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3月16日,陕北高原,春寒料峭。几天来,毛泽东一直在思考彭德怀的来电。 1940年2月以来,华北八路军的反摩擦斗争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但彭德怀鉴于顽军的节节进逼,希望以防御姿态再消灭其一两个军。 华北的抗战基础,经过中国共产党几年努力,此时已经初步奠定。中共中央开始毫不客气地向蒋介石提出委任朱德为鲁察冀热四省战区司令长官兼河北省主席,委任彭德怀为第2战区副司令长官的要求,并明确主张下一步要'将整个华北直至皖南江南打成一片,化为民主的抗日根据地,置于共产党进步势力管理之下',八路军、新四军在50万人的基础上要扩军30万人,争取尽快达到一百万人。 此时的华北,不宜再战,斗争重心应移至淮河流域。因李品仙现正派部队向彭雪枫、刘少奇两区压迫,蒋介石已开始注意该地,企图切断八路军与新四军的联系。新四军将来的出路实际在中原,此时不争,将来就更困难了。 经反复斟酌后,毛泽东把自己的想法电告彭德怀,并'提议调344旅至陇海、淮河之间,协助彭雪枫创立根据地,并策应胡服(即刘少奇。﹣引者注),将来再调一部深入苏北,使八路军、新四军打成一片。这种行动,也即是把一个新问题摆在东边,使蒋、卫 (指卫立煌) 注意力不得不转向东边,减轻其对华北的注意,华北方能确实巩固'。【《新四军.文献》(1),第675页。】 第344旅,属于黄克诚领导的八路军第2纵队,前身是红军第15军团,曾参加过直罗镇、山城堡等著名战斗。抗日战争开始后,它被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第344旅,参加了平型关大战,并于1940年2月扩编为八路军第2纵队。 毛泽东的决策,正合黄克诚的心意。 此时活跃在冀鲁豫地区的第2纵队,已发展到二万多人,这里没有更大的回旋余地。根据中共中央'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精神,黄克诚已向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总部建议把2纵分为两摊子:他自己带领一摊子在冀鲁豫坚持斗争,由杨得志带领一部分越过陇海路,向华中发展。 没有想到中共中央的计划要大得多,中共中央回电不仅要求2纵的主力第344旅等共12000人尽快南下华中,而且点名由黄克诚亲自率领。 刘少奇后来谈道:'由于敌人的进攻,国民党最初对敌后的形势估计得过分严重,他们惊惶失措,退却逃跑。那时敌后是空虚的。到了这时候,国民党逐渐了解了敌后的具体情形,又看到我们在华北敌后的大发展,它对于敌后的观念有了改变,觉得敌后还是可以经营的。国民党最初是不愿到敌后去的,而指令我们到敌后去抗战,他们自己站在后方。然而在此时,他们就大胆、积极地向敌后伸展,恢复他们在敌后的统治,并严格限制与排挤我们。……而我们在敌后则很孤立。形势对我们是非常危险的。'【《刘少奇选集》(上卷),第276-277页。】 这时,李品仙、韩德勤部队正在向皖东、淮北新四军进攻,企图将张云逸、彭雪枫部完全消灭。3月19日,刘少奇请求中共中央派华北八路军至少3个团南下华中。 国民党顽固派进攻在前,八路军就可以光明正大地南下增援,师出有理。3月21日,毛泽东指示朱德、彭德怀、杨尚昆等人:'安徽主席李品仙奉某方令,实行全部反动政策,坚决进攻皖东、淮北新四军,欲将我张云逸、彭雪枫等部完全消灭,切断我新四军、八路军联系,并使我江南新四军处于无退路境地。在此情况下,我八路军有坚决迅速援助新四军,打破李品仙的反动进攻,创立皖东、淮北、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巩固新四军与八路军联系之紧急任务。'【《新四军.文献》(1),第676页。】 