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岑参七律《暮春虢州东亭送李司马归扶风别庐》读记

 小河西 2023-11-15 发布于广东

岑参七律《暮春虢州东亭送李司马归扶风别庐》读记

(小河西)

暮春虢州东亭送李司马归扶风别庐

柳亸莺娇花复殷,红亭绿酒送君还。

到来函谷愁中月,归去磻溪梦里山。

帘前春色应须惜,世上浮名好是闲。

西望乡关肠欲断,对君衫袖泪痕斑。

这首诗作于上元二年(761)暮春,时岑参为虢州长史。司马:州郡佐官。【《唐六典》卷30上州:“长史一人,从五品上;司马一人,从五品下。”】李司马:名不详。扶风:扶风郡。【《元和郡县图志》卷2:“凤翔府,岐州。扶风四辅。…大业三年罢州,为扶风郡。武德元年复为岐州。至德元年改为凤翔郡,乾元元年改为凤翔府。”“扶风县,次畿。西至府一百里。”】

亸(duǒ):《广韵》:“亸,垂下貌。”《应诏嘲司花女》(唐-虞世南):“学画鸦黄半未成,垂肩亸袖太憨生。”《醉为马坠诸公携酒相看》(杜甫):“江村野堂争入眼,垂鞭亸鞚凌紫陌。”《和乐天鹦鹉》(唐-刘禹锡):“敛毛睡足难销日,亸翅愁时愿见风。”

绿酒:碧酒。《洞冥记》卷2:“(汉武帝)起神明台,…酌瑶琨碧酒。”《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东晋-陶潜):“清歌散新声,绿酒开芳颜。”

函谷:自崤山以西至潼关为函谷道。《元和郡县图志》卷6陕州灵宝县:“函谷故城,在县南十里。秦函谷关城,汉弘农县也。《西征记》曰:函谷关城,路在谷中,深险如函,故以为名。其中劣通,东西十五里,绝岸壁立,崖上柏林荫谷中,殆不见日,关去长安四百里。日入则闭,鸡鸣则开,秦法也。东自崤山,西至潼津,通名函谷,号曰天险,所谓'秦得百二’也。”崤山在河南府永宁县。《元和郡县图志》卷5河南府:“永宁县,畿。东至府二百里。…二崤山,又名嵚崟山,在县北二十八里。…自东崤至西崤三十五里。东崤长坂数里,峻阜绝涧,车不得方轨。西崤全是石坂十二里,险绝不异东崤。”

磻溪:在唐凤翔府宝鸡县渭河南。《水经注》卷17渭水:“渭水之右,磻溪水注之。水出南山兹谷,乘高激流,注于溪中。溪中有泉,谓之兹泉,泉水潭积,自成渊渚,即《吕氏春秋》所谓太公钓兹泉也。今人谓之丸谷。石壁深高,幽隍邃密,林障秀阻,人迹罕交。东南隅有石室,盖太公所居也。水次平石钓处,即太公垂钓之所也。其投竿跽饵,两膝遗迹犹存,是有磻溪之称也。”

闲:空,虚。《题子侄书院双松》(唐-曹唐):“莫教取次成闲梦,使汝悠悠十八年。”《南浦岁暮对酒送王十五归京》(唐-白居易):“相看渐老无过醉,聚散穷通总是闲。”

诗意串述:这首诗首联写暮春东亭送别。柳条下垂黄莺娇鸣春花殷红的又一个暮春,在红色亭子中以碧绿的美酒送君还乡。(复”:再次。或去年暮春曾在此迎君。次联写李司马到来复去。到来函谷常望月,望月思乡故言愁。归去磻溪山水间,故乡磻溪常入梦。三联议论。帘前的春色应珍惜,世上的浮名的确是虚空。末联写思乡。西望相关,愁肠欲断,面对李司马,俺不禁泪湿衣衫。(李司马归乡,岑参在虢州不得志,也有归乡想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