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痰阻经络之肩周炎神方

 昵称60353804 2023-11-15 发布于河南

治疗肩周炎多以寒凝血瘀论治,效果极为缓慢。偶翻《医学心悟·肩背臂膊痛》一章,云:肩臂痛,古方以茯苓丸,谓痰饮为患也,而亦有不尽然者。

于是,笔者重新翻开《方剂学》,找到茯苓丸一节,才恍然大悟。“两臂疼痛,手不得上举,或左右时复转移,或两手疲软,或四肢浮肿,舌苔白腻,脉沉细或弦滑”乃是“痰停中脘证”。  

图片
本方出自北宋王贶《全生指迷方》,原文未注功用。
组成
姜制半夏二两、茯苓一两、枳壳五钱、风化硝二钱半,前药共为细末,姜汁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食后姜汤送下。
治中脘留伏痰饮,臂痛难举,手足不得转移。(《兰台轨范》徐灵胎)
宋王璙《百一选方》引《全生指迷方》
半夏曲二两 茯苓一两 枳壳 风化硝各五钱
 姜汁调神曲糊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淡姜汤下。  
【主治】治中脘留伏痰饮,臂痛难举,手足不能转移,背上凛凛恶寒者。

《千金方》“指迷茯苓丸”(风化硝、茯苓、半夏、枳壳),治疗湿痰气郁凝结所致之结核痞块。(《药性赋》李东垣)
汪昂《医方集解》言:“此足太阴、阳明药也,半夏燥湿,茯苓渗水,枳壳行气,风化硝软坚 (去坚痰),生姜制半夏之毒而除痰,使痰气通则臂痛自止矣”。
本方临床运用广泛,常用于治疗痹症、麻木、皮肤病、顽固性癌痛、肺部感染、肺部包块等。
《景岳全书》卷之五十四书集·古方八阵之和阵有以下内容:(《指迷》)茯苓丸:治人有臂痛,手足不能举,或时左右转移。此伏痰在内,中脘停滞,脾气不能流行,上与气搏,脾属四肢而气不下,故上行攻臂,其脉沉细者是也。但治其痰,则臂痛自止。及妇人产后发喘,四肢浮肿者,用此则愈。此治痰第一方也。
   【方论选萃】
        清柯韵伯:痰饮之本,皆水也。水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此自阳入阴也;脾气散精,上归于肺,此地气上升也;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是天气下降也;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是水入于经,而血乃成也。若阴阳不和,清浊相干,胃气乱于中,脾气艰于升,肺气滞于降,而痰饮随作矣。痰与饮同源,而有阴阳之别。阳盛阴虚,则水气凝而为痰;阴盛阳虚,则水气溢而为饮。
      除痰者,降气清火,是治其标:补阴利水,是治其本也。涤饮降气燥湿,是治其标,温肾利水,是治其本也。此方欲兼两者而合治之,半夏燥湿,茯苓渗湿,风硝软坚,枳壳利气,别于二陈之甘缓,远于礞石之峻悍,亦平胃之剂耳(《古今名医方论》)。

      清王旭高:治中脘有留痰伏饮,臂痛难举,或肩背酸痛,脉来沉细者是也。喻嘉言《医门法律》曰:“痰药方多,惟此方立见功效。”痰饮流入四肢,令人肩背酸痛,两手罢软,误以为风,则非其治,宜导痰汤加木香、姜黄各五分。轻者指迷茯苓丸,重者控涎丹(《王旭高医书六种》)。
图片      清吴谦等:经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游者,运行也;溢者,渗溢也;输者,输布也;精气者,水化之精气也。言入于胃运行水化之精气,渗溢于肠胃之外,而上输布于脾也。又曰: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言水之清者上升,犹天之雨露也。
      又曰: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言水之浊者下降,犹地之江河也。此皆言水自浊化清,由腑输藏;自清分浊,由藏输腑,水之运行循环也。
      又曰: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言水发源于脾,周布四脏,并行五经也。此皆言水内养藏腑,外滋百骸,水之变化精微也。如是者,何痰之有若饮食失度不和于中,水精不渗溢于外,直下走大、小肠而为泄泻矣。
      若三焦失运,气不蒸化,水之清者不升,水之浊者不降,精化为水,则内停作胀,外泛作肿,上攻喘呼,下蓄淋閟矣。若上焦气不清肃,不能输布,留于胸中,水之精者悉变为浊,阳盛煎灼成痰,阴盛凝蓄为饮也。
     故治痰者,以清火为主,实者利之,虚者化之。治饮者,以燥湿为主,实者逐之,虚者温之。所以古人治饮有温补之法,而治痰则无之也。

