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秘的狗卵

 风吟楼 2023-11-16 发布于广东

潮汕食话

图片

图片

有卤水的地方就有卤蛋。

图片

图片

卤水是蛋蛋的忧伤,是对各种蛋最大的诱惑,让它们不惜代价赴汤蹈火全身心地付出,虽身躯受损容颜具毁仍义无反顾。

图片

卤制食品风行大江南北且历史悠久,公认的说法,最早的记载是战国时期。《楚辞·招魂》和《齐民要术》都记载了一种宫廷菜“露鸡”的制作方法,而古文字学家郭沫若先生把它解释为“卤鸡”。

卤制了肉类的卤水实在是太香了,终成为各种蛋类实现存在价值的一种选择。各种卵生动物的蛋一直是人类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在人类还未有能力创造任何食物的远古时期,人类的食物完全依靠大自然的恩赐,而无论是采集还是捕猎,遇到动物的蛋就应该算是天赐的礼物,无论是鸟蛋蛇蛋还是乌龟王八蛋。所以说,“捣蛋”是人类基因的历史传承,小朋友们捣蛋是天性不应受批评,而成年人的捣蛋亦是按捺不住的本性流露,有时候也让人觉得既幼稚又天真。对于“调皮捣蛋”一词,个人觉得并非并列词组,应该是偏正词组。

图片

汕头独有一种“狗蛋(卵)”,相信很多人并不知道狗蛋是什么,甚至一些人都没有听说过。那就先从卤蛋开始说起——

我觉得卤蛋从形态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带着蛋壳卤的,基本上统一为茶叶蛋;另一种就是剥了壳的卤光蛋。

茶叶蛋的历史不可考,各有各的说法,但更多的人认为它从明朝开始来自福建,可能因为福建是乌龙茶的产茶区,那茶叶蛋普遍采用的是乌龙茶。因为一水之隔,台湾人特别喜欢茶叶蛋,所以才有愚昧的所谓台湾专家关心内陆的老百姓吃不吃得起茶叶蛋?

台湾最知名的茶叶蛋是日月潭的阿婆茶叶蛋,上世纪60年代就在那里卖茶叶蛋,她的茶叶蛋凭借着景点的知名度而出名,大陆人到台湾旅游观光,一定少不了去看看日月潭,阿婆的茶叶蛋就开在上山的阶梯口上,边上并没有其他的食杂店,除了茶叶蛋其实没什么可以吃了,阿婆茶叶蛋的出名也因为大陆游客。没得选!是否从一个侧面说,台湾的小吃其实也是匮乏的。前些年“台湾小吃”大规模活跃在内陆小县城的各种美食节上,但翻来覆去也就是台湾香肠、翅包饭、卤茶叶蛋这几样小玩意,现在连小县城都没什么市场了。

阿婆的茶叶蛋用塑料袋一份份装好,我已经忘了一袋有几个,应该说做的还是挺不错,印象比较深的就是有一股浓烈的香菇味道。另外,同行的朋友称赞其火候控制得好,蛋黄绵软嫩滑,不像一些茶叶蛋的蛋黄结实甚至噎嗓子。

其实这里有窍门,为了追求不同的口感,卤蛋也有不同的制作方式,主要是“煮”和“浸”的区别。

《食谱大全》(世界书局,1933年出版)对卤蛋做了专门研究,并提出了这样的疑问:“若烧来太嫩,则黄固甚美,惟味不入。烧来太老,则味固深入,惟黄不嫩,二者均有缺点”。随后得出的结论:“拿鸡蛋,先入锅中燃火烧煮,见它沸腾,急速取出,激入冷水。再煮再激”。就是高温未传递到蛋黄的情况下立即就进行降温。“虽再经百烧,黄亦不老”。但实际操作很困难,为了吃个茶叶蛋,非得把人累趴下不可。

