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2年了,居然还有电视剧,吹捧清朝保皇党,反对辛亥革命?

 狐狸晨曦 2023-11-16 发布于江西

2022年7月,新播出了一部以清朝末年为历史背景的“历史正剧”《人生若如初见》。

该剧由影视圈(juan)的行业大佬保驾护航,由李现、春夏、魏大勋、朱亚文、吴越、李成儒等一大群知名演员群策合力,投资额高达上亿元,

据说制作十分精良,道具十分考究,演员的演技水准也有充分保证。

然而,这部戏的主旨,却是吹嘘满清保皇党、贬低汉人革命党,对辛亥革命是明褒暗贬,满清王朝的覆灭而唏嘘惋惜;鼓吹「辛亥革命不是正确道路」「大清灭亡,革命党与改良派同归于尽,只有军阀得利,民不聊生」等否定革命的公知谬论

男主角“良乡”的历史原型,是满清保皇党首脑,禁卫军统领,良弼。

和历史原型的相似度包括:满清皇族血统,年少丧父,事母至孝,胸怀大志,日本士官学校留学,组建新军,忠君保皇,却官场失意,无力回天等等。

辛亥革命时, 良弼积极主张镇压,欲率八旗禁卫军出京决战,被革命党彭家珍烈士炸死。

女主角“秋红”的历史原型,则影射了矢志推翻满清、宁死不屈的秋瑾烈士。

秋瑾是浙江人,因为其好友徐锡麟烈士在安庆事件,刺杀满清高官,牵连被捕,英雄就义。《满江红·小住京华》是其著名遗作之一。

虽然编剧不敢直接诬蔑烈士,人设上故意“似是而非”,取名“秋红”,设定为安庆人,而且是被革命党首领“俞天白”哄骗,到日本留学,参加革命,却被始乱终弃……

而剧中这个“俞天白”,人物原型明显是历史上的喻培伦烈士,制造炸弹、刺杀满清官员的事迹,大体类同,却塑造得极其偏激,私德堪忧:诱拐进步女青年,又始乱终弃,不负责任,将其抛弃在异国。

《人生》剧中的八旗保皇派,皆如男主角一般,忠君爱国,温良恭俭,恪守礼教,有情有义;

《人生》剧中的汉人革命党,则一个个勾心斗角,两面三刀,积极钻营,吃喝嫖赌,始乱终弃。

“良乡”的母亲是爱新觉罗皇族,八旗旗主,以自己八旗贵族的身份为荣,对汉人充满鄙视:

然后呢,该剧还让“良乡”和“秋红”等革命党,意气相投,惺惺相惜,“共谋救国之路?”——这三观已经歪出天际了!

实历史中,良弼、铁良、端方、善耆等满洲八旗精英,已算得当时一流人才,也确实颇有些不同过往八旗腐朽权贵的开明见识;

但他们同样绝不可能抛却自己的立身之本,不可能不维护奴役压迫中华二百余年的八旗匪帮集团的反动利益,所以注定会站在主体民族利益的对立面,也即等同于站在整个中华民族的对立面。

这些八旗精英也积极主张变革,希望能令满清王朝赶上现代化的浪潮,

可是,这些满清保皇党们的“革新变法”之策,便是力图以他们这些八旗精英为核心来进行,并引进西方近代体制,建立八旗新军,作为满洲亲贵统治中国的新工具,

以至于搞出一个贻笑大方的【皇族内阁】,以“立宪”之名,行“夺权”之实,袁世凯的北洋集团水火不容,和各地汉人官僚们彻底撕破了脸。

清入关起二百余年里,从大顺军到大西军,从白莲教到天理教,从天地会到小刀会,从太平军到捻军,

这些为“文化精英”们鄙薄为愚昧无知、鲁莽躁动的草莽组织,为主体民族争取独立和自由,反抗胡族压迫统治的亿万汉人先烈们,舍生忘死,奋战不休。

白莲教起义:

太平天国运动:

恰恰正是广大汉人民众的持续不懈抵抗,才是满清从北京攻陷南京只花了不到两年,但到统一全国花了十八年,基本扑灭汉人抵抗花了三十九年,并在之后二百余年一直风声鹤唳、穷尽一切专制集权法门、推行愚民统治的根本原因。

立时奋起抗争的千百万民众被满清杀害了,剩下的在血腥屠刀下被迫隐忍,是为了延续我们民族的血脉,更是为了有朝一日天道好还!

