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1岁男孩自述:我的退行与休学,是一种“报复”行为,但最大的受害者是我自己。

 郁金香抗抑郁 2023-11-15 发布于浙江

今日导读  

   今天的故事,是一份很特别的记录,它是一位大学期间因为抑郁焦虑而不得不休学、离开校园2年的男孩,对自己休学动机的一次深入探索。
    如果您身为父母,渴望走进孩子的内心,渴望知道孩子究竟为什么休学?为什么选择退回家中?为什么和父母争吵不断?也许今天这位男生的书写,能帮助您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对这位少年来说,这2年来的休学经历,不仅是退回,更是重生。经由这段特别的旅程,他看到了自己内在小孩的需求、渴望和长久以来捆绑自己的执念,他学会了和自己的情绪和平相处,他学习着用新的信念取代旧的执念,他的内心在不断成长和自我疗愈,他也逐渐从受害者模式中走了出来。 
   故事的最后,他决定重新出发,回归校园,继续书写自己青春的篇章,而这段特别的经历,相信已经成为他宝贵的财富。

这是《郁金香》的第123个青少年成长故事


 大学期间,我退回家中,与家人争吵不断



两年前的暮春,因为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的困扰,我离开了熟悉的校园。
刚刚回家时,我得到的只有家人的误解与责备。面对检查报告留下的评估结果,他们不以为然,始终没办法接受我生病的事实,只觉得我意志薄弱、逃避困难。
为了让家人理解自己,我向他们表达了自己十几年以来的心路历程,希望他们从中能有所感悟。 
可是,读完了我的文字,他们把我叫进房间,像班主任一样教育了我一顿。昏暗的夜色下,看着他们焦虑的目光,我只能默默忍受内心的痛苦。 
经过一番波折,我对他们彻底失望,一种强烈的愤怒在我的内心翻涌。我觉得他们不懂得尊重我的情绪和感受,我甚至不想承认他们是我的家人。
恐惧和压抑蔓延在我的心中,我的症状也加重了。
那段沉重的秋日,我时常出现伤害自己的行为,也开始有了反复洗手、反复消毒等类似强迫的表现。

 被不断追问,我开始了向内的道路



后来,我寻求帮助的愿望越来越强,迫不得已,家人们同意我去医院接受治疗。 
坐在咨询室里,我向老师倾吐着我的痛苦与绝望。每一次,她都仔细倾听,然后详细回应。
某天,我再次向她讲述了我和家人不断争吵的故事。听了我的叙述,咨询师询问我:“你觉得在这个过程中,你和家人的关系是怎样的?是更加疏远?还是更加亲密了?”
我沉默了一会儿后,小声回答:“更糟糕了,我觉得这样没有家的气氛。”
听了我的回答,她摇了摇头:“不,我觉得相反。你有没有想过,你为什么要和他们吵架?” 
这个问题一下子难住了我。看着我满脸疑惑的样子,她继续解释:“在大学阶段,你选择了休学。你可以想一想,在你已经长大成人之后,你为什么又退回了家里?”
“我觉得自己不适合学会计,对未来感到迷茫。离开他们独自求学,我也觉得很害怕、很恐惧,好像只有回家才能让我找到安全感。” 
“我认为,你讲的这些都是次要原因。我记得你曾告诉我,在你出生之前,家里还有一个男孩,但他出生后没多久就去世了。所以,你之所以选择休学、回家后又不断与家人制造冲突,我猜想,有可能是你想改变他们、拯救他们。” 
第一次听见这段话,我只是一头雾水。然而,也正是这段治疗的历程,我开始真正地靠近自己。
在咨询师的引导下,我第一次试着揣测自己的心理活动,也开始主动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
半年以来,我阅读了几本喜欢的心理学著作。其中,包括张德芬老师的《遇见未知的自己》、武志红老师的《感谢自己的不完美》。也是这段学习的经历,让我慢慢了解了自己休学的原因与动机。

深挖内心,我的休学,是一种报复行为



回想自己的成长经历,我是拥有一些创伤记忆的。

我刚刚出生后没不久,爸爸就因为和家人争吵,一气之下离开了我,搬出去独居。妈妈忙于工作,陪伴我的时间也不算多。所以,我从小是由爷爷奶奶养大的。

从我记事起,家人的身体状况就一直不太好,几位爱我的亲人也相继因病去世。

童年的我,时常被疾病、死亡的阴影笼罩,也总会回想这些沉重的画面。

所以,一定程度上,我过早地体验了生命的生死离别,这些负面情绪不断在我的心里堆积。

另一方面,我从小和家人一起生活,从来没有真正的独立,这意味着我和他们的关系太紧密,缺乏边界感、自我感。

大学,是我第一次独自求学。当我离开家人时,也许我会觉得:我主动抛弃了他们,他们也抛弃了我。这种想法让我非常恐惧。严重的分离焦虑阻碍着我前进的脚步,就这样,我选择了退行。