5月5日,毛泽东、王稼祥在给黄克诚的电报中,把调八路军第2纵队精兵强将南下的缘故作了更为详细的说明: 蒋介石亦有停止军事冲突与我谈判条件,欲把我八路军、新四军统统纳入黄河以北,划定黄河以北为我两军防区之企图。但第一,华北敌占领区日益扩大我之斗争日益艰苦,不入华中不能生存。第二,在可能全国性的突变时,我军绝不能限死黄河以北不入中原,故华中是我最重要的生命线。第三,此次蒋令韩德勤、李品仙、李宗仁、卫立煌及所有鄂、豫、皖、苏各军向我新四军进攻,衅自彼开,故我仍应乘此机,派必要军力南下,黄(克诚)率三四四旅在现地休整,并与胡服、雪枫取得电台联络后,应遵朱(德)、彭(德怀)令开入淮河北岸。胡服已先至该地等候。该旅到达后,即听胡意见布置兵力,部署工作。彭(明治)吴(法宪)支队亦听胡服。(黄)克诚意见向苏北出动,从徐州附近逐步南进,先占盐城、宝应以北各县。三四四旅与彭吴支队南下,口号仍是救护新四军,配合友军抗日。……唯整个苏北、皖东、淮北为我必争之地。凡扬子江以北,淮南路以东,淮河以北,开封以东,陇海路以南,大海以西,统须在一年以内造成民主的抗日根据地。责成三四四旅、彭吴支队、雪枫支队、罗(炳辉)戴(季英)支队、陈毅之叶飞部,配合地方党委负其全责。凡军事行动统归二纵及胡服同志指挥之。一切具体部署、政治口号、政权建设、发展计划及统一战线方针,统由胡服同志负责,会商(黄)克诚、雪枫考虑决定,报告朱、彭及中央军委。【《新四军.文献》(1),第683、684页。】 1940年5月20日,八路军总部令第344旅即日南进,至永城、涡阳、毫县地区与彭雪枫部会合。 受命后,黄克诚率部分两个梯队出发。 第1梯队3个团在第344旅旅长刘震、政治委员康志强率领下,从鲁西南定陶出发,于6月9日突破日军铁路封锁线,一路上多次击退日伪军的进攻,于6月20日抵达安徽省涡阳县新兴集,与新四军第6支队会合。 黄克诚、韩振纪率第2梯队两个团及教导营,于6月初从河南濮阳出发南下,越陇海路于6月27日到达新四军第6支队驻地,与彭雪枫部胜利会师。 会师前,新四军彭雪枫部刚进行了一场血战,这也是发生在涡北一带一次较大的战斗。 那是在5月1日和4日,彭雪枫先后出席豫皖苏边区军民与支队直属队隆重纪念'五一'、'五四'大会,分别发表了《以无产阶级战士的英雄气概为革命而斗争到底》、《发扬'五四'精神,坚持团结进步》的演说,对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广泛动员人民群众积极抗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这时,豫皖苏边区根据地得到巩固和扩大,至1940年5月,第6支队已发展到一万九千多人枪,新建涡阳、蒙城等县政权,边区根据地的形势越来越好。因此,边区党委和支队决定于6月1日在新兴集隆重举行'五卅'运动15周年纪念大会,进一步把一系列活动向高潮。 但这一消息不幸被日寇所侦知。日军连夜派遣近两千兵力,分进合击,从四个方向杀向新兴集,企图一举歼灭第6支队主力。而第6支队却浑然不觉,仍然沉浸在第二天纪念活动的忙碌准备中。 上午7时,参加大会的各部队、随营学校、支队和边区党政各机关,以及地方群众团体等单位陆续进入会场。 7时30分,彭雪枫在张震的陪同下检阅了英姿飒飒的队伍。8时,政治部主任萧望东宣布纪念表彰大会开始,请支队司令员彭雪枫讲话。 突然,在南面庄上留守的炊事员报告:日本鬼子乘坐汽车向会场方向开来。 参加会议的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会场有些骚动。彭雪枫一看炊事员满身脏乎乎的样子,急中生智宣布前来报告的人是汉奸捣乱会场,命令把炊事员关起来,先稳定了军心。 又过了十几分钟,指导员叶英驰马急报,说敌人汽车已到第1总队8连驻地。紧接着,听到'通'的一声巨响,日军的炮弹打到了会场附近,人们立刻慌乱了。面对这突然情况,彭雪枫司令员非常镇静,当即进行了简短的动员。他说:'同志们!今天是战斗的日子,我们要战斗了!日本鬼子从哪里来,我们就把它打回到哪里去!' 