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镇江老浴室往事

 镇江风情 2023-11-15 发布于江苏

天气一降温,浴室的生意就好了。

镇江地处南北交通要道,过去商业、交通、运输都非常发达,浴室行业几乎遍及大街小巷。

今天漫谈镇江老浴室的一些琐事:

01

过去每个行业,都要拜“尊神”,镇江浴室业的尊神是“长寿星”。

这是因为镇江浴室业过去参加了“都天会”——镇江各行业的神会,供奉的神仙。

镇江的浴室业有公会组织(相当于现在的行业协会),名称叫“浴业公所”,成立于1913年,地点在小孟湖,当时公所经理叫卢锦堂。

1924年,业公所”迁到清真寺街南,称“德润堂”。

02

2014年9月左右,清真寺街南拆迁,发现了一块汉白玉石碑,碑的上部分从自右至左刻有“浴业公所”四个字。

碑下部分刻有“德润堂界”四个字。

1924年,浴业公所从小孟湖准备搬过来时,清真寺街的杨氏回族对浴业公所搬到这里很有想法,因伊斯兰教教义规定“羞体不能外露”,当时双方还派人到清真寺询问阿訇。

阿訇仔细询问了原委,得知搬来的只是浴业公所的办公机构,认为是可以的。

为了怕今后闹矛盾,双方沟通好之后,设立了界碑,从此和睦相处,彼此尊重。

03

旧时,镇江浴室的营业场所叫“堂口”,浴室招牌叫“堂名”,浴室的服务员叫“走堂”。

但老百姓称浴室叫“澡堂”,到浴室洗澡镇江话叫“下澡堂”。

“堂名”雅俗不一,后面以“池”、“泉”二字为多。

用“池”字的有大兴池、双凤池、玉仙池、跃龙池、江汉池、万安池、潮岸池、天然池、三新池、华兴池、新胜池;

用“泉”字的有又新泉(后来的南门浴室)、五福泉、第一泉(后来的健康浴室)、第二泉、四海泉、玉庆泉、山海泉、胜江泉、福安泉、近江泉、东海泉、中泉等。

上河边原老盐栈有家浴室叫“小沧浪”,江边西段过去有大观园、扬子江浴室。

04

早期的澡堂只有男浴室,女人是不能进浴室的。

1938年,大兴池增设女子浴室,这也是镇江最早的女子浴室。

开设之时,引起清末遗老们的指责,说是“有伤风化”。但市民解决卫生的问题比风化更要实际,想想上万号人都在等着澡堂开锅,澡堂只能竖起高高的烟囱,不断加柴烧火。

05

浴室不仅是卫生场所,也是社交场所。

浴室头等雅座包厢摆设考究,有硬木桌椅、茶几、橱柜、浴床及化妆用品,浴巾、茶具也都上档次,如同宾馆客房。社会名流、商贾在此既可洗浴休闲,又可会客、洽谈生意、吃饭、打麻将。

普座主要招待镇江的黄包车夫、码头搬运夫、船夫、挑柴夫等劳力者,这些人是浴室常客,几乎天天一把澡。

06

浴室里的绝活,是搓背、修脚这两大服务。

搓背,在镇江又叫擦背,分干擦、潮擦两种。

干擦,先将毛巾整干,将手掌裹起,且手平巾平,用力均匀得当,既把浴客身体各部位擦到,除去污垢,又要使浴客舒服,起到舒筋活血作用。

潮擦,即用丝瓜络刮上肥皂,周身搓洗一遍。

擦完背,敲个背、推个拿,就更享受了。

修完脚后,浴客再下浴池洗一次,俗称“二把”,是不计费的。

07

现在镇江的老浴室已经没落,大多数都是现代式的休闲中心。

要享受旧式的老浴室文化,要到扬州去才行。

上次去了一趟扬州,惊叹了扬州人对传统文化的执著,不管是什么行当,非把它搞成非遗不可。

以前我也想不到,搓背能成为非遗,后来朋友介绍,大开了眼界:

只见一个个外地人从这间非遗搓背馆走出来,脸上都写着惬意的慵懒。

价格也让我大开了眼界:

镇江所有非遗项目里面,好像没有和洗澡相关的项目。

不过后来想想,也释怀了,听说镇江老浴室里面的修脚师傅大多来自扬州和江都,可能镇江也不出这类人才技术。

在扬州,竟然书店里还有《扬州搓背工艺技术》,书中把搓背研究得非常透彻。

可能真的要到扬州,才能找回幼时澡堂的感觉了。

回想起幼时浴室里洗澡的经历,那噼噼啪啪的敲背声,小贩们低沉的叫卖声,服务员大声的传呼声,热毛巾来回的传抛声,那一泓清清热热的池水,是一段段永远抹不去的记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