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荒唐至极,曹雪芹会为自己的儿媳妇而死不瞑目吗?

 真情感恩要真武 2023-11-15 发布于广东

“My半部红楼”的文章均为原创,基于史料,探秘红楼故事背后的真人真事。

诗曰:

半部红楼用情深,雪芹脂砚掩面人。

元妃省亲真事隐,眼泪还债假语存!

敦诚的《挽曹雪芹》一诗中,不仅简写了曹雪芹的一生经历,还写了其死后孤儿寡母的情况,这就是诗中的第三四句“孤儿渺漠魂应逐,新妇飘零目岂瞑”所写,意思是,曹雪芹死后,其儿子在空旷的野外坟前哭得魂儿都快没了,其几年前续娶的新妇从此将无依无靠,漂泊不定,他在地下怎么会瞑目呢!

在这两句诗的中间还有一则原诗小注:前数月,伊子殇,因感伤成疾。对诗中所说“孤儿”的死,做出了强烈的反应,表达了诗作者与曹雪芹深厚的情谊,也给后世的红学家除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

《红楼梦》:荒唐至极,曹雪芹会为自己的儿媳妇而死不瞑目吗?

曹雪芹

不同的红学专家对此两句诗的解读可以说是五花八门,读后让人觉得牵强附会之感颇盛,不知误导了多少人!特别是红学老前辈周老先生,对“新妇”“孤儿”这两个词的解释成为后来红学专家引据的经典说法。

他说,“新妇”一词通常是指新婚不久的“新娘子”,但在古书中又多用于妇人的自称,且不论婚嫁时间之长短,对人均自称“新妇”,相当于后世俗文中常用的“妾身”一词。又说,古时“新妇”一词又用以称呼“子媳”“侄媳”一辈。按周老的解释,诗中的“新妇”一词就是指雪芹的儿媳妇。

但是,敷衍过这个问题,新的问题又来了:按照以上解释,曹雪芹死后,他这个儿媳妇将失去依靠,生活不安定,这让他死不瞑目!为此,我不禁大笑,世上会有这样的翁媳关系吗?曹雪芹自己在晚年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他的儿媳妇还要依靠他来生活吗?那他儿子干么去了呢?

《红楼梦》:荒唐至极,曹雪芹会为自己的儿媳妇而死不瞑目吗?

贾宝玉和林黛玉

对“孤儿”一词的解释也很牵强,经不住推敲。他们说,“孤儿”一词暗示曹雪芹是一个在年轻时就“死去”了的人,所以他留下的这个儿子才被敦诚在诗中称作“孤儿”。按照我在前面的分析,曹雪芹的确是一个在年轻时就“死去”了的人,但其儿子此时被称为“孤儿”却让我憋不住地笑!

那么问题又来了,按照他们对这个“孤儿”的解释,那他到曹雪芹最后死时已经是五十岁左右的人了,怎么还会在诗的小注中说他“”,即未成年而死呢?

为此,他们又解释说,“殇”字还有另一种解释,可以理解为“横死、非正常死亡”“死在外面的人”“为国家而死亡、死在了为朝廷当差期间”等意思。呵呵!总能找到牵强附会的理由!

如此解释,引发出来的问题一个接一个,根本解释不明白,也解释不完,而且越听越糊涂。正应了某圈内的一句话“一旦你撒了一句谎,就要用一百个谎言来圆前面的这个谎!”其实,这一切问题都源于周老对“新妇”和“孤儿”的解释上,以及后来者照搬照抄红学先辈的观点上!

《红楼梦》:荒唐至极,曹雪芹会为自己的儿媳妇而死不瞑目吗?

对于敦诚诗中所说的“新妇”和“孤儿”,我是这样理解的:这“新妇”是曹雪芹几年前续娶的妻子,这“孤儿”是他与新妇所生的儿子,才几岁大!在曹雪芹去世后不久,这“孤儿”就夭折了。如果不这样理解,不论怎么解释都是说不通的,不论你是什么级别的红学专家!

有资料显示,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秋天,曹雪芹曾回到江南,可能是“赴尹继善招,入两江总督幕,重至江宁”,次年秋天返回,历时一年多。这有陆厚信《绘雪芹小照题记》为证:“雪芹先生洪才河泻,逸藻云翔,尹公望山(尹继善)时督两江,以通家之谊罗致幕府,案牍之暇,诗酒赓和,铿锵隽永。余私忱钦慕,爰作小照,绘其风流儒稚之致,以志雪鸿之迹云尔。

在回南期间,曹雪芹续娶新妻“许芳卿”,此后生子。至曹雪芹去世时,此子也就三四岁的样子。与诗和小注中的“孤儿”“伊子殇”等说法相吻合。但令人痛心的是,此子在曹雪芹去世后不久就夭折了。正因为这样,敦诚才把“雪芹去世”和“伊子殇”这两件事情写在了同一首诗里。

儿那些红学前辈们对这则小注的解读也是漏洞百出:说曹雪芹的儿子先死在了父亲雪芹之前,曹雪芹因“感伤成疾”而去世!此时,我就问你:一个死时父亲还在的人,怎么可以用'孤儿'来称谓呢?

其实,这则小注应该这样断句:(此)前数月,伊子殇,(余)因感伤成疾。翻译过来就是:在写作此诗前数月,曹雪芹撇下的那个小儿子夭折了。敦诚自己因感叹悲伤曹雪芹一家的凄惨遭遇,而得了一场病

还是那句话,研读《红楼梦》,不可迷信专家的说法,更不可人云亦云地去附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