      王隐君制礞石滚痰丸,治老痰一方,用黄芩清胸中无形诸热,大黄泻肠胃有质实火,此治痰必须清火也。以礞石之燥悍,此治痰必须除湿也。以沉香之速降,此治痰必须利气也。二黄得礞石、沉香,则能迅扫直攻老痰巢穴,油腻之垢而不少留,滚痰之所由名也。
    若阳气不盛,痰饮兼作,又非此方所宜,当以指迷茯苓丸合而治之,用半夏燥湿,茯苓渗湿,风硝软坚,枳壳利气。别于二陈之甘缓,远于大黄、礞石之峻悍,殆攻中之平剂欤(《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

      清张秉成:夫痰之为病,在腑者易治,在脏者难医,在络者更难搜剔。四肢者,皆禀气于脾,若脾病不能运化,则痰停中脘,充溢四肢,有自来矣。治之者,当乘其正气未虚之时而攻击之,使脘中之痰去而不留,然后脾复其健运之职,则络中之痰,自可还之于腑,潜消默运,以成其功。故方中以半夏化其痰,茯苓行其湿,枳壳破其气,而以姜汁开之,芒硝下之。用法之周到,佐使之得宜,其痰有不去者乎如病甚而络中之痰不除者,则可以控涎丹参酌用之可也(《成方便读》)。

      近代张山雷:此方为中有留饮,而经隧不利者立法。荡涤其垢腻,则机轴自灵,络脉流利。本非专治肢节痹着之病,乃为治痹痛者,别开一条门径(《中风斠诠》)。
图片

【近代验证】

 陈道隆治风痰入络案(选自《陈道隆门诊方案》)
      邹某某,男,62岁,住太原路165弄8号。
      1960年6月22日初诊:右手麻木,牵引臂膊,而掣痛甚剧,又麻又痛。麻属风淫末疾,是内风鼓动,罅隙于络,系无形也;痛必有痹阻,其有痰气阻隔,壅滞络道,是有形也。无形与有形之间,亦即虚实互关之辞。脉弦滑,右手涩。异日有偏枯之虞,为未雨绸缪之计,当以涤痰畅气,和其络道为先治。
      指迷茯苓丸,每日四钱,分二次吞服。

      1960年7月22日复诊:内风未熄,挟痰气阻络,右手麻木,牵引臂膊,而掣痛甚剧。脉弦滑,右手涩。续当熄风和络,涤痰畅气为治。

      生石决18克,打,先煎 片姜黄6克 白蒺藜9克 双钩藤12克 杭甘菊6克 橘红络各4.5克 竹沥半夏6克 广郁金4.5克,打 络石藤12克 当归须4.5克 冬桑叶9克 嫩桑枝15克 赤芍4.5克 指迷茯苓丸12克,分吞。

 
    【按语】此治肥甘过用,湿郁成痰,留踞脉络,臂痛难举,手足麻木僵硬等症。自丹溪而后,凡右手母指麻木,视为中风根萌,每以此丸预为防范,盖中风跌扑,肝风每挟痰浊故尔。方中半夏曲、茯苓、枳壳、风化硝等味,皆燥湿化痰、疏积导滞之品,以其温而不燥,疏而不伐,可耐久服。现今用治高脂血症,脂肪肝,单纯性肥胖,每收良效。 

