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弹一星”功臣

 猫条山 2023-11-16 发布于北京
“两弹一星”功臣——赵九章的溘然长逝
赵九章,是中国杰出的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空间物理学家,被誉为“中国人造卫星之父”。但在1968年10月26日,这位享誉国内外的科学家,却在夜深人静时,在北京中关村的家中,服安眠药自杀,终年61岁。之后,赵九章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称号。
赵九章出生的那天正好是九九重阳节,他的父亲因此为他取名“九章”。1929年8月,他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在录取的174名男生中,名列第四。在清华,由于学习成绩突出,他与另外两个同学被称为物理系第五级的“三杰”,很受物理系教授叶企孙的赏识。1935年,他远赴德国柏林大学,主攻动力气象学和高空气象学,并以优异成绩于1938年获博士学位。1949年后,他先后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581”组副组长、中科院卫星设计研究院院长。1955年,被聘为中科院学部委员。
赵九章一生的成就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三:
第一,他是中国气象科学事业的开拓者。
他第一次将数学、物理和流体力学原理引入气象学,使气象学从描述性的定性进入到定量化;他编写了中国第一本《动力气象学》讲义等等。他高度重视计算机对天气预报的作用,为中国数字天气预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他是中国地球物理学的领头人。
作为中科院地球物理所的第一任所长,他招揽了许多优秀人才,也注意培养人才,使地球物理所的学术水平快速提高、学科领域迅速扩展。在他的带领下,地球物理所先后走出了叶笃正、顾震潮、陶诗言、曾庆存、周秀骥、巢纪平、任阵海等一批两院院士和知名专家。
第三,他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总设计师。
从1957年起,他积极倡议发展中国自己的人造卫星。1958年8月,中科院成立人造地球卫星研制组,他是主要负责人。1964年秋,根据中国运载工具的发展,他再次向高层提出开展人造卫星研制的建议。
1965年,高层批准了研制第一颗人造卫星的计划。中科院负责实施人造卫星发展计划的651设计院成立。作为院长,赵九章对卫星的发展规划和具体方案的制订,对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返回式卫星等总体方案的确定和关键技术的研制起了重要作用。
然而自1967年开始,赵九章经常被押着游街,脖子上挂了一块大牌子,上面写着几个明晃晃的大字。游街完毕,再回中科院接受教育。晚上还得写检查和交代材料。他曾经想忍一忍,或许过一阵子形势就好了。但是,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事态一步步升级,他的幻想逐渐破灭,随之涌出的是一种从未有过的迷茫、惆怅和痛苦之中。
一天,他突然想起一个老朋友: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当初他从德国回国时,在香港迎接他的就是乔冠华,他想给乔打个电话。一次打开水时,他碰到跟他一起工作了十几年的研究员邓增昆,求邓尽快帮他查到乔的电话号码。邓回去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有找到。得知这个结果,他非常失望。
邓增昆后来回忆说:“从那以后,赵先生沉默了。他每晚睡不着觉,就一个人爬起来绕着院子走呀走,走呀走。他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并不时抬头望望天上的星星。有时,他干脆站在那里,长久地望着天上的星星,一动不动。有一次,我亲眼看见,他一边望着天上的星星,一边泪水长流。”
赵九章当时最惦记的,仍是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但是,所有相关会议和科技活动,他都不能参加;有关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情况,他无权过问;涉及第一颗人造卫星研制的所有信息,一律对他实行封锁。
1968年黄历新年刚过,赵九章被下放大队劳动改造。在他的脖子上挂了一个大牌子,并在他的名字上打了一个大黑叉。途中,由于牌子太重,他的脖子被勒得疼痛难忍。加之年事已高,体弱多病,他行走非常吃力。改造期间,由于体力耗费太大,他每晚躺在床上,连身都不能翻,痛得无法入睡,他的妻子每晚都用烟草为他熏腿、熏腰、熏背,一边熏,一边抹着眼泪。等熬到天亮,他又要去劳动改造。尽管如此,赵九章痴迷人造卫星的心仍不死。
但是,1968年6月,当他得知火箭材料专家姚桐斌去世后,他伤痕累累的心,仿佛一下子又被人猛插了一刀,他的心由极度失望变成绝望。1968年10月25日晚,他将平时一粒一粒攒下的几十粒安眠药全部倒进嘴里,然后静静地躺在床上……
就这样,一代科学巨匠赵九章永远离开了人间,没有留下一句话,一个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