二百年之惨痛犹存,十八省之奇耻待雪!

到了清朝末年,以同盟会为核心的反清革命党,更掀起了一场旨在推翻满清八旗集团统治的民族革命,一场伟大的民族解放运动

在革命党不断起义的十余年里,普遍采用“排满革命”来指代他们从事的事业,甚至鼓吹「张九世复仇主义,作十年血战之期」「念华夷界限,必代春秋,呼冤展腥膻历史,誓为种族流血」。

其秉承的,正是满清治下二百多年,汉人民众此起彼伏接连不断的反抗精神,

一些看似只有血气之勇的青年学生,一群被文化精英鄙视为“下九流”和“黑社会”的会党们,带着自制的简陋炸弹,一次次如飞蛾扑火般的攻击,彻底撕下了“煌煌大清”的面皮,也将朝堂上那些坐而论道的八旗权贵、封疆大吏,吓得惶惶不可终日。

当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头一声炮响,铁血十八星旗高高扬起,革命军在各省起事时,首当其冲的敌人也就是各地的满清官吏和驻防的八旗旗营。

如荆州、西安、南京、太原等地的旗营负隅顽抗,作为反动势力,被歼灭是理所当然的。而如广州、成都、镇江等地的旗营缴械投降,其生命财产安全就得到妥善安置和保障,也充分说明了革命党的胸襟博大,宽容理性,目光长远。

公元1911年12月:南方革命军与满清对峙

随着革命军迅速光复南方各省,满清江山危如累卵,良弼、铁良为代表的满清保皇党们,召集了些顽固派满洲官僚,和禁卫军的年轻旗人军官,以及八旗学堂的年轻旗人学生,召开秘密会议。

这些八清精英不甘心坐以待毙,丧心病狂地制定了一个“屠京计划”,就是打算杀光北京城的所有汉人,以防他们成为南方革命党的内应,

然后席卷数百年劫掠积蓄的财富,占据东北三省,尊奉满清皇室,投靠日俄帝国主义,重建一个旗人为主体的“新满清帝国事如不成,便索性举族自杀。

民部尚书桂春,为此图谋,还专门调派外三营八旗兵2000余人入城,试图取代京城内汉人警察的执法权。

【桂春,富察氏,字月亭,满洲正蓝旗人。……闰六月代民政部大臣,任上募旗兵数千,欲代京中汉籍警察,倡屠城之议,为最后之一搏。袁氏起,寻被黜。与良弼等谋宗社党,皆不成。民元后,郁郁而终。】

【八旗学堂学生及旗制处人员联合禁卫军密商,“汉人排满势甚汹汹,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先将京中汉人屠尽”】——《申报》1911年11月2日。

【署民政大臣桂春调外三营旗兵2千人入城,取代汉族警察,欲逞其凶。】——《辛亥革命回忆录》第8集,第487~488页。

好在此事牵涉甚广,走漏风声,被朝中汉人官员及时发觉,

同时满清王朝首脑如隆裕太后、摄政王载沣、首相庆亲王奕劻等,面对革命风潮,也都是一些但求富家翁待遇的庸碌之人,

他们断无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等先祖那般的残酷铁血,此刻京城和河北地区的几百万汉人民众,才算是躲过一场终极浩劫。

只是风声一起,便足以令这些汉人百姓惊恐交惧,丢弃产业,纷纷出逃了。这就是几百年积郁的民族仇恨和隔阂之深,并非是读史论史时装鸵鸟视而不见,就等于不存在的。

当然,长远的说,这桩阴谋未能成功,也未尝不是此刻全国几百万旗人的大幸运……

《人生》的剧作者,非要一厢情愿地胡编乱造,说良弼(“良乡”)是思想开明、忧国忧民的志士。

然而,良弼在“屠京计划”失败时,坚决反对与北洋集团妥协,坚决主张镇压起义,欲率领八旗禁卫军,出京南下,与已经攻克徐州、光复山西的革命党决战,被革命党彭家珍烈士,用炸弹执行“正义的处决”,与其同归于尽!