当年上海滩有一份专业期刊叫做《鸡与蛋》,由中国养鸡学术研究会编辑出版,1936年也曾探讨了茶叶蛋的烹饪方式:煮之不宜过熟,以内容稍呈黏状,即所谓“溏心”的,味最美而嫩。由此还提出了解决办法:“以食盐与茶液相混合,将蛋浸渍之,最好再加入少许茴香”。最有意思的是,研究者提出,倘若操作失误煮过了头,不妨“索性经长时间之烧煮,即成所谓'千滚蛋’,食之另有一种特殊的香气”。

图片

图片

图片

那时候的专家不仅有实践精神,还充满黑色幽默的气质。不像现在的一些专家,一本正经黑着脸却经常说胡话。

其实关于怎么卤蛋这个问题,只有真正实践过的人才知道答案。

卤蛋直接放到卤汁中慢火熬煮,这种方法按潮汕俗语说叫“肚底卵——妥当(胎蛋)”!卤汁的咸度会让卤蛋的水分因为压力差而排出,蛋白会变得坚韧而有弹性,高温入味快,好吃的是蛋白。汕头的狮头鹅蛋,个体硕大,卤制出来的鹅蛋蛋白最佳,不仅爽脆,而且给人极大的口腔满足感。清朝袁牧的《随园食单》也是这个做法:“鸡蛋百个,用盐一两,粗茶叶煮,两支线香为度。如蛋五十个,只用五钱盐,照数加减,可做点心。”

如果想让蛋黄溏心可使用腌浸的办法,鸡蛋一般情况下冷水煮七分钟,溏心的状态最佳,冷却后再用卤汁浸泡,便可以收获溏心的卤蛋。我感觉台湾的阿婆茶叶蛋用的就是腌浸法,所以,蛋黄不硬不散。

除了制作方法,按照不同蛋类当然还可以分成卤鹌鹑蛋、鸡蛋、鸭蛋、鹅蛋等,汕头独有一种“狗蛋”,颇有些神秘色彩。

汕头人原来是不吃狗肉的,1860年汕头开埠之后,成为整个粤东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闽粤赣周边的人逐渐集中到汕头做生意和生活,客家人也带着他们的生活习惯沿着韩江到汕头定居,吃狗肉就是客家人带来的,他们集中在市区杏花村的江边定居,这里曾经集中了汕头的狗肉店。

狗肉历来都被认为是滋补品,甚至被认为是一剂中药剂。《本草纲目》便认为,狗肉能滋补血气,专走脾肾二经而瞬时暖胃祛寒“补肾壮阳”,服之能使气血溢沛,百脉沸腾。民间也有俗谚“吃了狗肉暖烘烘,不用棉被可过冬”、“喝了狗肉汤,冬天能把棉被当”。

客家人烹制狗肉都是卤制,把肉卤的软烂,被认为是入冬的平民滋补佳品,有了卤制的狗肉才有狗蛋(潮汕话称“狗卵”)。

潮汕把“蛋”称为“卵”,这是古语,大家熟悉的那句话“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卵其实比蛋更书面化更严肃,不过“卵”在口语中却极不严肃,也指动物的睾丸,潮汕人习惯把鹅卵石称为“石狗卵”,这个“卵”就是睾丸的意思。所以,沿着这个思维,有人以为“狗卵”指的是狗的睾丸,大谬也!

我小时候就住杏花村,同学中自然有家里开狗肉店的客家人,往来密切。由此也了解到狗肉店一个不为外人所知的秘密,卤制狗肉的时候,除了香料不能下别的东西,特别是鸡蛋,客家人认为卤蛋会将整只狗的气给吸走,滋补的功效便会凝聚于小小的卤蛋里,狗肉的滋补作用大打折扣,与狗肉一同卤制的卤鸡蛋就叫“狗蛋”。

所以,狗蛋当年被视为珍稀,也是店家不为人知的秘密,店家悄悄卤制后,除供给一些亲人朋友,也会当成送礼佳品。潮汕一位著名的老艺术家就曾长期食用狗蛋,据说耄耋之寿依然雄风不减。

如今卖狗肉的摊档也搭配着卖卤蛋,当然,他们会说是用卤过狗肉的卤汁来卤制的,是否有功效得试过才知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