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在信息错误的时代葆有应有的理性?

 雷雳和学生们 2023-11-16 发布于河南

摄影师:雷雳

怎样在信息错误的时代葆有应有的理性?

布鲁斯·威尔逊/

李梓怡、雷雳译

 
“怀疑主义是人类理性思考的暂歇之地,它让人们在一些教条之间徘徊不已,但它绝非永久的安身之所。怀疑主义只是简单地默许,它无法平息人内心渴望理性思考的波澜兴起。” ——伊曼努尔·康德
什么是理性?理性是有意识地应用逻辑从已有信息得出结论的能力,其最终目的是寻求真理。而在今天错误信息遍及的时代,AI的出现甚至会让未来解密真相变得更加困难——信息错误可能会成为常态。
错误信息又是如何蒙蔽我们的呢?当一个信息以符合已有认知之态进入到我们的观念时,我们会以一种先入为主的观念相信它,从而不再通过已有信息追寻真相。错误信息不仅没有受到我们的质疑,甚至可能因为我们缺乏探寻真相的动力而使得理性停摆。
在信息资源无穷无尽的时代,我们所选择的是怀疑,而非是寻找真相。这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解释我们对气候变化、人工智能、国际政治等复杂问题给出简单化的答案。
作为一个不断寻求生存的物种,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葆有理性、回归真理?须知我们的生存取决于我们找到更好的方法来做出合理的决定。而这或许可以从笛卡尔问题中找寻答案。
在康德看来,笛卡尔问题是关于如何从我们自己思想的知识转向对我们思想之外的世界的理解。在心理学中,我们经常将动机性推理称为我们发现的原因,因为我们有动机去寻找它们。
当我们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时,就会把它铭刻在我们的脑海里,然后我们会因为有意识地寻找而一次又一次地看到那个物体或问题。基于此,一个先入为主的信念如果,没有受到准确信息的抨击,就会成为通往真相的潜在障碍。迷信即是一个例子,因为心已经决定了善恶之分;非黑即白的思维是另一个例子,因为头脑没有任何中间立场或辩论驳斥的空间。于是我们将视野之外的任何事物都封闭起来,只狭隘地关注于我们所喜欢、所信服、所想关注的事物上。
“所有知识从感官开始,进化至理解,然后理性结束。没有任何事比理性更高。”——这就是康德所始终认为的,怀疑只是暂时的,理性的激荡最终会获得胜利。
对科学知识的认识以及我们内部推理之外的推理符合康德的思想。当火灾和洪水袭击我们家门口时,出于必要,我们可能会以更多基于价值的推理做出反应。我们的怀疑、我们先入为主的观念、我们有动机的推理、我们非黑即白的思维以及我们狭隘的观点都可能让位于真实的、我们自己思维之外的证据。
根据我们之前对理性的定义,许多决策需要有意识地应用逻辑能力,从已有信息中得出结论以寻求真相。此外,愿意接受有价值的新信息,同时重新考虑不可行的先入之见,将为更好的推理和发现真相的更好机会铺平道路。
“何为愤世嫉俗者?就是这样一种人:知道所有东西的价格,却不知道任何东西的价值。”——奥斯卡·王尔德
 

资料来源:

https://www./intl/blog/explorations-in-positive-psychology/202310/the-restlessness-of-reason

(该文翻译发布得到了原文作者授权)

拓展链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