”处着手,否则就显得空洞浮躁,这是目前(大)单元教学需要警惕的地方。参赛选手的精彩表现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尤其这种单元整体教学说课,没有较长时间较扎实的团队实践打底,是很难脱颖而出的;或者说每一位优秀说课教师的背后都站着一个团队,是这个团队将实践成果投注在选手身上,让优秀的团队代表去发光——根深叶茂之光,美得有内涵。

二、思辨·新陈代谢

我们处在新中国基础教育第八轮课改的第三次课标修订落实之期,需要好好思考:“新课标”理念“新”在何处?作为名师团队,我们肩负着怎样的使命?

本次活动数学专场一共展示了11节课,大多数课堂虽然也有小组活动、集体讨论、动手操作之类活动,但是基本上还是以师班互动在推进教学,老师们普遍没有充分放手,表现之一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说得多,内容很满,设计很巧,一环扣一环,仿佛只要哪一个环节稍有差池就“活不下去”了;“教”得很好,至于以学定教、改变教与学的样态与方式等,这方面的探索不多,至少展示的很少。

(注意,我强调的并非课堂形式)

让我眼前一亮的一节课是成都郑大明老师的《优化·沏茶》。郑老师年龄可能最长,但是却敢于在课堂上放手,大问题、大环节下去,学生操作探索后展示交流,遇到学习难点,教师果断出手,该教的时候教,一点不含糊。这也是我们追求的课堂,有新课程之“新意”,诸如核心素养、学教评一致性等可以在这样的学习中落实。

新旧之别在哪里?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改变,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不是教师的牵引或变相牵引,也不是教师的炫技,甚至不是师生配合,而是学生学习的进入、沉浸,思维的困惑与进阶,问题的自然生发与自主探究,自主思考探索基础上的交流,其中当然有倾听、合作、交往……

公开教学,我们常常会有诸多担心,比如怕借班上课放手后学生出不来,所以我更要向郑老师致敬——探索和展示生本学堂应该成为名师团队自觉追求。

三、联谊·美美与共

活动现场,见到了熟识的良师益友:朱乐平导师一贯的严谨明快风格再次让我印象深刻,也引发我的深度思考:学习问题设计的意义是什么?一道好题的价值何在?旺盛的教研力从哪里来?徐斌特级的课堂仍然厚实扎实朴实,很敬佩徐特这么多年坚持做一名“完整的”小数教师;陈六一老师评课是真有底蕴,便想起那句话:“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都藏在你的气质里”,做老师真要像他一样读书学习,再加一条“每年听300节名师课,至少发3篇文章”(天哪,300吗?瑟瑟发抖ing);罗永军特级永远是彬彬有礼的技术咖的样子,至今我还记得有一次暑期一课教学研究会,关于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他追问加反问我的话,令我看见自身不足,谢谢罗特!谢谢所有的良师益友!


(每节课都值得我学习,有的忘拍照片了……)

这次也终于见到了一些一直在网上交流的老师,比如利辛的康鑫校长,实在抱歉,我一直以为是位美女,原来是位北方纯爷们,本次带着十几名学校老师浩浩荡荡而来——重视教师专业发展的校长是好校长。还有江西的欧阳成老师,一如微信里一样很热情……

本次活动,有幸结识新老师:成都郑大明老师,苏州翟运胜老师,绍兴范立军老师,山东祝春凤老师,《小学教学设计》杂志社王永强老师……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尤其是带名师工作室的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追求,郑大明名师工作室做了二十多年的“三课四学”智能学习研究,难怪如此厉害,真是“一室在手,应有尽有”,向郑老师学习,向所有老师学习!希望多交流多联动,各位的“各美其美”,成就了我们的“美美与共”。

四、发展·推陈出新

今日之聚会,促未来之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借着此次外出学习之东风,学校老师们还在酒店就开笔撰写心得体会,陆续在学校公号“紫云湖学苑”专栏登出。在酒店的“房间串访式研讨”中,老师们一致认为“还是应该出来见识名师课堂”,可以“打开思路,获得灵感”,找到“改进我的教学的路径”……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些年轻的老师已经认识到“教学研究的重要性”,并且他们也越来越清晰的看见自身的价值:“虽然我们没有多少经验,但是我们学起来快啊!”“我们愿意学习,愿意做新的尝试!”“我想加入课题组做研究,可以吗?”……我觉得这些是世界上最美的话语。


(跟年轻人在一起的感觉真好!囿于各种任务,交流还有空间……)

那么,作为一个新建校、新立校、新盟校,我们的建设方向在哪里?又,作为一个连续做了快十年的、从县级做到市级、从第一任期做到第二任期的工作室,我们的新路途在何方?

要回答这两个问题,需要有整体思维,不妨把两个问题结合起来思考,其实是一个问题。学校发展离不开——五育融合,学科教研归途是——学科育人,“数学画”教学的下一程是——“数学画+”的综合实践、项目化、主题式学习探索。这么一梳理,是不是就清晰敞亮多了?还需要我剧透吗?

晚间的校园总是格外安静……


不论怎么样,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新时代带着我们一路飞奔,推陈出新是必然。让我们在传统的富饶土壤里汲取充分的营养,让我们从四面八方获取雨露阳光,让我们像孩子像新生命一样向上、向上,生长、生长!


陈昱写于2023年11月14日晚间办公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