良弼临死前感叹「我死则大清亡」。

没错,良弼之死,直接吓坏了包括隆裕太后,摄政王载沣、首相庆亲王奕劻在内的众多满清权贵,是清帝退位、满清灭亡的直接原因之一。

北洋军和立宪派的那些汉人精英们,看透了那些尸位素餐的满清八旗权贵们,再没有什么先祖金戈铁马的意气,就剩这么一群连几个土炸弹都能吓死的废物点心,推倒纸房子也就轻而易举了。

新中国成立后,于1953年,颁发证书,追认刺杀良弼的彭家珍烈士:【丰功伟绩,永垂不朽】!——这八个字当之无愧!

在四川成都市的【彭家珍大将军专祠纪念馆】,至今仍是当地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千载王纲壹雷灰烬!将军易水大地春城。】

辛亥革命成功后,为了尽可能保障边疆地区的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北洋政府不但尽可能履行对满清皇室的“优待条件”,同时也努力主张五族平等,善待旗人。

前革命党现民国精英们,绝口不谈此前的“排满革命”,而满口鼓吹的变成了“五族共和”,纷纷和逊清的皇室贵族们谈笑风生。

至于和满清政权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北洋政府,以及东北三省地方政府,不但留用了大量旗员,还尽力给旗人继续筹集所谓“旗响”,帮他们维持生计。

在旗人最集中聚居的北京城,北洋政府甚至将满清的“铁杆庄稼”延续下来,哪怕在兵荒马乱之时,政府大员走马灯般更换,财政支出频频告罄,居然还坚持着把旗响发到了1924年。

可惜如此善意换来的回报,却是短短5年之后,一场满清皇室宣布复辟、遗老遗少重新粉墨登场的“张勋复辟”闹剧,更在全无任何民心拥戴可言的情况下,只用了十几天就狼狈退场。

如果联想到两百多年前,满清朝廷是怎样对大明皇族和反清义士斩尽杀绝的,对比今昔,甚至可以说北洋政府对宣统帝溥仪及其他满清皇室的实质复辟行径,处置手段已算得上太过仁慈了。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在逊清皇室率先主动破坏《优待条例》的前提下,在溥仪一党的公开复辟之念从无止息的现实中,他们终于被兵变军人驱逐出紫禁城,绝谈不上民国政府的任何失信。

而溥仪及其率领的逊清复辟集团,竟因此怀恨在心,最终走上叛国投敌、身败名裂的不归路,从此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更是咎由自取,本与他人无尤。

满清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我不管日本人在东北杀多少人,运走多少粮食和煤,只要不让我当大清的皇帝我就不会心甘。】

真实历史中,和良弼齐名的另一个保皇党首脑,满清干吏,陆军大臣铁良,

在九一八事变后,积极踊跃地支持“伪满洲国”——这就是历史上无数满清死党的本质!

只要能保住他们欺压汉人的朝廷,他们是绝不惜向日本在内的帝国主义去卖国求荣的。

「我大清宁与外贼,不与家奴(汉人)」这句话,是上了史书的!

所以,《人生若是初见》这种乱编历史、三观奇葩、给满清保皇党涂脂抹粉的辫子剧,开播第一天,刚播出了6集,就在广大网友的声讨下,撤档下架,就此封杀,不见天日!——正是大快人心!

天我们的语文课本里,依然有林觉民烈士的《与妻书》,历史课本里依然会讲陈天华和秋瑾烈士,讲《革命军》《猛回头》《警世钟》。

今天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永久铭刻着“金田起义”和“武昌起义”两处浮雕,反清英烈注定与天共老,与国无疆!

至于满清王朝治下,那些寻章摘句学富五车的学术大家,那些文章写得花团锦簇的状元探花,又有几人在意他们姓甚名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