说完,彭雪枫带着张震参谋长、萧望东主任和岳夏秘书长等支队领导都到了会场东南角,立即召集各团领导作了战斗部署,命令各战斗部队迅速进入新兴集以南一线阵地,抢占有利地形,迎击来犯之敌。 '1总队担任集西南至大王庄一线防御;特务团1营火力较强,担任集南门外正面阻击,一定要顶住敌人攻击;程志远、蔡水率领特务团余下部队防守东南一线,并根据情况穿插敌后侧击敌人;其他各部队撤出新兴集,分别迎击各路敌人;抗大四分校、支队直属机关、地方机关、群众团体等非战斗人员,立即向何老家方向转移。'彭雪枫与张震略为商量,立即定下战斗部署。 参加大会的第1总队、第2总队、第3总队,1、2、3团和特务团等战斗部队迅速展开后,在新兴集附近的岭子沟、左河庄、大王庄、集南门外等线同敌人展开激战。 由于新兴集周围的'抗日沟'挖得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群众很快脱离了险区,疏散到安全地带。 在孙楼、刘楼方向,敌人的炮火极其猛烈。放眼望去,远远地就可以看见敌人的汽车在那里蠕动,一群群日本鬼子在炮火的掩护下,沿着路沟向集南新四军阵地运动。敌人依托汽车作掩护,打得抢占左河庄桥口的新四军部队抬不起头来。 在这紧急时刻,第1总队3营郑营长带领战士爬过路沟,伏在坟头上向敌人射击,打得敌人哇哇乱叫。敌人受阻后向坟头发起进攻,3营陈迎荣政委带领战士同攻上来的敌人展开了肉搏战,杀得敌人尸横遍地,打退了敌人的凶猛进攻。 担任新兴集右翼战斗任务的特务团4、5两连,在程团长、蔡政委的指挥下,击退敌人多次进攻。战斗中,蔡政委带领5连南抵朱庄、左楼一线侧击敌人。程团长率领4连一部从孙楼、刘楼直捣敌人背后。5连指导员段服带着一个班猛攻到距敌汽车二十多米的地方,用手榴弹炸倒了正在用望远镜观察的日军指挥官。敌军腹背遭到包围,在炮火掩护下,掉头向孙楼发动攻击。5连指导员段服不幸中弹牺牲。敌人又抽调进攻陶梁庄和新兴集南门的兵力,对孙楼实施包围。为避免过多伤亡,4、5连即向左楼方向撤退。撤退中,4连指导员秦子民英勇献身。 新兴集南门外一线,1营在营长罗杰的指挥下,连续打退敌人五次冲锋,顶住了敌人的凶狠猛攻,使敌未能前进一步。大约十点钟的时候,彭雪枫来到1营阵地了解战斗情况,并给1营带来一挺木制支架的九二式重机枪。要1营守住阵地前面的'抗日沟'。 彭雪枫走后不久,张震参谋长又带着参谋人员来到南门外,察看并指挥正面战斗。 中午以后,敌人加强了正面的攻势,战斗更加激烈起来。 在正面担任阻击任务的特务团1营,坚决同敌人死打硬拼。但由于部队为了应付大会检阅,追求形式上的统一,部队相互间调换枪支而不换子弹,这时许多战士拿着枪却不能射击,大大影响了新四军的战斗力,战场形势渐渐发生了有利于敌而不利于新四军的变化。 下午5时左右,新四军参战部队先后撤出了阵地,日寇随后攻占了新兴集。敌人进集后,杀害了藏在会场和集内的二十多名群众,抢掠了群众财物,放火烧了'精忠堂'和一些民房。新兴集顿时浓烟滚滚,变成一片火海。趁敌进行烧杀抢掠之际,彭雪枫抓住战机,迅速组织部队向敌发起反击。在新四军沉重打击下,敌人丢下一些尸体,慌忙向西北方向逃去,新兴集又失而复得。 北线三百余敌人,乘7、8辆汽车进犯到马村桥、梅庙时,遭到萧县游击总队的迎头痛击,丢下十几具尸体向北逃窜。从李口进犯丹城集的东路敌人,与第6支队'天祥'部队在丹城集展开激战,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敌向丹城集以北前、后包庄败退。西线之敌在前进途中得知各路进攻失败,即退回亳州。整个战斗在第6支队首长的指挥下,击退了日寇的四面进攻,彻底粉碎了敌人的围歼阴谋。【《抗战在淮北》(第1辑),第359-361页。】 这次战斗中,新四军将士英勇善战,击毙日军百多人,击毁敌人汽车数辆,缴获许多军用物资。但由于第6支队犯了思想麻痹、警惕性不高和形式主义的错误,该支队受到了中共中央的严厉批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