刘渡舟指迷茯苓丸案

案一肩周炎案冯xx,男,58岁。
患者左臂疼痛、不能抬举,曾服祛风通络之药数十剂,病情有增无减。咳吐痰涎、头晕、言语不清、大便偏干、舌苔黄厚而腻、脉滑按之有力。辨为痰火内阻,经络不利,兼有胃气上逆。疏方:
半夏20g、枳壳10g、茯苓30g、风化硝10g(后下)、黄连10g、黄芩10g、竹沥水三大匙、生姜汁一大匙服三剂,而痰涎大减、大便畅通、言语清晰,左臂痛止、能高举头上。因此症为内火生痰,为防其复发,又与黄连解毒汤三剂,嘱勿食肉,臂痛从此而愈。
[按语]本案为火动生痰。《玉机微义》说:“夫痰之为病,有因热而生痰者,热则熏蒸津凝而成痰”。火热灼炼津液,化生痰浊,阻塞于肢体经络,气血闭阻不通,故见臂痛不举。便干、脉滑、苔黄厚腻,均为痰火之象。所以治疗决不可使用祛风通络与辛香燥烈之品。否则,火上浇油,必贻害无穷。今用黄连、黄芩、风化硝清热泻火,以撤生痰之因;半夏、茯苓、枳壳化痰利湿,理气和胃;竹沥、姜汁以祛经络之痰。《丹溪心法》谓:“竹沥滑痰,非姜汁不能行经络”也。此方以“指迷茯苓丸”加味,共成清热化痰通络之治,务使火热去,痰浊不生,经络畅通,则臂痛立愈。
案二中风后遗症案
高xx,男,59岁。1992年2月19日初诊。
三月前,因患高血压中风,左侧半身不遂,左面颊麻木,肩臂不举,头目眩晕。血压200/100mmHg,曾服“牛黄降压丸”、“复方降压片”等药物,血压旋降旋升。其人身热有汗,痰涎量多、咳吐不尽,小便色黄不畅、大便正常、舌苔黄腻、脉来沉滑。刘老辨为痰热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利之证。治以清热化痰通络为法:
茯苓30g、枳壳10g、半夏20g、风华硝10g、黄连6g、黄芩6g、天竹黄15g、鲜竹沥水5勺服药五剂后,泻下暗红色粘腻之大便颇多,顿觉周身清爽,血压降至140/88mmHg,小便随之畅利。药已中的,原方加钩藤15g、羚羊角粉0.9g、生姜汁2勺。服二十余剂,血压一直稳定在正常范围,左臂已能高举过头,咳吐痰涎已除。

[按语]阳亢化火动风,火热煎灼津液成痰,痰热阻滞经络,痹阻气血;或上犯高巅,清气不升,故见瘫痪不举、麻木不仁、头目眩晕等症。《景岳全书》云:“痰在周身,为病莫测,凡瘫痪、瘛疭、半身不遂等证,皆伏痰留滞而然”。本案痰热交阻,其辨证要点有二:一是咳吐痰多、溲短而黄;二是舌苔黄腻、脉来沉滑。故治疗当以清热化痰通络为法。刘老先用“指迷茯苓丸”加味。茯苓健脾化痰饮,半夏和胃化痰浊,枳壳宽中化痰气,风化硝通腑泻热去痰凝。四药合用,既消已成之痰,又绝生痰之路。《成方便读》指出:“夫痰之为病,在腑者易治,在脏者难医,在络者更难搜剔。四肢皆禀气于脾,若脾病不能运化,则痰停中脘,充溢四肢,有自来矣。治之者,当乘其正气未虚之时而攻击之,使脘中之痰去而不留,然后脾复其健运之职,则络中之痰自可还之于腑,潜消默运,以成其功”。加黄连、黄芩、天竹黄、竹沥在于加强清热化痰,通达经络之力。待热痰化,经络通。则瘫、麻、掉眩诸症自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