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校长在校务会上的讲话

 zjp67 2023-11-15 发布于福建

学校要引领社会而不是迎合大众

——校长在学校中层校务会上的讲话

作为教育管理者,我们要有正确的质量观,有事业心,有责任感,有精气神。对办学思路理解要透,做事动力要足,操作力要强,落实要到位:不能让事拖延,该及时解决的问题不能积压,不能产生部门差距,不让教师、学生和家长受冷落,不让学校形象受损。

学校班子成员都要有明晰的职责,并建立责任追究制。日本著名企业家士光敏夫说:“别怕什么失败,充分行使自己的职能吧!全部的责任我来负。”各校区、各部门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有责而不尽责,就要问责;有责而不问责,就是失责。

一所学校的质量、效率的高低、事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层干部的素质。学校的各项工作在集体决策之后,更主要地是靠学校中层干部去贯彻、去落实、去实现。领导的关键是做事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一所学校来说,方向与决策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很好的管理和执行,再好的目标都是空中楼阁。

一个好教师,不一定能成为一个好的中层干部,只有具备了执行力,才有可能。谋事、干事、成事,取决于一个人的能力,而中层干部的诸多能力中,最重要的是执行力。大事要靠智慧、诚实和勤奋。我们做一切事都要竭尽全力以证明自己的能力。竭力而为而非尽力而为,尽力会避重就轻,浅尝辄止;竭力才会全力以赴,卓越不凡。如果你有一块木板,你只能飘着过河;如果你有几十块、上百块木板,你可以搭桥过河;如果你有千块万块木板,你就可以造一艘轮船乘风破浪。

人人都需要沟通,沟通是学校工作的基础,是实施有效管理的前提。威尔德说:“管理者应该具备多种能力,但最基本的能力是有效沟通。”沟通无处不在,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沟通的作用很大,沟通可以加深了解,消除误会;沟通可以统一行动,理顺关系;沟通可以达成共识,增进友谊。松下幸之助有句名言:“管理过去是沟通,现在是沟通,未来还是沟通。”关于沟通,流行着两个70%的说法,第一个是说管理者要把70%的时间用在沟通上。第二个是说任何团体、单位或者部门,70%的问题都是由于沟通不畅引起的。

学校为什么存在?学校究竟是什么地方?学校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如何重新定义学校?如何重建学校的意义?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因此学校的物理空间设置要以学习为中心,服务于课程和学习。空间设计不仅要注重以教学为中心,更加要注重以学习为中心,以支持项目学习、合作学习等若干种学习方式;不仅要注重正式学习空间的设置,也要注重非正式学习空闻的设置,让学习随处发生,让学习可见;还要注重学习空间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使技术使用和交互成为可能,通过技术手段提升空间的学习功能。

生活环境对人的性格、心情、气质和行为都有很大影响,对人的身心健康也至关重要。

学校建设尽可能用缓坡、圆角,安全又舒缓。

学校设施应当师生同权使用。

学校应与社会保持一定距离,不被绑架、裹挟。

学校、医院等要注重关怀、爱、情感等,具有母性或女性特征。

如果一所学校没有自己的精神和文化,没有自己的核心价值理念;如果一所学校的精神空间一片荒芜、贫乏、空洞与苍白,那么这所学校就不大可能给师生提供健康的精神生活。如果学校的精神空间逼仄,充斥着无形的控制与规训,无法让人精神舒展,无法让心灵自由呼吸,让人觉得压抑,就不大可能培育出全面发展而有个性的学生。站在精神空间的视角来看待学校,我们对学校新思考:学校应该给师生提供什么样的精神生活,让师生的精神世界自由地舒展?学校应如何开辟、拓展和培育学校的精神空间,让师生的心灵得以栖息?

我们看到了教育的功利、短视和浮躁,也看到了教育中可能存在的一些反教育的行为,却往往将其归咎于教育体制,或者抱怨教育的大环境。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教育环境的一分子,我们就是体制的一部分。如果我们都能在自己的小环境中改变一点点,汇聚起来,也可以慢慢改变大环境。教育的问题总体上说是外部的问题,因为决定教育的往往是教育外部的因素。但是解决教育的问题首先要从教育内部做起。这似乎是个悖论,却也是当下教育的实情。我们不能只是依赖和指望外部力量,必须首先从自身做起,从教育内部做起。

学校管理的过程中机遇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及时把握机遇,创造性工作是办好学校的前提条件。办学治学既要把握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符合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律,又能把握反映办学鲜明个性和学校特色,办学质量得到社会首肯。任何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别人恩赐的,只能依靠勤奋耕耘。机遇是成功的关键,是量变到质变的转折点。把握机遇就可以把学校的整体工作或者是某一方面工作推向深入。学校的成功不能靠等待机遇,只有认真踏实工作,协调和发挥学校群体的积极性,就能通过量的积累,在及时把握机遇中达到质的飞跃。光有机遇而没有各方面的积累准备是无法获得成功的。

没有一个人是万能的,即使是神通再广大也无法独自完成大任。没有完整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团队精神的培养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培养。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在团队建设中,我们要充分认识每个人特点。每个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要充分发挥业务骨干的带头作用,不能冷落、打击、嫉妒先进人物。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扬长避短,发挥潜能。一个工作能力很差的人,如果他信念专一,也能创造出令人赞赏的成绩。一个工作能力很强的人,如果他满脑子都是名利,不安心工作,也就谈不上什么效率。我们每一位管理者和教师都要有团队精神,互相协作,互相鼓励,实现目标,而不能互相拆台,说泄气话,破坏我们的共同事业。

学校,除了教学,还有教育;除了学习,还有校园生活;除了对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还有人格培育和身心的健康发展;除了自我成长,还有同伴交往、合作学习和社会化成长。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既要启迪智慧,也要培育人格,涵养个性。学生在学校里不仅要学习,还要体验和成长;学生的成长是教育的全部意义,这也是学校之所以成为学校的理由。

我们的心愿是办一所像学校的学校。每一个孩子都重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获得成长;学校管理者要把教师放在心上,教师才会把学校的想法付诸实践。在这样的学校里,教师像教师,学生像学生。我们营造愉悦、幸福的环境,保持率直、自然的天性,创造适合的教育,回归教育的本质,使学校由优质向卓越转化。

教育是理想主义的事业,需要激情与梦想、责任与使命、理想与追求、尊严与操守。教育需要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其为教育。教育需要理想,需要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需要有执着的信念。我们要坚持不懈的实践,积跬步以至千里,聚细流而成大海。我们要坚定信念,不空谈,不抱怨,怀揣理想,脚踏实地工作,育人育己,活出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