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我选择休学也是一种“报复”。

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中,我总是被老师、家长要求勇敢、坚强、独立、上进。但是,有时我达不到这些要求。

于是,面对困难和挫折,我发展出一种特别的策略,我用激烈的态度表达自己的不满,我用退行的方式报复大人,因为我想让他们为自己曾经对我的不断逼迫付出代价。

在这个过程中,我制造出接二连三的失败,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够像小男孩一样,永远指责大人的不是,也能够永远地留在他们身边,获得某种程度上安全的庇护。

但是,最后我发现,其中最大的受害者其实是我自己。

不断自我探索,我在休学期间获得重生



另外,对我来说,休学,不仅仅是一次退让,更是一次重生。

大概从初中开始,我有了明显的焦虑、抑郁表现。后来学习压力越来越大,我的症状也更加明显。长期陷入负面情绪的泥沼,我就像一只被关进笼子的飞鸟,想要付出却无能为力。

所以,我决定把受伤的自己放进安全堡垒,在自己设计的躯壳中积攒精神动力,等待合适的时机破壳而出。

也是在这段独特的体验中,我收获了许多调整情绪的方法,它们可以帮助我更好的成为自己。

彼时,对于他人不同的意见,我总是想要说服他们、证明自己。但是,和对方争吵的结果总是两败俱伤。而且,这种情境会让我非常焦虑、压抑。

后来,在复元的过程中,我慢慢地接纳了自己的行为,然后试着用新信念取代旧的执念。

我看到,那时的我渴望与他人连结,获得被关心、被理解、被支持的体验,从而产生自我价值感、安全感。

我也看到,我的内在小孩正在哭泣,因为他体会到了被抛弃的感觉,觉得自己是孤独的、失败的。

我还看到,那时的我认为自己是完美的、无所不能的,世界的所有事情都与我有关,能够被我操控。

接下来,我需要完成一些新的尝试。我为自己进行了一次对话,以减轻自己的忧虑。

“亲爱的兄弟,我知道你只是个普通人。我可以犯错,思考问题也会有局限、片面的时候。我真诚地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我允许偏差的存在。” 

然后,我试着告诉自己:“我认为他们应该放下傲慢与偏见,放下指责与控诉,真诚地听我讲话。请问,这是真的吗?对于这句话,我能百分之百的确定它是真的吗?当我持有这些想法和信念时,我的情绪怎样?

“我感受到了焦虑、不安、愤怒、压抑和束缚。我觉得自己很难受。” 

“我希望他们按照我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希望他们理解、认同我的思考,以寻求自己内心的喜悦。” 

随后,我试着更换句子的主语,再轻轻地告诉自己:“他们希望我也能够按照他们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希望我理解、认同他们的思考,以寻求自己内心的喜悦。” 

“我希望我能够接纳、理解、认同自己的思考,以寻求自己内心的喜悦。

读到这里,我觉得后两句、尤其是最后一句话,它的真实性不亚于第一句。


我想起了我曾在书中读到的一句话:“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内在的投射。” 
练习的最后,我慢慢地抬起头,然后温和地对自己说:

“我无法控制别人的思考、想法和行为,我只能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我也无力改变。所以,我只有接纳事实、接纳自我、活在当下,勇敢地体验自己的人生。我相信我能够照顾好自己,我也正在追随自己的理想,我坚信生命总是如此闪耀。” 


如今,我渴望回到校园,正备战二次高考



现在,我正在积极准备自己的第二次高考,努力实现自己回到学校的理想。我为自己制定了简单的复习策略。

最初,我先从自己喜欢的、简单的知识点开始复习,循序渐进。在时间的把控上,刚开始我每天只做一篇英语阅读、几道数学题,这样能够帮助我更好地调整自己。

随着知识的慢慢熟练,我可以试着适当增加复习的内容,以更好地平衡学习、休息与生活。在这个过程中,我每天只需要花费半天的时间学习,这样我可以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也可以继续“每天一万步”的远行计划。

我知道,我只是想借助一个台阶回到学校,继续体验校园时光,所以不用给自己那么大压力。

文字的最后,祝所有的青少年郁友都能找到自己的方向、心想事成,做真实的自己。

备注:每个人的体质和病症都不太一样,因此,文章中的治疗方式,仅做参考。给郁金香所有投稿及采编故事,默认可以公开。感谢分享自己抗郁路上的故事,有公益稿酬喔。点击投稿

本文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