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酱香浓郁的酱油酿造 原来只需这几种原料就够了

 透明雨y 2023-11-15 发布于陕西

我国菜肴讲究色、香、味、形,加工方式有烹、炒、煎、炸,相信大家都吃过酱油炒饭,就是在蛋炒饭的基础上加点酱油特别的好吃,做菜肴时,酱油中的氨基酸在烹调过程中会使菜肴增加更多的鲜味,同时还会与糖的作用而产生诱人的香气。      

在我国远在周朝时期就有利用鱼类、肉类等为原料,生产种类繁多的酱,北魏时期的《齐民要术》书中记有"酱清"、"豆酱清",是以豆类作物为主要原料,通过微生物发酵制成的糊状调味品。根据原料的不同又有黄豆酱、豌豆酱、黑豆酱、蚕豆酱等。面酱是指麦类作物经微生物发酵的调味品,味型主要有甜、咸两种。酱油这个名词在宋朝才正式出现。    




古人对酱油酿造极其用心, 以大豆、小麦为原料,以竹匾或竹帘为制曲工具,酱油酿造是采用开放式的制曲,开放式的发酵,靠自然界空气中微生物发霉制曲,天助曲好,里面会有非常多的微生物,非常多的菌类,这些不同的微生物会产生非常多的酶,通过酶的作用就可以把大豆里面的蛋白质变成各种各样的氨基酸,酱油里面重要的呈鲜味物质就是氨基酸,氨基酸种类越多,带来的口感越丰富,氨基酸浓度越高,带来的味道越浓郁。  



小麦给这些微生物提供了能量,它除了提供能量外 ,还会产生糖类。天然曲制成后与浓盐水混合放置大缸内,我们知道酱油大部分吃起来都是咸的,盐的作用是筛选微生物,盐的浓度越高,里面的微生物的种类越少,盐太多微生物没有活性发酵不了,盐少的话会造成很多有害的微生物,所以盐要控制在一定的浓度,是保证酱油发酵的关键因素。




迈过三伏炎暑,历经日晒夜露,酱醪由淡变褐,太阳的光和热促进酱醪的成熟,春天投料,晚秋时可以榨油、抽油、滴油,传统酿造周期长,设备简陋,投资少,但酱油色泽红褐,酱香浓郁,滴滴醇和,久贮不霉。





历史在发展,酱油酿造技术也在变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酱油需要量逐日增加,需要酱油生产量要成倍增长,天然发酵满足不了人们需要,于是采用速酿法来增加酱油的产量。


固态低盐发酵法就是将原料制成曲后,不放盐,直接加水制成酱醪,由于无盐发酵摆脱了食盐对酶的抑制作用,发酵时间大为缩短,能经过56-72小时就能将原料中蛋白质和淀粉迅速降解成氨基酸和糖份,发酵液成为酱油。         



“打酱油”这个词 , 如今的含义不仅指拿着空瓶子去杂货店买酱油了,已变成一个带着调侃嘲讽意味的网络流行语。可放眼历史 , 酱油是我们重要的烹饪调料 ,千年之间 , 我们已将酱油丰富成一个错综复杂的世界 , 不变的是我们对本真、美味的追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